海外研究团队归国创业 「慧闻科技」提供AI嗅觉解决方案

关注
基于气体传感器的AI嗅觉再度引起关注。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过去几年,人类对AI视觉、听觉等领域在商业上率先应用,而AI嗅觉发展却相对缓慢。

年初,外媒BGR报道称苹果获得的最新专利描述了一种能够检测有毒气体的移动设备,未来或将在苹果的可穿戴设备上应用。这让基于气体传感器的AI嗅觉再度引起关注。

苏州慧闻纳米科技(以下简称“慧闻科技”)成立于2014年,专注智能气体传感器及基于智能气体传感器的人工嗅觉研发和行业应用,也是国内少有的AI嗅觉领域的公司。慧闻科技曾经在2016年的纳博会上展出过全球首款带有嗅觉功能的手机,并且建设了国内首条千万级MEMS气体传感器芯片产能的生产线。

全球首款芯片级智能气体传感器

慧闻科技联合创始人吴庆乐告诉创业邦,人工嗅觉之所以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智能气体传感器硬件发展的滞后和从事AI嗅觉领域研发人才的缺乏。一方面本身人工嗅觉发展依赖于能够进行气味数据采集的传感器阵列,它的技术发展属于交叉学科,涉及电子、算法、材料、化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另一方面视觉、语音等领域应用面广,项目落地快,人才相对集中,而从事人工嗅觉领域研发的人才相对较少。

222.png

目前,国内在该领域仍旧是以传统气体传感器为主,主要用于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可检测到的气体种类较少,成本高,气味检测相对受限。慧闻科技的另外两位创始人孙旭辉和鲁一江在回国创业前曾任海外知名研究机构研究员,二人分别从事纳米气敏材料研发和嗅觉算法的研究。

和市面上的现有传感器相比,慧闻科技研发的纳米及MEMS气体传感器具有成本低、体积小、功耗低的主要优点,意味着气体传感器更加容易植入到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中,并且可以开发提供多气体传感器阵列。此外,慧闻科技依托自身在气敏材料领域和在软件算法上多年的经验积累,慧闻纳米已经采用阵列气体传感器+信号采集处理电路+算法的技术路线,对气体传感器阵列进行训练和数据采集,建立了自己的气味数据库,比如在家庭应用场景中,在厨房相对复杂的气体环境下,可实现对CO和甲烷气体实施精确测量并可有效解决乙醇、醋等厨房其他正常气味的干扰。

为了进一步扩大MEMS气体传感器及其阵列的生产能力,慧闻科技在昆山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江苏智闻智能传感科技有限公司,并于2018年12月建成了国内首条千万级规模的MEMS气体传感器生产线。

目标是增量市场

吴庆乐告诉创业邦,气体传感器市场分为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存量市场一般指现有环境或安全类的气体监测领域,而慧闻科技不仅可以在现有存量市场替带部分现有气体传感器,它更瞄准的是增量市场,即气体传感器方案在智能家居、可穿戴硬件、智能医疗和物联网环境安全网格化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目前,慧闻科技的产品线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是单气体传感器,比如用于甲烷、一氧化碳、TVOC、乙醇等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第二类是气体传感器的标准化模组,如单一或多气体传感器阵列模组等;第三部分则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开发的多气体环境检测解决方案。

食品品质监控、医疗健康、智能家居是慧闻科技首先选择进入的行业,也是慧闻看重的增量市场。比如在食品检测领域,通过气体传感器阵列辨别果蔬散发的不同气味分析食品的新鲜程度,未来也可以在冰箱等C端硬件中使用。而在医疗领域,通过气体传感器对人呼出气体的检测,判别人体的健康程度,做某些疾病的早期筛查,如同我们现在家庭常备的血压仪的角色。在家庭中,慧闻科技通过和智能家居厂商合作,提供室内空气监测、厨房气体监测等方案。

吴庆乐透露,除了上述领域,目前慧闻科技已经在和国内的手机厂商接触,未来有希望面向市场推出带有气体识别功能的手机或其他可穿戴智能硬件。

慧闻科技已经完成天使轮、A轮两轮融资,目前正在进行A+轮融资。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