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美食内容平台,如今都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日食记》执着地走着自己的影视路线,黄小厨的线下集市越来越热火,而成立于2012年的日日煮(Day Day Cook),却把美食短视频这张饼越画越大,逐渐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2017年7月,日日煮宣布完成1亿人民币B轮融资,由K11郑志刚、阿里巴巴创业者基金领投。而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日日煮就已完成了三轮融资。2016年10月,日日煮获得了阿里巴巴领投的3500万人民币A+轮融资,2016年2月,日日煮获得了3500万人民币A轮融资,由合一资本、信智资本、MFund魔量基金以及500Startup共同投资。
A轮投资方合一资本创始合伙人许亮笑言,日日煮基本实现了当年吹的牛。
2017年12月19日,日日煮谋划的线下体验店“日日煮美食生活体验馆”在上海K11开业,而在今年的谋划里,日日煮还将在武汉、广州、成都、重庆、福州、厦门、北京等城市开设线下门店。
内容平台从线上走向线下,不仅能够给用户更多的体验,也让日日煮完成了自己的生态圈,那就是从内容矩阵到电商,再到线下门店。
目前,日日煮已研发5000多条原创视频食谱,全网点击量累计40亿,月度活跃量超越9000万,其中社交媒体粉丝2500万,视频平台粉丝500万,并且一直占据新榜短视频PGC视频榜单的前三名的位置。
不可以说“慢”
在日日煮的团队里,“慢”、“慢慢来”这些字眼是被明令禁止的,如果开会说就罚钱,吃饭说就罚酒。“不可以慢慢去做,想到就要立即执行。”日日煮的创始人Norma(朱嘉盈)说。一直以来,Norma都把效率、开心当作最重要的是企业文化,但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张,效率被提到了更高的位置。
所以成立至今,日日煮一直飞速地发展着。
30岁之前,Norma在香港上海汇丰私人银行担任投资管理部证券研究部主管,负责大中华区的证券研究,年薪百万。但30岁时,她忽然很想做美食,于是就开始撰写食谱,拍摄,修图,然后分享到facebook上去,很快累积到了第一波粉丝。
彼时,Norma的老公送了她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那就是“日日煮”的名字,这给了Norma前进的动力。
后来,Norma在香港中环租了很小的房子,半忽悠地拉来了第一个联合创始人,而这位创始人此前在香格里拉酒店任管理层,去之前,她本以为会是个办公的场所,没想到是个公寓,是个厨房。两个人就在那所公寓里,开始了内容制作,以及新媒体分发。小半年之后,陆陆续续有人来寻找商业合作。而当时,日日煮的团队只有4个人。
日日煮的创始人Norma(朱嘉盈)
2015年,Norma的早期投资人建议去美国分发内容,但Norma想要进入大陆,于是就跟投资人说,她想要去大陆寻找人民币基金。但当时她们所生产的内容,并不是普通话,于是,Norma用了一个月时间,把40~50条视频内容全部汉化,这不仅包括修改语言,还包括重新剪辑。之后,并在短时间内就把平台数据做了上去。这一切,Norma都是想证明自己可以做到本地化。
而在整体的经营上,不同于同类平台,日日煮更倾向品牌化的运营。强调和用户的交互多元,同时,因为起步较早,且人格化比较强,前期吸引了不少粉丝。2016年~2017年,日日煮做了不少尝试,不仅打造了账号矩阵,进行内容的孵化,也让它更加产业化,标准化。
“现在网红太多了,所以我们不用比网红的数量,而是要比质量,很多网红并没有持续的内容生产能力,所以要找金字塔里比较高的。”Norma说。而日日煮所签约的KOL,粉丝都在20万以上。
2017年,日日煮还同袁娅维、张亮等进行合作,打造视频内容。“很多人觉得,网红IP处在最下游,那我们就反向来做,邀请明星加入,来提升品牌的层级。“日日煮市场总监shee说。而2018年,日日煮将继续邀请更多明星加入,这些明星将拥有更多元化的标签,如健康、时尚等。
在Norma看来,明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不仅广告主们喜欢有明星的项目,很多明星也喜欢把自己和美食标签连在一起。而对于这些明星而言,与日日煮的合作更为深度,不仅有视频,还会有相关的衍生品,在整个电商平台售卖。
目前,每个月2~3亿点击量,月度活跃用户9000万(全网),合作机构达100家,30个重点合作机构。每个月100多条视频。在微博、秒拍、美拍上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2018年,日日煮希望能够“TV”化运作,让内容更加多元化,“现在平台不缺短视频内容,而是缺精品。”Norma说。
通过线下体验店完成生态闭环
天蝎座的Norma是一个理性和感性兼备的人。她自己常常在想,过去的所有经历对于她现在做的事情有什么帮助。Norma认为,金融行业背景让她学会怎么去审视一家公司,怎么去衡量它未来的价值。“我每一个季度把自己抽出来,看看增长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样的价值,看大环境对公司的影响。”Norma说。
但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比它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Norma从小就喜欢忙碌和挑战,在美国长大的她十几岁就开始打工,后来毕业进入金融行业,仅仅用3年的时间,就从基础岗位升为部门主管。
每年,Norma都会想想日日煮接下来3~5年会如何。就在2017年春天,Norma再次思考这个问题时,日日煮已经有很好的团队来生产和分发内容,也积累了大量的粉丝,并开始了电商和自有产品的布局。但站在用户的角度,Norma始终觉得,虽然日日煮有很多服务,但用户得到的体验是零散的。
于是,去年6月,Norma跟团队人说,想要开线下店,来完整日日煮的生态圈,让日日煮的线上内容,可以在线下得到承载。当时所有人都感觉到很震惊,因为对于一个每天脑子里只有“如何获取流量,如何获取粉丝”的纯线上团队而言,这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情。
但Norma认为,很多传统品牌、行业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触达年轻的用户,而日日煮所倡导的新的生活方式,积累了一大批85~95年出生的年轻人,他们不仅对生活有更高的追求,也更加喜欢个性化的服务。而开设线下门店,需要具备3个因素:
1.地产方;
2.IP引流方;
3.实体店运营方。
而日日煮拥有投资方K11的支持,也有线上强大的IP流量,需要补齐的就是运营方的短板,于是,她陆续请来了在muji、永辉超市等传统行业浸淫多年的资深人士来帮助进行线下门店的铺设、运营和管理。
日日煮线下体验店整体分为三个部分:烘焙课程;零售;以及餐饮区。
1.烘焙课程
如今的年轻人,在饮食习惯上也有很多不同,他们不仅有饱腹的需求,也有社交的心理需求,这从朋友圈里,很多人会秀厨艺就可以看出。而日日煮想要打造的,就是这样新型的都市厨房样板间,让用户不仅可以在视频里看到,在电商中买到,还可以到线下来实际学习和体验。
而日日煮从美食短视频起家,通过用户分析,逐渐发现,在日日煮上两方面的内容比较受欢迎,一方面是比较容易操作的家常菜;另一方面就是比较复杂的烘培课程。于是,日日煮线下体验,把线上的烘焙视频搬到线下,变成了实体课程。
2.零售区
在零售区,日日煮则采用“严选”的方式,目前共有100多个sku,大都是跟课程有关的产品,或者在烹饪中所需要的佐料等,此外,日日煮也并没有放过热销的零食,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引流。同时,早在做电商时,日日煮就推出了自有产品,如饮用水、玉米油等等,这些也都被容纳进了线下门店。
下一步,日日煮在广州店还会和盒马鲜生等进行合作,开发RTC的产品,如食材包,半成品等。
3.餐饮区
在餐饮区等品类选择上,日日煮选择了轻食,以此来服务附近职场人士,进行引流。“日日煮的粉丝中,有一拨是想尝试做,有一拨只想吃,在这里就可以尝试研发出来的产品。同时,解决他们中餐问题,以及晚上休闲的问题。”Norma说。
在形式上也会有更多创新,如武汉除了和上海类似的门店外,还会有“DDC KIDS”的亲子体验店,而广州店会有茶饮区。
从内容到电商的极致体验
内容平台做电商,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日日煮也不例外,2016年底,日日煮开时上线电商,如今,日日煮电商的营收已经占到了日日煮整体营收的一半。
Norma认为,对新的东西感兴趣,购买欲望高,以及大陆电商的发达,这三个元素构成了日日煮电商的快速发展。
在选品上,日日煮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复购频次较高的半成品,因为相比新鲜食材更容易配送,另一个是厨房场景里的小厨电及小工具,因为客单价更低。而在香港,日日煮还有OEM(贴牌)商品,未来,日日煮也会在大陆寻找优质的供应商来开发自有产品。
在现有的基础上,2018年,日日煮也希望在技术上能够有所突破,这不仅包括内部的平台技术,也包括将更多的AR/AI等技术融入线下门店。“未来,我们也可以进行更多的跨界,如美食+音乐、美食+技术等等。
“每一家内容公司都可以选择不一样的路,我不是媒体人出身,我要做的是一个年轻人喜欢的,围绕烹饪的事情,所以我总是在想,除了广告、电商,还有什么是可以做的,了解用户后,就会有更多想法出来。”Norma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