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消息,创业邦获悉宠物新零售品牌龟与熊猫完成8100万A轮融资,投资方为高瓴资本、弘章资本、合享资本以及势安资本。此前龟与熊猫曾完成数千万级Pre-A轮融资,由高瓴资本领投、道生资本跟投。创始人龟哥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拓展线下连锁、构建智慧门店、供应链整合。
势安资本董事长张康黎表示,一方面,宠物消费品类多、单值低,类于人的生鲜及日用品消费,聚合多品牌、众多SKU的宠物量贩卖场会是线下主要消费场景,我们看到了龟与熊猫在这个模式下的突破。
另一方面,各地都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品牌,但均是几家店在一个城市经营的初期生意状态。龟与熊猫率先实现直营连锁跨地域多城市经营,在连锁规模化上的突出力,让其未来成长为宠物零售巨头,成为一个大概率事件。
据《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调查显示,在消费结构上,无论是狗还是猫主人,均以商品消费为主。其中,狗商品消费占比72%,而猫商品消费占比更高,约为82%,剩下才为医疗和洗澡美容,但有趣的是占比较少的宠物医疗领域已经出现了众多医疗连锁,但占据大头的零售板块线下巨头仍未产生。
2017年,龟哥发现这一机会点,龟与熊猫开始在购物中心布局宠物线下门店,成为少数专注于做宠物零售板块的品牌,致力于做宠物行业的“沃尔玛”,覆盖宠物商品和活体销售。
机会往往也伴随着挑战。龟哥表示,线下门店的零售生意一方面临着线上电商的价格战,另一方面,中国每年约有300亿宠物活体消费,但活体非标、供应量小,没办法连锁化规模经营,成为线下宠物购物连锁板块的阻碍。
因此,不少线下夫妻、社区店都会提供洗护美容服务来提升销售额,而仅仅依托宠物零售的龟与熊猫发展却“出乎意料”,到2019 年年底,龟与熊猫的门店数量超过20家,目前全部为直营,且均布局在大型购物中心、商圈店,最早是在川渝地区发展,而后拓展至杭州、成都、重庆等7个城市。据悉,龟与熊猫平均每家店营收600万元以上,实现超50%毛利, 20%净利润。
重造宠物活体和商品线下消费模型,成为龟与熊猫发展的两大基石。从一家店面营收比例来看,目前宠物商品带来70%营收(60%净利)活体销售带来30%营收(40%净利)。
在宠物活体领域,龟与熊猫构建了现宠、50%价格、零死亡三个消费升级纬度。
门店上猫狗、龙猫、土拨鼠、宠物兔、飞鼠、松鼠等众多宠物宝宝的所见即所得的体验购卖,激发了大量非宠主人的宠物“眼缘”感性消费。
通过孵化上百家大型养殖基地,标准化品质和健康规范,实现规模化养殖。2019年龟与熊猫仅在猫狗采销量一万二千余只。通过规模化采销,龟与熊猫宠物在保持品质的前提下,将销售均价控制在 1-3 千元左右,比市面同等活体降低一半以上。
但最关健的宠物是情感、是生命,传统方式宠物在流通和到家环节有高达20-30%的死亡率。龟与熊猫出身于水族,“海洋馆级”的活体标准化饲养及治疗技术,让宠物死亡率降到了百分之一二,从而替代了花鸟鱼虫市场,成为消费者购宠的首选地。
很多行业声音认为,中国宠物已从欧美的线下零售时代,迈向了电商时代。
但在龟哥看来,宠物是一个高度需要体验、服务、售后的消费领域,量贩价格、到店体验、送货上门、近距离服务的宠物新零售会占有更高的市场比重,这意味着大型宠物连锁行业孕育着机会。
龟与熊猫通过对供应链整合、厂店流通、工厂货等一系列改造,在商品端甚至拥有比电商更好的价格优势;门店5公里以内上门配送,商品一二十分钟即可送货上门,比纯电商更快,也少了占电商营收15%的配送成本;平均2个小时内完成一次售后和宠物健康服务更方便。
另外,龟哥认为龟与熊猫的独特之处在于始终定位在商圈店。他分享了几点思考:首先从消费逻辑来讲,未来宠物线下店有大中小三种模型:
其一,对标美国Pet Smart几千平米的“宜家独栋”类型,较为适合欧美市场;
其二,数十平米的社区小店,适合洗美医疗为主,做购物有品类局限;
其三,类于龟与熊猫这种依托购物中心辐射周边3、5公里大概20万居住人口的商圈店,类似于“永辉”“沃尔玛中国”的选址,向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晚饭后的步行化购物。
龟哥透露,截至9月,公司营收已超过7600万,全年预计超过1亿元。到2020年底,预计实现2-3亿元营收和2000万净利润。
本文相关的文章列表页头图图片来源于龟与熊猫,经授权使用。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