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灭绝师太”亮剑:每年花费近10亿,派出2000名员工全程打假,但斗争仍然艰巨!

阿里巴巴
浙江电子商务
综合互联网公司
最近融资:二次上市|880.00亿港元|1999-09-09
我要联系
阿里巴巴要和品牌权利人一起治理假货

5月18日,关于阿里巴巴在IACC暂停会员资格一事引起了沸沸扬扬的讨论。对此,阿里巴巴的官方回应是:“有没有IACC会员资格,阿里的打假都一直在进行中。”

6月14日,在阿里巴巴的内部投资者会议上,当谈到打击假货问题时,马云的回应是“不少假冒产品的质量比真货还要好。”而就是这句话被媒体断章取义、过分解读:马云在为假货辩护吗?阿里巴巴的发展就是靠姑息假货的泛滥?

6月23日,马云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深度阐述了阿里巴巴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立场。

假货与OEM转型升级

马云是这么看待的:

首先,西方市场对于产品生产需求正下降,从而也导致了中国的 OEM(代工厂) 厂商的订单缩减,迫也使他们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其次,由于处于网络信息时代,并且朝着信息化发展,这些OEM生产的产品进入电商平台出售是大势所趋。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把最新的产品信息传递到消费者那里,同时也减少了分销商这一环节,最终的结果是导致更多的 OEM 产品流向电商平台,这些产品功能和外观与正品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因为是出厂之后即可直接销售,所以价格要比正品更低廉,当然由于知识产权等问题,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制作加工企业开始打造自主品牌。

马云那句“假货有时候比真货好”的正版解释是这样的:

大品牌通常用很多OEM,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OEM,他们没有渠道,但忽然他们发现可以通过互联网卖产品。生产正品和仿品可能就是同一个工厂,他们的产品不见得比正品差,同时有更好的价格,他们面对的不是知识产权问题,他们面对的是新的商业模式问题。

总结来说,阿里巴巴对于假货的看法是这样的:

假货不一定是劣质的,也不等于价格低,严格来说,是侵犯他人的商标权。对于假货,阿里将运用复杂的手段来进行处理;而对于OEM工厂升级问题,阿里愿意为此投入资源,帮助塑造新型的商业模式。

打假何难?

2015年12月,阿里巴巴宣布组建平台治理部,由曾在毕马威工作过13年的,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副CFO郑俊芳主持工作,郑俊芳在阿里的花名是“灭绝师太”。平台治理部将负责电商平台的规则、知识产权保护、打假、打击信用炒作等管理事宜。

阿里巴巴首席治理官 郑俊芳

阿里巴巴公布了这些数据:

阿里巴巴在打假方面花费近10亿,并有近2000名员工全职负责打假。

阿里1年的打假,比中国线下各种打假活动30年的总量还多。

2015年,阿里巴巴大数据打假已经实现每秒分析数据1亿次,拦截淘宝网涉假商品信息1.2亿。

截止2016年4月,全国范围共分析挖掘售假团伙为3518个。

对于电商平台,打假为什么难?

首当其冲,就是周期长、成本大、治理太零散;

一般来说,一个售假的商家只要从黑市买一套身份证和银行卡齐全的认证资料,就可以进行货品的上架,而上架一件涉假商品只需一分钟,但下架的法律流程却是一天甚至是一周。

其次,平台在明处,涉假商贩在暗处。

一件官方售价为1760元的产品,典型假货商家卖80元,而卖880元的商家是不是售假商家呢?

第三,法律法规滞后,定罪处罚难,违法成本低;

相比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技术不断迭代,法律法规的滞后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从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售假者的违法成本。根据相关规定,已销售案值5万元,未销售案值15万以上的售假者认定承担形式责任。而为了规避风险,一些不法商家将产、供、销等环节进行了物理隔离,从而避免现场查获“足量的”假货。

第四,平台间缺乏联动。

一些售假者为了规避风险,开始把电商平台当成一个流量入口工具,通过社交App来完成假货的展示、推广、议价等过程。平台与平台之间缺乏联动,给了售假商贩可乘之机。

灭绝师太亮剑

2016年上半年,阿里巴巴吸收了来自各个品牌权利人的声音,创立一套以“大众评审”为核心的山寨品牌创新管理模式,用以解决品牌权利人长期以来的维权诉求。

除常规化的投诉受理和线下打击之外,阿里巴巴还重点开展了“LOGO涂抹治理”、“山寨治理”、“扫霾行动”和“重复侵权治理”等四大行动,分别收获了不错的效果。

仅“扫霾行动”一项,通过规则宣导、发布拦截、存量清理等手段多管齐下,对“同款”、“仿款”、“媲美”等傍名牌或通过品牌名堆砌引流的商品实行了严格的主动处置。

截止到2016年6月,“扫霾行动”已处理超2000万涉嫌不当使用他人权利的商品,不仅使前台展示页变得更加清爽,也使品牌投诉量直线下降了超5成。

2015年全年,在侵权识别技术的帮助下,由阿里主动发现并拦截的涉假商品量,是品牌权利人投诉后删除的商品量的8倍,而这一数字在侵权识别技术快速升级后得到几何式增长,截至2016年上半年已经高达22倍。也就是说,在权利人投诉某个商品前,已经有至少22件涉假商品被阿里发现并主动处理了。

“权利人共建平台”:首期逾180家品牌加入

“打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单靠阿里一家肯定不行。”

“灭绝师太”表示,因此阿里开发了“权利人共建平台”,邀请已经加入阿里诚信维权机制、有强烈意愿参与知产保护的诚信权利人共同合作。“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互联网化的共建模式,能够真正赋能权利人,帮助他们提升知产保护效率,降低打假成本。”

“权利人共建平台”是品牌权利人为中心的电商+权利人共建体系。

该平台将根据品牌权利人提供的品牌、产品型号、假货特征等,结合大数据模型进行全网搜索,随时向权利人提供需要进行专业判断的疑似侵权链接。权利人在作出判断后,可以通过诚信投诉账号对侵权链接发起一键投诉,阿里将依据平台规则作出决策。

“权利人共建平台”是2015年阿里推出的诚信维权机制的再升级。这一机制旨在杜绝少数权利人恶意利用“避风港”原则维护其传统经销、价格体系的“滥用权力”行为,鼓励投诉准确率高、申诉成功率低、知识产权稳定并且同意书面承诺不滥用投诉机制的品牌加入该机制,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效能。

诚信维权机制目前已吸引700多个品牌加入。在此基础上,阿里巴巴深度沟通了其中有强烈意愿投入资源参与知产保护的诚信权利人,首期已有逾180家品牌加入“权利人共建平台”,其中不少还指定了专人管理自己的诚信投诉账号。

来源:创业邦|http://www.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