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来,一直驱动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始终是技术,而汽车销售固有的B2C商业模式似乎从未动摇过。
随着工业发展到4.0时代,这种强调车厂设计、车厂主导的汽车生产模式开始变得松动,传统大规模流水线造车方式有望被打破,而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为主导的定制化C2B(Customer to Business)汽车生产模式时代正在到来。
在国内整车厂界,最早一批试水C2B造车模式就有上汽大通。它起家于5年前,商乘并举(宽体轻客、MPV、房车、SUV)。如今,上汽大通的个性化定制订单比例已经高达4成,并且积极出口海外,进入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41个国家和地区。
什么是C2B造车?
有别于传统的B2C造车,即整车厂在预判了市场情况的前提下设计、生产、出售汽车的模式;C2B造车是一个完全颠倒过来的模式,它是自下而上,从C端用户将购车需求(配置、配饰、配色等)传导给整车厂,然后由整车厂负责按照用户要求来设计车型、生产、运营等。最终,用户将得到一款和所有流水线汽车都不一样的个性化、定制化汽车。
事实上,C2B造车模式对于整车厂而言有着极大的挑战:
首先,它是以销定产的。也就是说,车厂本身没有任何库存,完全按照用户的订单来进行生产。这样一来,车厂就需要有很好的整合供应链的能力,从而使得用户从定制到提车的用户体验良好。
其次,考验协作能力。能将C2B造车模式串联在一起的唯有:数据。因此,数据成为打通定制、生产、交车、养护一系列环节的本源。这就要求车厂能调和好不同协作方的关系,从而提升定制汽车的整体效率。
第三,车厂需要有触达C端的能力。传统的渠道是:车厂-经销商-用户;而C2B造车模式则是:用户-车厂(经销商)-用户。
事实上,C2B模式早已在其他零售家电行业(例如电饭煲、剃须刀等)中出现,并取得不错的反响。但相比这些小家电,汽车产业作为现代工业最高等级的代表,要让汽车产业一下子进入定制化时代还是比较难。
目前,C2B造车已经开始从小批量次的规模开始朝着大批量次进阶;从商用车订制朝着乘用车发展。未来,随着多元用户、长尾需求的涌现,以定制为主导的造车模式会占据市场主流。这种C2B造车方式会提高汽车零配部件的周转速度,提高资金的流转效率,随着供应链的持续优化,它甚至可以降低汽车出厂成本,让消费者得到实惠。
上汽大通“我行@MAXUS”
7月15日,上汽大通发布“我行@MAXUS”平台,首次对外披露其C2B战略和行业首款C2B汽车SUV D90的推进情况。
“我行@MAXUS”
“我行@MAXUS”平台由上汽大通自己搭建、自己运营,其主要目的是为用户提供参与造车的入口,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看到汽车开发的全过程,包括产品架构定义、整车性能、子系统开发、产品验证、后续配置、价格定义等。
上汽大通SUV D90
平台首先定义的车型是其SUV产品D90,以它为例,用户可以在这些方面进行个性化定制:
四驱还是两驱;
内饰颜色;
轮圈造型;
座椅布置;
5至8座;
车辆个性徽标等等;
未来,不仅是上汽大通旗下SUV车型D90,其他产品包括宽体轻客V80、MPVG10、大通房车等都可以进行定制化生产。
个性化带动汽车工业变革
一百年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是按照福特T型流水线方式生产和丰田生产方式生产的,而以C2B造车为趋势的第三次汽车工业变革也正在到来。这种以用户为驱动的智能化、大规模定制造车方式,摆脱了车企自上而下、单方面闭门造车,而反过来更加注重用户需求。
事实上,个性化造车和大规模生产是有冲突的。一般来说,实现个性化造车一定会降低供应链的效率,而为了提高供应链效率,几乎所有车企选择的路径都是像福特T型流水线方式那样的,用标准化产品来实现汽车制造的效率提升。
据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得悉,为了推进C2B战略,上汽集团为此专门募资了20个亿用来推进上汽大通的C2B业务。
过去,以生产商用车为主的上汽大通很早就接触到了用户定制化车型的需求,他们主要声唱的宽体轻客V80、房车等车型都是重度“个性化定制”的,已经形成430个产品公告、配置组合超过2万。在这些基础上,上汽大通已经可以实现小批量化的定制生产,这或许也是他们开始走向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的一部分动力。
总体来说,C2B造车是一种真正颠覆传统汽车生产的全新商业模式。在执行层面上,它容易受到供应链成熟度、柔性生产成本、消费者成熟度方面的考验,前装市场的复杂程度远超过后装市场。因此,不是所有车厂、车企都可以轻易尝试的新型商业模式。中国的C2B造车还处于非常早期、矇昧的阶段,它未来能否在多大领域内落地完全取决于车企的成熟度和消费者的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