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革新与产业融合的双重驱动下,数字经济持续迸发新机遇

2024-04-03
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

2024年3月28日,由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三亚市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主办,创业邦承办的Tech Sanya大赛总决赛暨三亚市数字经济产业扶植政策宣介活动在三亚圆满举办,来自企业界、投资界的嘉宾共同出席了本次大赛。

DSC3703.JPG

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关杰,奇安信科技集团创始合伙人、集团副总裁陈华平,东华软件高级副总裁、东华云计算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郭浩哲,力中投资创始合伙人姚中彬,海南省财金集团有限公司战略部总经理赵一洋,上海联创管理合伙人朱一凡在活动上进行了主题为《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的圆桌对话,以下为精彩观点:

三亚作为度假胜地,差异化的定位至关重要。首先,在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与养老、康养的结合将成为巨大市场。

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实体经济,我们需要结合海南的实际情况,针对特定行业如养老数据等进行重点发展,避免泛泛而谈,提高效率和使用率。

三亚在数字化发展上,应注重资本合作。政府不能仅靠自身财政收入招引企业,而应与其他城市或国家资本、民营和国有资本联合,形成合资基金,以吸引更多产业。

以下为对话实录,由创业邦整理:

主持人(关杰):接下来开始我们的圆桌对话。首先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安永)曾作为海南省和三亚市的智库,参与了三亚市包括中央商务区的十四五规划,特别是近期完成了数字经济规划,在此,我把三亚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构想向各位企业家做下介绍。

三亚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有其独特之处。我们说的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结合三亚当地的产业基础会有所区别。基于自贸港政策,我们结合三亚的城市气质与特色,确定了四大发展方向:数字文娱、数字总部、数字会展以及数字贸易。这些方向不仅符合三亚的城市定位,同时我们看到,数字的有序流动,国家给了三亚非常多的探索和想象空间。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载体建设方面,包括现在我们所处的三亚中央商务区,崖州湾科技城以及数字经济产业园和空天遥感信息园等,已经形成了一批集聚的载体。同时,我们也成功吸引了众多总部企业落地,如英特尔的海南公司、联想科技集团以及抖音的下属企业巨量科技,它们已经成为海南省认定的全球或区域总部。

以上是三亚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介绍,接下来请各位嘉宾从各自擅长的领域,谈谈三亚数字经济领域的具体建议。

陈华平:数字经济是未来二十至二十五年内的重大趋势,将带来超乎想象的产业进步与规模。数字经济不局限于某个行业,而是改变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于三亚来说,旅游和房地产虽具优势,但建议未来可打造“数字三亚”新名片。发展数字经济需解放思想,找具体场景,利用新技术特别是智能化技术。数字经济具备智能化、共享化和差异化特点,三亚应抓住这些机会,通过人工智能和共享数据提供差异化服务,实现更大发展。

郭浩哲每个城市都在努力寻找其独特的产业定位和发展路径,而在众多城市中,哪些真正做到了成功,这值得我们深思。今天,我们见证了众多优秀的创业者汇聚于此,他们为何选择此地,他们的期望是什么,这背后蕴含着更深层次的逻辑。

特别是那些拥有尖端技术的创业者,他们的选择往往基于多方面的考量。一个城市如何能够吸引并留住这样的创业人才,不仅要看其产业基础,还要看其政策环境、投资氛围等多个方面。

数字化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基础软件与应用软件,如同数字化大厦的基石与砖石,两者相辅相成。而中国在基础软件方面,尽管起步较晚,但正迎头赶上。许多从顶尖科技公司归来的创业者,带着先进的技术与理念,正在国内创造新的价值。然而,我注意到,相较于这些创业者的技术实力,他们在市场上的融资情况并不乐观。这不禁让我思考,为何中国的投资机构对这部分创业者关注不足?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是否应更多地倾斜于这些基础软件领域的创新者?

海南,作为一个旅游胜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为其带来了诸多优势。但除了旅游,海南在数字化方面也有巨大的潜力。如何将这些优势转化为实际的产业发展,需要我们深入探讨。我认为,海南在新一代基础设施的投资、创业者的沟通与合作,以及文旅产业的数字化发展上,都有巨大的机会与空间。

特别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它如同一个城市的血脉,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时机,未来再想追赶,恐怕会难上加难。因此,我建议三亚应抓住当前的机会,加大在基础设施、创业沟通以及文旅产业数字化方面的投入与布局。

总的来说,创业与政府的产业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需要深入挖掘每个城市的特色与优势,找到真正适合其发展的路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姚中彬:投资机构不仅是资本纽带,更是产业背后的推动者。在数字经济领域,数字化不仅赋能和优化传统产业,还是一种强大的工具。例如,阿里巴巴在杭州成功地将数字化与商贸结合,优化支付、物流等环节,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数字化还将助力直播电商等新兴业态的发展。

三亚作为度假胜地,差异化的定位至关重要。首先,在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与养老、康养的结合将成为巨大市场。利用数字化赋能,引进高端养老机构、养老公寓,并用互联网推动这一产业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第二,文旅产业同样存在巨大机遇。第三,硬件领域的创新也为养老产业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如人形机器人在居家养老陪伴陪护方面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赵一洋:刚才几位大咖的观点都与数字经济、数字科技相关,我们跟大家有一个区别,就是我们更关注数字经济里面细分的场景,或者相对核心的场景,即数字金融。我是长期研究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的政策和行业趋势的,最近有一个结论——为什么一定要把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抓到一起,也是对三亚的一个启示。数字经济中,无论是数字要素还是算力,其最佳变现场景往往落在金融领域。

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再到如今的数字金融,这三个概念的不断演进,反映了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趋势。特别是数字金融,在去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首次被明确提出,这标志着党和国家层面对数字金融的高度重视。

对于三亚来说,虽然海南自贸港并未被定位为金融中心,但这恰恰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特色金融的机遇。我认为,数字金融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我们可以考虑提出将三亚打造为数字金融的创新中心,因为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最大区别在于,其驱动力更多地来自于数据而非货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在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层面投入更多精力和政策。例如,加强金融超算、金融大模型等公共模型的建设,以夯实三亚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这样,无论是大型银行还是科创型的中小金融科技企业,都会被吸引到三亚来,从而推动三亚数字金融的蓬勃发展。

朱一凡:我从遇到的挑战角度分享一下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看法。尽管中国在金融和电子商务领域已领先全球,但在企业服务、ABCDIOT等领域,我们仍有许多不足。特别是企业服务领域的SaaS,目前中国尚未有达到独角兽标准的企业,我们在该领域还有很长的追赶距离。

作为后发者,我们拥有更大的追赶空间,但人才是关键。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对海南省乃至整个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此外,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实体经济,我们需要结合海南的实际情况,针对特定行业如养老数据等进行重点发展,避免泛泛而谈,提高效率和使用率。

最后,我们面临的一个特殊国情是,国内IT公司往往难以形成通用产品,导致企业服务赛道的高估值难以实现。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寻找克服之道。

主持人(关杰):刚才提到最多的词就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海南也提出了5个方向,即“向种图强”“向海图强”“向天图强”“向数图强”“向绿图强”,持续优化产业链、创新链和产业创新生态,大力发展种业、深海、航天等未来产业,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请各位也结合自己的投资领域、研究领域,从种业、海洋、航天、数字、绿色五个方向,挑选一个方向,简单谈谈海南、三亚在大力发展以上产业,在国际合作、国际人才招引、重大外资企业引进、政策开放层面可以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服务或推行什么样的举措或实践,从而更好地吸引优质企业、优质资本和人才。

陈华平:这个题目非常好,我讲一下“数”这个方面。在城市产业发展中,政府应扮演好链长的角色,而企业应发挥好链主角色。选择合适的链主并吸引其入驻是关键,这需要政府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

就数字化而言,三亚拥有一些可出海的文娱数字资源。我们应明确哪些数据可以出海,并将其具体化、场景化,形成数字化业务。政府可发布相关项目和清单,提供政策支持。数字化不仅限于应用场景,还能衍生出新的产业和市场机会,如数据交换、治理等,这些都有很大的产业潜力。

数据安全是数字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在数据流通和交易过程中,必须确保数据安全,保护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

三亚在数字化发展上,还应注重资金合作。政府不能仅靠自身财政收入招引企业,而应与其他城市或国家资本、民营和国有资本联合,形成合资基金,以吸引更多产业。此外,与产业和金融资本的结合也至关重要,这样既能带来产业,又能形成实际效益。每个产业资本都可能是该产业的链主,它们的到来将带动一系列产业生态,有助于盘活当地产业布局。

郭浩哲:第一,关于国际化交流,我建议举办大型智能化数字人才国际峰会,从贵阳的数博会,到重庆的智博会,到福州的数字中国峰会,我们都是常年关注,我认为城市名片效果很好。对于国际数字人才交流,我也建议以省政府名义在三亚举办大会,三亚这座城市条件很好,知名度高,非常适合举办活动。第二,近年部分自媒体提出的“国进民退”概念我不认可,我更坚信国家市场化发展政策,我的理念是“国民融合”,强调协同融合发展;在海南发展,我们可以结合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力量,共同在三亚创新产业平台,吸引更多投资与人才前来。第三,养老问题是我关注的新重点,我认为这是“定向突破”的关键点。当前,养老服务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服务团队稀缺。我提议,企业创业可以投入这一领域,提供医疗服务、生活服务、老年娱乐服务等内容。如果大家愿意投身这一事业,我本人也有兴趣投资合作。简而言之,我们应坚持“办大会,促融合,助养老”的可持续发展。

姚中彬提到国际化,我想分享一些观察与思考。最近,习总书记接见了美国贸易工商联代表,这一举动显示了中国对国际交流的重视。同时,去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大幅下降也引起了高层的关注,为此今年推出了对欧洲国家的免签政策。海南更是对50多个国家实行免签,这为国际交流提供了良好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在特区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例如,来华外国友人的移动支付和现金携带限制可以进一步优化,这不仅能提升他们的便利度,也有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形象。毕竟,民情友好,国家间的小摩擦也是正常的,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面对。

此外,博鳌论坛的召开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中国开放姿态的平台。我们应该借此机会,出台更多地方性的优化政策,促进人员的流动,进而带动消费和投资。毕竟,人流动起来,经济也就活跃起来。因此,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扩大开放,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就一定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友人来到中国,共同推动我们的发展。

赵一洋谈到国际化和跨境,结合当前的工作,我有两点建议。首先,在实际操作层面,我们正在进行金融数据跨境的研究,并发现通过金融跨境通和配套的个人金融数据跨境通,利用区块链和数据加密技术,可以安全有序地实现个人金融数据跨境。若试点成功,三亚应抓住机遇,在RCEP国家中大胆创新,推动双边谈判,将技术转化为政策优势。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政策机遇,三亚或上海可能成为这一创新的核心,为国际数字金融创新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在文化层面,数字经济需要一种全球化的“极客文化”,如同硅谷所展现的互联网文化。三亚除了拥有游艇、酒店等休闲旅游资源外,还应打造数字经济中心。我们需要营造极客文化氛围,通过会展活动塑造三亚的国际化形象,吸引全球人才。结合三亚的基础设施优势,未来五年至十年,三亚有望成为独特的金融中心。

朱一凡关于大数据的发展方向,我有两点看法。首先,中国目前将数据作为第三生产力进行专项管理,这在全球尚属首例。因此,我们无需担忧,因为没有竞争对手,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我们可以从容探索,不受外界评判的干扰。

其次,大数据的应用需要结合实际场景,这至关重要。以我们在某省的大数据应用为例,一家民营企业利用公安和邮政的大数据,成功为公安赋能。他们发现,通过分析邮政数据,可以模拟出租屋的人户分离情况,甚至协助公安抓获在逃逃犯。这一案例表明,大数据在政府有效监控下的应用具有巨大潜力。

该方案也正在向其他省份推广。需要注意的是,大数据资源不应由民营企业独自掌握,而应在政府的监管下使用。因此,我们在推动大数据应用时,应着重考虑具体落地的细分场景,并与相关部委合作。这样,大数据的应用将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更易于推动。

主持人关杰谢谢大家,思路非常开阔,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方向。有营养的时间总是过得非常快,最后请各位为三亚数字经济送上一句话。

陈华平:数字三亚”成为三亚的新名片。

郭浩哲:期待未来三亚变成一个数字化的创新之都。

姚中彬:因为三亚又叫鹿城,所以我想说“数字赋能,逐鹿未来”。

赵一洋:我还是重复刚才的观点,希望三亚成为国内最好的数字金融创新中心,我们愿意参与其中。

朱一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大家要有充足的信心。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