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和俞敏洪做俯卧撑
5月24日,SOHO 3Q完成了与新东方教育的战略合作签署。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敏洪共同出席了今天的签约仪式。在达成战略合作后,新东方将按需通过分时租赁的方式租用SOHO 3Q的办公空间用作其教育业务的拓展教室,以此来满足新东方对教学空间的弹性需求,并提升学员的学习体验。此次合作将全面覆盖北京、上海两地所有已建成的SOHO 3Q中心。
在SOHO3Q主办的品牌活动《潘谈会》上,俞敏洪就自己的学习、创业、投资和人生感悟做了几点分享。
在学习上,他鼓励年轻人走出舒适区。他说,“人最怕待在某种舒适环境,到达一定程度以后就不愿意动。”年轻人应该学着往广处走,也就是说一辈子哪怕个人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但是你可以走遍了全世界;或者往深处走。可以让一生的泉水不断地冒出来,这也是生命成就。
谈读书。如今俞敏洪自己还会保持每天读书的习惯,从而确保最新的社会发展进入到大脑中间。他建议,每天花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专门读微信上推送的各种文章,那些文章有时候比书更加激发你大脑的思考,以及洞察的走向。
谈创业。自己做了那么多年教育,俞敏洪发现在K12领域,面授是很多家长、学生都不能迈过的门槛,因为面授比在线对孩子的成长健康有利;
谈投资。过去四年,俞敏洪说自己把在投资银行理财的所有钱都拿出来投给了年轻人。他说,“表面上看去越不靠谱的年轻人,投得越多,不用担心,我们打的不是眼光,我打的是概率。”
以下是《潘谈会》全文速记,经过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整理:
坦率地说我不是学渣,也不是学霸,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高考第三年的最后三个月,我在高考补习班,每次考试总分都是全班第一。享受了三个月非常愉快的学霸生涯,后来被北大录取。北大的学霸太多了,大家知道那时候我们跟现在还不一样。那时候进了大学就是学习,而且特别喜欢学习。除了学习,不干别的,比的都是谁读书多,谁的分数考得高,谁有像唱歌、弹琴、体育方面的才艺,大概就比这么多。
高晓松在晓松奇谈里也有讲到我们那个时代的男生如何有才华。那个年代才华就是几种,其中一样就是会写诗。当时进北大以后,我们全班同学都在写诗。而非常遗憾,我的写诗才华却非常糟,写到毕业时居然没有一首诗被发表过,后来很庆幸自己没有变成诗人。
当时我们同班同学西川,他的真名叫刘军。当时我常常开玩笑说:西川在北大举办诗歌朗诵,一帮女生跟着他跑,我跟在一帮女生后面跑。
当时会乐器也是很好的才艺。我有个同学,现在在澳大利亚专门做房产销售的,写了一本书《从自行车到宾利》。我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宾利是什么,但是他就有这种理想,有时候有点这种理想还是很重要。他会小提琴,从小在北京长大,所以在大学的时候谈过好几次恋爱。
当然被追求最多的还是成绩。我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在大学里整整5年,没谈过一次恋爱。说明我没有任何成绩、才华上的优势。大家看我的成绩单,成绩一直在85分左右,但是我们班同学的成绩在95分左右。奋斗到大三,我得了一场病,于是住在医院里想通了两件事情,发现跟人比已经毫无意义,肺结核不要命,但是在当时是几乎要命的病。后来发现一心一意希望去超越我们的同班同学来表明自己是一个学霸,最后感觉要比出性命来,当发现命都快没有的时候,这些所谓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你应该靠自己去创造一个不同的生活,而不是说比别人更加高级的生活。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谁高级,大家觉得老潘的生活跟一个非常专注的乡村老师、把孩子教得很好的老师生命价值相比到底哪一个高?老潘有老潘的价值,乡村老师有乡村老师的价值,这些价值都没有高低之分。
所以这样一想以后就变得比较豁然开朗了。从此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过生活,也在寻找自己的事业。
走出舒适区
第二个学霸,我知道人还是要进步。你不能说我就这样了,因为人最怕待在某种舒适环境。到达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太愿意动了,但人往往却会绝地反击。一个青蛙在水加温的时候,一定会跳起来。这个故事的含义是这样,把你放在一个绝地中间的时候,你会反击。当把你放在一个舒适区的时候,人容易沉睡。这件事情一定是这样。我自己绝地反击的标志,就是我考上北大。
在北大当第七年老师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教专业英语了。教专业英语每个礼拜只要上四个小时的课。一个礼拜,7天,礼拜一就把四个小时上完了,剩下6天可以到处去旅行,或者是睡觉,到图书馆看书。暑假两个月,寒假一个月,觉得这样混下去,就可以变成一个副教授,然后再读个硕士博士,就可以变成三级教授,然后北大也会给你低价买房子。在北大作为一名学者我是有标准的。在我心目当中,做学者要有童子功的,这些人小学之前就得把四书五经背完了,我觉得我不太可能。
人有两条路可以走:
第一条,往广处走,也就是说一辈子哪怕个人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但是你可以走遍了全世界。
第二条,往深处走。可以让一生的泉水不断地冒出来,这也是生命成就。
我决定走出北大的舒适区,出来了。
刚开始想出国,后来没出成。《中国合伙人》里黄晓明演的角色,说美国人需要我,但我没这么贱,我没这么喊过,但最后也没出去。我一生最大的意外就是上北大,在我拿到北大录取通知书之前,北京大学四个字绝对没有在我脑子里过过一秒钟。因为我觉得自己上北大没有可能,但是就这样进了北大。
第二,做新东方也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本来是想出国,只不过是为了攒钱。
像老潘一样,老潘也是慢慢做生意才发现自己有经营房地产的能力。我也是这样,别人招七八十个学生,让我去上课。我算一下八十个学生,5个学生的钱给我,剩下的他拿了。是个人都可以算出来,所以现在新东方的老师天天在计算我。对吧?看到底怎么样才可以比俞敏洪拿得更多。这是人天生的想法,天生人要往高处爬,想扩大自己的品牌。所以我想还不如自己先开个班,先开个班这样拿的钱更多,所以新东方就是这样起来的。
我想说生命中很多惊喜、成功的事情,并不一定是你规划的结果。我相信像SOHO中国这么大的品牌,现在又进入新的阶段,SOHO 3Q为中国的成千上万的创业者提供最佳的创业服务,老潘之前也是想不到的。后来灵机一动发现,原来我可以做这个。
读书是永恒话题
我在医院里住的一年,其实做了些事情对我影响特别大。
第一件,我在医院里住了365天,周围全是病友,不可能干任何别的事情。我们那是传染病医院,不允许任何人走出医院的大门,所以当时只能读书。没有手机、IPAD,也没有电视。所以我在医院一年读了300本书,大量的世界名著,包括文学、历史、地理都在医院里面读的。
第二件,我在医院的时候做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我背完了一万个单词,平均一天背100个。但是有一个好处非常重要,我后来回到北大,北大毕业以后开始教书,教GRE,当时美国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现在GRE这个词汇已经取消了,当时要求有2万个词汇量才可以考试。找北大的老师,词汇量超过1万的都没有几个。我最高的时候词汇量超过35000个。不断地背,不断地背,很厉害,但是后来就忘了。但你会发现这些东西会给你带来一定的好处,所以东西不是白学的。
我不跟同学去比,到大学毕业的时候,其实我的专注点不在每一门考到多少分数上,我定的是考到60分,这样可以保证毕业。所以我大三大四基本上在60多分,完美地实现了承诺,拿到毕业证。大三大四读了不少课外的书籍。我自己在北大毕业的时候知识工底还算不错。
当时北大本科生毕业要求写论文。等到我再去选论文题目的时候,这个论文是系主任的论文,所有的同学都不敢选,主要是两个原因:都知道这个老头连写文章当中出现一个俚语错误都不能原谅。他研究极为深刻。研究了莎士比亚当时的作品,以及西班牙等文学作品的比较区别。还有一个最要命的是,当时的其他老师要求是中文写论文,而这个教授要求必须百分之百地用英文写,一个字中文都不可以。
我用了大半月的时间开始研究。最终写出了90页左右完整的英文论文,给老师打了85分,说这是70年代以后在他带的学生里打的最高分数。这给我带来一个好处,当时北大要把学生留在北大的时候,我被选上了。原因是这个系主任的眼中,我是做事情极其认真的人。其实我是想如果我不认真的话,就毕不了业了。他的中文水平和英文水平都非常地高。
现在,我每年都要读大概1百本书,这样的话可以保证最新的思想,最新的社会发展进入到大脑中间。现在读书的话,每天其实会花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专门读微信上推送的各种文章,那些文章有时候比书更加激发你大脑的思考,以及洞察的走向。有些人觉得学习是很累的事情,对我来说学习是无比快乐的事情,而且是无比满足虚荣心的事情。
用直播做教育?
现在的状态来看,我愿意尝试任何的新鲜事物。每个做互联网教育的,打的口号基本上是三个月把新东方给灭掉,当时我也心惊胆战的,当时也想是不是全移到网上去。我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是说什么东西新奇,什么东西有颠覆性,就是最好的。
在教育领域那么多年,最后,我认定在K12教育(即从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领域,“面授”是家长无论如何不可能越过的一道槛,而且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面授比在线更有利,而加强老师和学生家长的互动,可以在互联网实现。所以我要了解互联网,看一下互联网可以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今年3月,我尝试24小时对自己进行十天的直播。当时,在中国还没有一个人接受这个概念,因为在之前所有的直播在室内,WIFI很好环境下的直播。我做这个事情,不是让自己当网红,而是想探索在移动状态下是不是有视频直播的可能性,而且这个直播技术能不能应用到教学当中来。因为我通过过去调研反复发现,尽管学生需要,但不是最欢迎的。更加有意思的是,当你在直播的时候,同时还可以跟学生互动,学生马上就会大大地产生兴趣。学生有时候通过文字、打字、语音的形式提一个问题,然后你马上回答。
我觉得直播技术一定会比录播和任何的语音要更加有吸引力。
这件事情后来反复地证明我是对的,现在很多人都在尝试直播。我做直播的时候,我试着在各种领域下应用。做了十天直播。包括我吃饭等等,我跑步的时候他们也拍,除了我洗澡以外,其他的都拍。应用VR的直播,应用手机最简陋的直播,也用了摄像机、山区、路上、教室里,结果10天有700多万人上来看直播。这派生出第三种教育模式:完整的线下线上结合,跨越时空界限的教育模式。我都在反复研究,研究到现在新东方做得不错。
新东方的学生人数,收入和增长以20%以上的速度在增加。新东方的股票从19块钱,已经到了42块钱。这是一个理性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感性的学习过程。到我们这个年龄要思考一下,怎么样可以帮助你提高生命、生活的质量,这非常重要。
我还愿意跟不同年龄的人交流。比如跟老潘这样的人交流。我没事就跟他们一起聊天,组局,一起出去徒步,跟他们进行项目交流。主要目的是看这些年轻人身上到底有什么样的创意。像老潘做3Q,如果有顶级的项目他就会参与投资,既支持了新项目的发展,同时抓住了未来出现新生代的机会。
但是像我和老潘,我们真正的辉煌早就过去了,现在应该是坐享其成的感觉。在商业当中真正新的模式一定在年轻人身上。
给年轻人做投资人
已经有统计表明,世界上所有最伟大的科技发明和科技理论发明都是在科学家35岁以前做出来的,而我们也统计了,企业家真正把企业做成的,基本上没有超过35岁的。老潘做的时候肯定没有到35岁,我在新东方做的时候是29岁,到32岁已经做到了新东方有几千万收入的规模如果说大器晚成的话,大器晚成还是马云。
马云1999年做阿里巴巴是他的第五个公司,当时求50万的注册资金求爷爷告奶奶。当时新东方现金帐上的年利润已经是5千万,可惜当时我跟马云不认识。马云当时是34岁。也是相对年轻。年龄老了,但是还不老,就是永远跟年轻人打交道,而且永远用某种方式跟年轻人挂钩。
这个挂钩是说我们的资源和年轻人的共用上。年轻人进来是创业。我的钱为什么不交给投资银行去管理,我过去4年在投资银行理财的所有钱都拿出来投给了年轻人。
表面上看去越不靠谱的年轻人,投得越多,因为越不靠谱的年轻人越容易破。当中总有像潘石屹一样的人。不用担心,我们打的不是眼光,我们打的是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