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要大,专业要深,中国投资人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关注
我不认为有资本寒冬,资本增长的周期才刚刚开始

曹毅,80后投资人,有12年的投资经验,自称是个年轻的老兵。

2009年加入红杉之前,曹毅曾工作于联创策源创投基金,专注在TMT方面的早期投资。

2014年曹毅离开红杉资本创立源码资本。这位80后新贵投资人先后投出今日头条、趣分期、易酒批、用钱宝等项目。

2016年12月1日,创业邦年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曹毅被评为中国年度天使投资人。邦哥去源码资本采访曹毅,在公司门口看到一张全球科技公司的Logo组成的地图,Logo的大小由公司估值决定,据说这张Logo地图在制作的时候被调整过一百多遍。

曹毅穿着运动鞋和休闲裤,声音平稳,语速很慢,边说边思考,好像一直在寻找最妥帖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整个聊天过程中,曹毅说得最多的是“要不断学习”。

中美投资人还有差距,需要不断学习

创业邦: 您之前一直在红杉工作,出来做源码到现在有两年半了。从红杉到源码,经验上肯定有很多变化。那么红杉的工作经历对源码有哪些具体的影响吗?

曹毅: 我觉得红杉是一个跨界的平台。中美跨界,新科技与传统跨界和阶段跨界。

在红杉资本天然就会有国际视野,美国硅谷的科技信息、发展、突破可以传递到中国,同时还可以对比不同地域与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

新科技与传统跨界。新科技已经开始渗透到各个行业,现在连“智能+”也开始渗透到各行各业,跨界的好处能充分显现。

阶段跨界。从早期投资到中后期投资,均有涉猎,在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向很专业的同事去学习。

这几个跨界在我学习和实践投资生涯中是很重要的几个突破,对于源码来说,同样从视野和格局上要有这样的宽度。

创业邦: 源码将来会去参与国外的投资吗?

曹毅: 现在就得去学,不断跟进国外的发展,总体而言中美投资人之间的整体能力还有些差距。投资是需要敬畏之心的。海外投资会更谨慎一些。现在更多的是从视野到信息的获取,从输入到学习。另外一方面,中国的机会还很多,有大量的机会可以去把握,往深度去研究。

创业邦: 在您来看,中美投资人之间还不在一个层次上。那您觉得作为一个中国的投资人,应该怎么去追上这种节奏?

曹毅: 必然要经过时间沉淀的过程。我们做投资的时间比美国晚。在国内,整个行业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而美国方面有的是做了六十多年的投资机构,需要去尊重时间的累积。

同时,中国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其实成长的加速度比投资界要快。他们有机会更早的跟美国知名的创业者或者企业家去接近。这个对我们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你要跟你的创业者共同成长。

关于成长这一点,具体的方式有多个渠道。其中一个就是, 要在对行业的认知与判断能力方面加强专业度。 对行业要更深的分析,对技术本身的原理、应用和转化也要有足够了解。

创业难度在加大,想成功需要更强的leader和更多资源

创业邦: 互联网创业在过去几年给人的印象是,门槛比较低,几个兄弟里有一个程序员,大家就可以开干了。但是按照您刚才所说,未来偏科技创业的门槛会提高吗?

曹毅: 从结果看是这样的,不管是进入门槛还是最后的成功难度都在增加。

可以看到,在互联网创业的前半场,很多是在纯流量、纯用户的领域做产品创新与运用创新,比如游戏、社区、广告网络等等。但是更大量的机会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上, 因此“互联网+”的要求是更高的。

与此同时,竞争的要素在增加了。除了团队要更多元,能力更完整之外,需要外界更多资源的配合。 现在打仗需要伙伴和阵营, 在不同时期都联络到好的资源,助力自己更上一个台阶。

创业邦: 这里面新创业者机会还有多大?

曹毅: 新创业者还是有机会。需要用更先进的工具,把业态重新组织。

创业邦: 有的比较轻的行业几年就发生很大变化,而比较重的则需要很多年,比如马斯克的特斯拉,资本上借助了二级市场的力量,做了这么久还是困难重重。现在做新的投资,会不会好多年后才出现一个相对明确的结果?

曹毅: 看不同行业。首先大家都是用新的变化切入市场。例如,特斯拉是另外一种创新模型,马斯克用电池管理技术,跟原来以发动机为主的产业去竞争,这个变化的结果是做了一个新的产品出来。互联网更多的是做连接,加上它背后更好的算法和体验,来匹配供给和需求,让更多的人可以更好更高效地使用资源。

创业邦: 如果更进一步发展的话,会不会变得更重?更靠近特斯拉这种模式?

曹毅: 接下来再发展,除了更好地做连接,还需要创造新的东西。比如现在的家庭机器人啊,工业机器人啊,因为有了新的连接数据后,有机会孕育出新的物种。除了竞争难度,它的替代难度也很高。比如用电动车替代传统汽车,无人驾驶替代司机。

对于要素需求也在增加,首先需要更多的金融资本,其次需要更多的数据。我们可以将数据理解为矿产,要具有排他性、稀有性和不流通性。

创业邦: 这种新的变化对源码的投资已经开始有影响了吗?

曹毅: 我们要顺应这种变化。现在企业成功孕育要素变多了。 源码资本很注重建立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超级连接器,帮助我们的被投企业去拿后面大企业的资源。

创业邦: 尤其现在的有些项目中,互联网以前算是形成共识的一些规律也在失效。互联网讲究产品,或者产品体验这些东西,但是在更重的领域里面,产品差不了太多,其他资源开始成为决定要素。

曹毅: 对。因为用户现在不仅在消费我们的产品,更多是消费后面的资源。CEO也要是个多面手,去学习各个方面的东西。

创业邦: 互联网的创业领域,有很多是年轻人创造了奇迹。但是到了后面,越往纵深发展,越需要这个leader具备更强的能力,更高的视野,和可以控制各种资源的力量,这会不会导致创业者年龄的提升?再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去做,就很难。

曹毅: 我觉得学习能力还是最主要的。现在资源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好的资源还是愿意跟善于利用资源的人合作。如果他年轻但是学的足够快,不断拓展他的边界,在较快时间内弥补经验,就不是问题。有经验的人也需要更新他的经验,更新的速度也不见得比新长出来的更快、更准。 对leader的要求是多了,重要的是他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开放的心态,和强大的内心去接受新鲜的事物变化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这和年龄没有必然联系。

以俱乐部形式聚集行业领袖,形成最强LP阵营

创业邦: 源码投资的企业之中,founder们的年龄段大概是?

曹毅: 平均在35左右。

创业邦: 这个年龄还是稍微有提高的。

曹毅: 重复创业者人数在增加。现在我们的企业里二次创业人的比例也比较高,在70%以上。

创业邦: 我看在源码的LP中有很多新一代互联网公司的老板, 他们在整个管理的基金中占比是多少?

曹毅: 我们成为一个超级连接者,去连接新一代的领袖。 占比达到一半以上。并且很多是仅仅投资了源码资本。

创业邦: 所以像他们在通过源码去做这些领域投资的时候,更看重的是什么?

曹毅 :资本都希望找到好合作伙伴。从仅仅做投资,到共同成长,然后发展到深度合作。

创业邦: 所以这些资金的第一目的是跟未来潜在崛起的机构产生深刻关联,这个和原来其他来源资金的目的还是不太一样,是更朝向未来的一个东西。

曹毅: 对,多了一些主动性。

势头正盛的“智能+”和“全球+”

创业邦: 之前您提过三横几纵的投资版图。你觉得这个版图里的哪些领域发生了变化?

曹毅: 现在有些领域进展比我们想象的更快一些。比如“智能+”在几个垂直领域的发展,像金融、教育、医疗等等。

创业邦: 发展快的原因是?

曹毅: 核心技术提高是根本要素。其次是资金足够敏感,两者结合催生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创业邦: 沿着这个路径发展,第一步先是底层的东西,下一步再是产品端的发展?

曹毅: 现在我们关注的就已经是产品端了。底下这层,像GPU这种就属于偏技术层,或者称为底层。我们主要投资“应用层”,让新的技术带来颠覆的变化。

创业邦: 这里面能否举例一两家头部公司,他们最新的进展?

曹毅: 比如今日头条,是典型的人工智能在信息分发领域的应用。通过智能分发引擎,用户沉迷的时间会越来越长,据统计,现在已达到近80分钟,快于同类应用三倍以上。

再举例讲,我们投了用钱宝。用钱宝是以大数据为基础,做智能决策。通过智能算法,一天可放贷3万笔,并且针对不同客户的风控手段都不同。

创业邦: 说到智能技术,有一个很多人讨论过的问题,就是人类对智能的恐慌。因为它有可能对现有的秩序,所谓大安全,形成一种威胁。会不会真的有威胁人们不知道,但在整个变化过程中,人们总会有一种生物自我保护的本能。这个你是怎么看的?

曹毅: 总的来讲,纯的人会消失,会变成生化人,这是我的观点。基于对硅和芯片技术的利用,科技会代替人类的一些功能。 机器和人的边界越来越近,过去机器是在工厂,后来变成交通工具,现在则每天随身携带,比如科技眼镜,距离人体也就几毫米。

创业邦: 人类现在担心的是,机器拥有无上的智力优越,像下围棋,他会用暴力破解的方式把你破解掉了。但其实对他来说还挺轻松的,李世石搜脑刮肠地在思考,对于机器来说就是几个程序,从长远来看是干不过他的。你认为人类会丧失整个社会的主导权吗?

曹毅: 这要看整个社会形态的变化,可能现在的职业都会消失。还有一些是随机性带来的多样化,也会成为稀缺资源。最后还是要看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什么变化,特定的社会结构下某些层可能都是机器。

创业邦 :能谈谈对“全球+”的看法吗?

曹毅: 海外一些市场目前类似早期中国本土互联网的发展状态,处于做流量,做用户的阶段。我们看到工具类、流量类、娱乐类公司的出海,通常是从获取用户开始。

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去找到比较年轻,眼光更长远的团队。这个团队从比较初级的业务开始,然后不断演变,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做一个拳头产品出来。一开始投的时候,不能预判他现在的产品就是终极形态。 这个团队现在要有很好的基础,能很快学习,他不会安于在原来的小生意,年轻有活力,有大的志向,以后机会一定会出来,他能把握住。

创业邦: 那么将来,比如过了现在这个阶段以后,假使他能真正占领市场一定的份额,提供不错的服务的话,那这件事能成立最大的依据是什么?

曹毅: 成功的要素,现在的公司基本都有。首先是母体市场足够大,给他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第二个是人才储备和多样性。第三是中国市场给了这些创业者很好的范例。

寒冬不存在,一级市场的资本还在增加

创业邦: 您对所谓的资本寒冬是怎么看的?

曹毅: 首先不认为有寒冬,我们从资金流入上看,投入股权投资行业的钱在增加。所谓季节,则要看领域。 某个领域在春天阶段,会有很多创业公司加入;进入夏天,可能会有公司跟不上节奏;如果能坚持到秋天的公司就有结果了。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创业邦: 整体上看资本还在流入市场,“资本继续流入”这件事的周期是在初期阶段吗?

曹毅: 可以看到权益类资本流入的资金还会继续增加。目前资金会偏向于寻找安全成熟的企业,但是也会溢出,往产业链的前端流动。

创业邦: 在互联网阶段,PC阶段的几个巨头有一些掉队了,像阿里和腾讯就属于船票拿到。现在在移动互联网阶段也诞生出今日头条这样的公司。你认为现在移动互联网阶段航程结束了吗?

曹毅: 我认为在垂直领域和细分领域还能出来一些新的公司。

创业邦: 还能出多大规模?

曹毅: 几十亿美金的公司还是会有,而且不会只有几家。 基于移动终端和数据,能够优化行业的公司,在2C和2B领域都有机会。

创业邦: 现在感觉是不是2B的机会更大?

曹毅: 2B的发展更早期一些。 整个2B领域的结构还没成型,边界还没出现。

创业邦: 主要的连接方式已经从PC变化到现在的手机,你认为下一个主流替代平台是什么?

曹毅: 应该是VR、AR,它的输入输出方式都更自然。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