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牛电科技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发布年度新品——小牛U系列。
看到U1的造型设计和配色,邦哥眼前一亮,有一种在台湾街头骑行,远处海风吹过耳畔的感觉。
跟工作人员一了解,这次发布的U1新品是设计师刘传凯完整参与设计的系列,而刘传凯就是台湾人,前宝马中国设计总监,德国红点大奖评委,现任牛电科技设计副总裁。
刘传凯在发布会现场
U系列的命名源自产品设计之初的Ultra lite,即超轻量级。发布会上,牛电科技表示,虽然是超轻量,但并不妨碍车子的超实用性。
首先,最基础但并不那么容易做到的:让车子在全国各地都能上牌照。
在我国,电动车的管理权限被下放到地方政府,导致各省份电动车管理办法差别很大。比如郑州,虽然电动车数量多,但至今还没有明确的上牌要求和规定;而在上海,更加严格的城市标准曾经直接导致小牛电动车不能上拍照,也就无法上路。能够依法依规上牌成为用户目前最迫切的需求。
产品U1在把握国家政策、实现产品功能与满足用户需求上实现了平衡,从整体构造到诸多细节都按照最严格的规准设计,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牛电科技在发布会上宣布,全国用户都不再会受限于上牌,可以随时随地享受便捷环保出行。
第二,远程解锁,手机实时监控,高强度防盗。
自创立以来,牛电科技引入了众多汽车级的配置。从U1系列开始,小牛全面使用自主设计的品牌电机,搭配汽车级无钥匙启动功能,用户使用遥控器便可远程解锁。
在安全上,小牛电动U1系列采用全新六轴感应报警器,防异动功能更加灵敏;在绑定小牛管家APP后,可实时监控车辆的状态,不论是被人挪动或者发生倾倒,小牛管家手机应用都会第一时间发送报警提醒。当车主用车钥匙锁车后,如果有人推车,车辆在发出声音警告的同时,还会锁死后轮电机,防盗精度大大提升。
在用户车辆防盗问题上,牛点科技与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保险公司合作推出牛油保,全面覆盖人、车、车辆盗抢三大方面的保障服务,推出“丢一台,赔一台”的保险服务,不论是车辆被盗还是发生驾驶意外,牛电科技称都有对应的解决方案,为用户的利益再添一份保证。
第三,开放平台式骨架设计,兼备美观与实用。
U1系列拥有30个改装挂点,丰富的置物空间让车子更加实用,不论是买菜购物,还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安装后背靠让载人更舒适,U1都能够得到轻松胜任,一款电动车便能满足上班族和看孩子的大爷大妈等多种人群的需要。
各种高能改装点配件
改装挂点还能衍生出更多功能,比如有的厂商可以通过改装挂点进行再次创造,在小牛电动车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实用的功能,为用户带来不一样的骑行体验。
此外,小牛电动车U1系列为用户提供最长60小时续航,装配了360度可视安全灯光系统,可一眼读取电动车所有信息的仪表盘,8重安全防护超长待电的6.5kg轻量级智能锂电池等等。
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小牛也没有放弃大数据库的建设与研究。从去年1亿公里的骑行数据发布,到官方网站上的用户出行热力分布图,小牛的云端数据积累已历时一年。
根据小牛收集的数据,无锡用户生活比较幸福,准点下班。北京用户就不同了,加班到7点以后是常事。而三亚用户经常后半夜出动,看来夜生活比较丰富。
说了这么多,价格是多少?
价格
发布会上,牛电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李彦博士公布了牛电科技2017年战略:线下版图扩张、4S服务升级和海外市场布阵。
牛电科技从电商众筹平台起家,但作为出行产品,越来越体会到线下体验尤其重要。在实体店建设方面,牛电科技在不断跟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中,小牛电动车在全国落地门店数量100家。
2017年,牛电科技将继续加速线下体验店的落地,打造超过600家授权体验店,为用户提供新车试驾、聚会交流的空间。
与线下体验店同步建设的,是售后建设与服务。
作为一家标榜汽车级配置的智能电动车厂商,李彦在发布会上大方展示了全国各地消费者吐槽小牛发货慢、售后差等评论截图,并笑称“感谢大家批评小牛,这是鞭策小牛不断进步的动力。”作为改进,牛电科技将通过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科学管理体系、培训认证工程师等方式,对产品售后服务进行升级。
发布会上,李彦博士表示,过去一年牛电科技已经培训了420位售后认证工程师上岗服务,未来,牛电科技将在200余个城市完成3000名售后认证工程师培训,以达到10公里以内30分钟上门的“电动车界4S服务”。
现场图
海外战略上,2016年8月升级款小牛电动N1S系列通过欧盟级品质认证,正式进驻欧洲市场,并成为中国第一家进驻以品质严格著称的德国市场的电动车品牌。其位于中国江苏常州的生产基地,集整车量产、质检、总装、仓储、物流于一体,可独立完成面向全球市场的产品供应。
小牛电动现已在全球20个国家进行销售。其中,欧洲市场被小牛电动视为主要市场,目标是占位欧洲高端智能电动车领军角色。自2016年8月进入欧洲市场,现已入驻12个国家,网点300余家。
同时,牛电科技也在此次发布会上宣布品牌升级战略:小牛电动将全面升级为牛电科技,全新品牌将不止于智能锂电电动车产品设计,将更多联结功能创新、智能服务以及数据研究等,形成完整科技形态,服务于生活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