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精细化服务,“漫骑单车”要解决景区市场的“最后十公里”

关注
骑行大数据,精细化景区服务

随着共享单车的发展和普及,城市交通的痛点得到了大幅的改善,滴滴、摩拜、公交和私家车等方式结合,基本满足了城市出行需求。

漫骑单车没有选择在城市扎堆,而是看上了旅游景区。相比城市交通的完善,旅游景区的出行普遍存在着这些问题:景区内机动车容易堵,另外坐车也失去了在景区里“探路”的野趣;当地居民提供的电瓶车、摩托车安全性没有保障,而且宰客行为时有发生;共享单车虽然在一些景区有布局,但一般只能解决2、3公里以内的路途——在诸多交通工具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的市场需求,客户需要一种骑行体验舒适、续航里程较长、租车还车简单、价格实惠的出行方式。

漫骑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TO丁志强

1999年,丁志强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拿到了电子工程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从事指挥、控制、通信系统的设计开发。一干就是 16 年,从上尉军衔干到了大校军衔。2015 年,怀揣着心中一直不舍的创业梦想,丁志强离开了部队,开始新的人生历程。2016 年,共享单车的热潮给了他启示,和合作伙伴瞄准“助力单车”这个细分市场,创立了漫骑单车。

骑行大数据,提升景区精细化服务

选择“共享助力单车”作为创业的切入口,原因其实很简单,丁志强是一个旅行爱好者,之前曾游览了国内外的大量景点和城市。在此过程中,他发现出行体验一直是一个坎。在很多城市,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参差不齐,一些管理不规范的地方,出租车、摩托车的宰客行为时有发生。而传统单车又不能满足景区中等距离的代步需求,所以促使他思考能否为用户带来便捷、便宜、人人可用的共享交通服务。

漫骑单车的商业模式和大部分共享单车类似,通过在景区的广泛布局和合作,让更多用户骑到漫骑单车。漫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用户的租车费用,此外,商业合作和广告合作等也占据一定的比重,并在逐步开展中。

另一方面,通过骑行大数据,可以分析游客在景区的游玩方式和消费习惯等有用信息,有助于景区提升精细化服务,从而实现景区旅游和漫骑单车的相互促进。

漫骑给自己的定位是一家基于核心科技的骑行服务公司。推动漫骑产品和服务更新换代、不断升级的是核心技术。

​​​​​​

自主研发能力+政府合作经验

在项目创立初期,由于团队对助力单车的经验不足,合作的助力自行车厂家使用不合格的零配件及使用差的材料,导致第一批的车辆发生了严重质量问题,让公司进入了困境,为了走出此困境,团队重新聘请了专业工程师对车辆的助力系统、电池组的防水、控制系统、智能锁、整车防腐蚀等质量把控非常严格,不允许存在任何微小的不足和隐患,在研发过程中经历了数次大的设计修改,一些关键部件的微调和修改多达上百次,新车骑行体验广受好评。

丁志强认为同类企业相比,漫骑单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漫骑单车具有车辆及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漫骑的核心团队成员中,技术人员占了很大的比重。由于景区的路况复杂,对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操控性等要求很高,不可能以低成本大批量的方式投入占领市场,对车的设计和生产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漫骑非常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上线初期,漫骑就采用了业内突出的双模定位、骑行路线全程监控、智能锁、电子围栏等系统,经过三个月的市场反馈,漫骑目前已经升级了 2.0 版本的车辆并投放市场,安全性、舒适度和续航里程得到大幅提升。

2. 漫骑有丰富的政府合作经验。漫骑目前已经与北海、泸沽湖、平远等景区的当地政府及相关机构达成了合作,未来还将继续与景区所在的当地政府联合,推出共享助力单车服务。漫骑在推广的过程中收获了丰富的政府合作经验,能够在政策和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

作为公司CTO,在平衡商业与技术这两者的关系时,丁志强认为两者是一体的,并不矛盾。商业为技术提供资金和资源上的支撑,而技术的突出将进一步拉动商业的发展。漫骑目前就采取市场和技术“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不断开拓景点布局,让更多的用户用上漫骑的产品;另一方面不断研发和升级车辆、系统、管理体系,保持在助力单车细分领域的突出地位。

“最后十公里”

现在共享单车已经被炒得非常热,但助力单车一直感觉雷声大雨点小,丁志强觉得共享助力单车市场之所以从体量到大众认可度都不及共享单车,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共同导致的:

首先,共享助力单车从车辆的设计、制造到维护和管理,成本都要高于普通单车,在没有资本巨头介入的情况下,共享电单车企业很难像摩拜、ofo 一样全国广泛布局,这就导致市场和用户对共享助力单车的认知度不够,老百姓普遍没有见过这种出行方式,也更谈不上把它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其次,共享助力单车行业普遍对该领域的市场、人群、用户需求和自身定位不够明确。事实上,普通的共享单车已经解决了绝大多数人“最后一公里”的短途出行问题,从价格到便捷度已经达到了相对平衡,所以广受用户喜爱。共享助力单车续航里程不及汽车,便捷度和价格不及普通单车,被卡在了一个相对尴尬的位置。

和城市里不同,用户在景区和旅游时面临的不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往往是“最后十公里”或者“二十公里”的问题。而且,游客希望这个行驶的过程能够有足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漫骑单车针对的正是这个人群的需求——价格比打车便宜很多、安全性超过私人经营的电动车和摩托车、续航里程远超普通单车,多方原因让漫骑单车在“景区出行”这个细分市场中找到了定位。

关于增加用户黏性,漫骑从两方面来考虑的。第一,景区游客和城市上班族不同,前者流动性大,大部分游客很可能一辈子只去某个景点一两次,这个群体在景区的需求非常明确,要的就是一种便捷、便宜、安全的交通工具。因此,漫骑更多地以口碑营销、树立品牌形象为主,让所有来到景区的人第一时间可以了解到,原来当地已经布局了漫骑单车,而这种出行方式很可能适合他。

第二,漫骑在骑行体验上做了很多优化和改进,包括采用功能更强大、加载更快速的微信小程序作为租车的主要入口;对车辆进行了两个版本的优化升级,采用了最先进的动力装置和智能锁,提升续航里程和骑行舒适度等,通过这些优化和努力让那些用过漫骑单车的用户带着满意回去,当他们的家人、朋友需要去往某个景点时,这些用户会愿意主动推荐漫骑。

快速完成市场布局

在漫骑看来,经过共享单车的几波推动,目前用户对于“出行骑车”这件事的接受程度已经很高了,换言之,整个市场其实已经被教育到了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状态。助力单车虽然在动力结构上和普通单车有一定的区别,但两者在骑行方式和受众人群方面还是非常接近的。

漫骑现在主要在做的不是教育市场,而是快速完成助力单车的市场布局,让那些能够接受骑车出游的用户都能先用起来,再让这批“种子”用户来带动其他用户,最终让游客形成“在旅游区就要骑漫骑”这样的认知。

未来,漫骑在完成了景区市场的开拓部署之后,希望能在技术层面为整个行业做出更多的贡献,研发更适合人们出行、成本更低、体验更舒适的骑行产品。此外,漫骑也会在适合的时机向大数据领域靠拢,未来会成为一家以科技为核心的骑行服务平台。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