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电商渠道品牌中,货源无疑都是最重要的起点性问题,没有之一。在渠道品牌起步阶段,往往会向中间渠道商拿货;在渠道品牌壮大阶段,中间渠道商也仍是SKU的一个有效补充。
创业邦了解到,在生鲜电商中,华北地区的新发地批发市场、长三角的嘉兴批发市场,都是这样的中间渠道商角色,批发、包装、加工、运输、配送等都可以在这个环节完成。无疑,在传统的线下生鲜流通中,新发地是关键的一环。而线上的生鲜电商,往往会打出“直采”概念,去中介化、保质保低价。那么,在生鲜电商们要革命的时代,新发地们真的会被“去中介化”掉吗?
资料显示,一米鲜成立于2014年11月,定位为生鲜O2O品牌,主攻高校、商圈、社区,通过C2B、零库存、轻仓的方式,做到生鲜的快速流转,所覆盖的城市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十几个城市。
在今年11月18日周年庆当天,一米鲜全网成交16.8万单,大约卖出700吨水果,并公布了供应链渠道占比: 30%来自产地直采,50%来自知名品牌的主力供应商,剩下20%来自一级批发商。
相较于外界固有认识中的,生鲜电商供应链渠道多是直采,一米鲜直采比例为何不大?一米鲜创始人兼CEO焦岳表示,果品流通的现状以及一米鲜现阶段市场规模决定了这样的果品渠道分配,产地直采的占比还将逐步提升。
生鲜电商的4种采购渠道
据创业邦了解,生鲜电商的上游供应链主要有4种实现形式,分别是:
直采。生鲜电商与产地(农户、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大专业户)直接达成合作,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线下商超的“农超对接”也属于直采。
主力品牌供应商。有的供应商有自有基地或独特品牌代理权,产品不进新发地,比如佳农,生鲜电商会与其直接达成供应关系。
新发地驻点采购。体量大的生鲜电商会在新发地驻点采购,体量小或者刚起步的,会在比新发地更下一级的分销商手里拿货。
自种自卖。即比直采概念更新的“全产业链电商”,自己有基地(或OEM),践行自己的生产标准。农户直接开C店的也属于这种。
各种渠道各有什么优势和瓶颈?
事实上,每一种渠道都不是万能的,每家生鲜电商可能都会主打某一种渠道的概念,事实上,往往是各种渠道并行,自己则守好入口,做好QC质量控制。
直采的优势在于,可以品规定制、在采购时匹配自己的品规、减少了翻手率所以损耗低、去中介所以价格便宜。其瓶颈则在于对体量的要求高,小体量平台即使摸到上游也要不到议价权。所以,生鲜电商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先从单品爆款切入,在某几个单品上做到直采。
另外一个问题在于,上游产地往往缺乏营销能力,优质的产品并没有知名度,在上游极其丰富的品种中,生鲜电商利用自身的优势,可以帮助挖掘、塑造名牌,比如在近期橙子上线的季节,生鲜电商们无一例外,全部推出了自己的独家橙子品牌,试图改变储橙一家独大的现象。
主力品牌供应商情况相对比较简单,这种品牌往往有多年的积淀,供应商自己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品质、价格稳定,分销渠道成熟,是上游标准化的一大体现。瓶颈则在于,SKU相对单一,知名供应商的数量也并不太多。
新发地的优势在于,SKU极其多,全世界各种品类在新发地都可以找到;价格合理,批发价,并不贵。一米鲜供应链VP张旺波表示,新发地对一米鲜的意义有3种:价格衡量风向标,任何SKU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先去新发地看看;机会商品,当价格与产地发生倒挂时,考虑新发地拿货;品类补充,暂时摸不到上游供应链的品类,当季销售而自己没有优势储备的品类,新发地可以作为补充。
与新发地类似的果品批发市场,多成立于1990年前后,受政策及城市发展需要,在全国遍地开花。留存至今的批发市场,都已经过20多年的市场选择,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秘书长莫清风表示,就我国果品流通的现状来说,批发市场是果品流通的主要渠道,批发市场除了团体购外,相当大的比重是个人购,很多家庭会周末去批发市场,屯足一周的家庭需求量。
自种自卖主要指有基地来生产的渠道品牌,品质有保证,且链条整合了,价格肯定更便宜。我国果品生产的现状是,因为土地原因,仍是家庭个人生产为主,但土地流转正在产生一些变化,基地模式也将更有机会。生产端还有一个问题在于,好多水果的产地是贫困地区,都是留守人员,种植困难,基地模式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这种模式的瓶颈在于对研发的要求非常高,需要积淀。线下水果连锁零售品牌百果园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可以在这一点上有一定突破,对于起步都不太久的生鲜电商,仍然需要一定时间。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生鲜总市场规模约为2.5万亿元,而线上仅为400亿元,电商渗透率低,行业阶段仍然处于依靠线下模式,对新发地存在依赖的阶段。而随着传统电商供销存模式向C2B模式的转变,直采无疑是未来的重要方向。但是考虑到现有体量数字和模式转变的长期性,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新发地们”仍将保持着其在供应链端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