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 也是正在当打之年、陪伴创业者IPO的“敲钟一代”—— 创业邦第六年连续推出「40位40岁以下投资人」榜单,旨在寻找中国最优秀的40位年轻投资人。
本篇报道也是创业邦「投资名人堂」栏目的第24篇报道,采访对象为真成投资主管合伙人李剑威。
交谈中的李剑威,像极了一个推销员,神采奕奕地推荐很多被投公司的产品,并能准确说出该产品的特质甚至是详细参数,一脸真诚。
“这个我们LP都买了,这个我家也在用,这个推荐你去吃……”
做投资11年,李剑威得出很多简单普适的投资法则,比如设想5年后这个产品还在不在,那时候这家公司会不会成为头部,生活中你是否很自豪地会把它推荐给周边的人。
不禁会让人想起著名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其畅销书《引爆点》中阐述的引爆流行的“个别人物法则”,而李剑威简直就是其中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三个角色的结合体。
为了保持好奇心,他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领域,与新鲜的未知发生关联;因为潜心研究,在涉猎的领域他又会尽可能成为内行专家。
李剑威从2007年进入投资行业,现在是真成投资管理合伙人,在此之前还曾在富达亚洲基金、红杉资本、真格基金三家投资机构任职,10多年他投资了近100个项目,横跨企业服务、智能硬件、金融科技、消费升级、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并投出包括罗辑思维、纳恩博、华米、二更、有车以后、销售易、老虎证券、军武次位面、小鱼易连等在内的众多知名项目。
投资伯乐 李剑威
1
“剑威功能”
最近,李剑威和一个之前未能如愿投资的创业者吃饭,这位创业者在饭桌上跟他讲,之前你提的产品建议我们现在都做出来了,并私下里将它封为“剑威功能”。
在投资的过程中,李剑威总能与创业者就行业及产品展开深入讨论,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这得益于他对行业的研究和理解,在见创业者之前他会先不遗余力地搞清楚整个行业的来龙去脉。
“有车以后”的创始人徐晨华在见了众多投资人之后对李剑威的评价是,“兼具北派投资人的格局和南派投资人的细致,颇有学者风范,行业理解很深。”
在做投资之前,李剑威在波士顿咨询公司做咨询顾问,这让他养成做行业研究的习惯,也让他有很好地机会和大公司的高管一起来解决公司发展最棘手的问题,而最让李剑威有成就感的就是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能给大公司提供一些商业洞见,并且公司采纳之后真的取得了不错的发展。
然而,这种成就感却往往只能在项目结束之后当作回忆,因为咨询工作性质的原因,通常一个项目刚结束就又奔赴另一个新项目了,所服务公司后续的发展也跟自己没太多关系。
后来李剑威接触到投资行业,他发现投资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咨询,一方面可以像咨询顾问一样接触到各个行业最精彩的部分,并将一个行业的成功模式借鉴到另一个行业。另一方面因为投资的关系可以更深入地参与到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并享受到更多的决策后果,与创业者完全坐到一条船上。
而更早产生对投资的兴趣,则始于李剑威对解决实际商业问题的欲望。
在北京邮电大学期间,李剑威就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一次数学建模竞赛给出的题目是,美国佛罗里达飓风来了,如何将大量的人口疏散?这是很实际的问题,但是又不够结构化,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从那之后,李剑威对解决实际的社会商业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自己还和同伴创业做过基于GPRS网络的移动游戏公司,2000年的时候又给中国移动做数据挖掘系统。研究生期间,李剑威还协助导师做了一家咨询公司,给电信运营商提供深入的服务。
毕业在咨询行业做了3年之后,李剑威于2007年加入富达亚洲基金,开始了投资生涯。后来他发现,投资更大的刺激点在于如果自己判断对了,再加上资本、智力、人力等多方因素的合谋,会对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
2
兴趣驱动
在李剑威看来,投资选择的关键在于,从兴趣出发,然后才是各种方法论。
“很多事情感兴趣就会去深入研究,而当这个领域有好的公司出现,因为你心里有很长时间的准备就能先于别人一步捕捉到。”
因为喜欢军事,李剑威在很早便投资了“军武次位面”,当时军武次位面的粉丝只有约10万,而现在已经增长了近600万。同样,李剑威也在早期就投资了专注无人船的“云洲智能”,就在去年3月他们的无人船刚完成南极科考任务。
此外,李剑威也是“得到”最早的投资人。最早李剑威是在朋友圈刷到《李翔商业内参》的内容,很喜欢并成为得到的忠实用户,甚至是后来他才知道这是罗辑思维旗下的产品。
体验下来,李剑威感觉得到的内容品质非常高,产品体验也非常好,虽然当时得到SKU非常少,用户也不多,在App用户排名上都排不到前100,甚至这种避开流量的做法与一贯追求流量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格格不入。
但是李剑威坚信在内容分发领域,质量才是第一位的,而得到有潜力成为一个高质量知识的分发渠道,而这恰恰符合他对新媒体在低成本获取流量之后变现空间的想象。
后来在新榜组织的一次线下交流活动中,李剑威分享了这个观点,而恰好脱不花就在台下,并在他之后分享了《如何愉快地杀死一只网红》,表示罗辑思维确实正在平台化,两者的理念不谋而合。
脱不花
遗憾的是,李剑威在富达做投资期间,错过了对京东的投资。
2008年第一次见到京东的时候,李剑威就知道这种模式对的,运营效率比之前高很多倍。因为在这之前,他曾在波士顿给国美电器做过咨询顾问,所以他对家电行业的商业模式、运营指标、甚至是国美、苏宁的现金流都非常了解。
后来因为个中原因,李剑威未能投资京东。当时雄牛资本领投了京东,后来京东上市简直大赚,而负责此轮投资的雄牛合伙人恰恰就是曾经服务过苏宁的投行顾问。虽然投资未果,但是事实验证了李剑威的思考方式是正确和敏锐的。
李剑威说做投资就是做时间的朋友,见了足够多的项目和人,便在脑海中形成庞大的数据库,内心的经历也会更加丰富。有的公司死掉了,有的公司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就,他都会回溯反思,以便在下一次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3
相对优势
在不断的摸索中,李剑威也意识到投资说到底就是拼认知,只要认知足够深度,就能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判断。
除了兴趣,投资也依靠相对优势,尤其是风险更大的早期投资,看谁能掌握的信息更多,更接近事实真相。因此,在参照因素比较少的条件下,投资人必须尽可能增加自己能参考的维度。
2015年,李剑威从红杉资本离职加入了真格,尝试风险更大的天使投资。
李剑威很享受在投资过程中与创业者在战略思考上的碰撞,如果能够擦出火花,想投资的冲动会远远超过财务报表和产品。
“我们经常有对各种事情有设想,而一旦有好的创业者开始往这个方向走,大家很容易就一拍即合。”
在投资“老虎证券”的时候,李剑威连产品都没见到就决定投资巫天华。在很早之前李剑威就和巫天华在雪球上认识,当时巫天华还在网易有道做搜索,但他从大学就开始炒股,对股票交易研究很深,当时还组织过一次关于期权的付费培训,李剑威也是付费用户之一。等到巫天华从网易离职创业做老虎证券,李剑威毫不犹豫就投资了,他的理由是巫天华是在金融领域最懂互联网,而在互联网领域最懂交易的创业者。
在更早的2013年,智能硬件还是非常冷门的投资领域,很多公司也没赚到钱,但李剑威意识到中国在供应链的结构性优势越来越明显,成本低,迭代速度快,工程师的数量和质量也很高,并逐渐开始注重设计感,看中这一机会,李剑威投资了纳恩博、华米和TheONE智能钢琴,今年2月华米已经在纽交所IPO。
军武次位面的创始人曾航很感激李剑威在业务方向上的惺惺相惜,“创业是一个心态剧烈波动的过程,经常觉得自己今天信心爆棚,明天又会感觉公司快完蛋了,而他的这种理解和鼓励,往往是创业路上最好的陪伴和鼓励。”
4
根据地理论
李剑威说他喜欢新鲜的东西,积极拥抱变化,并希望在追求的变化的过程中能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因此即使在日常的生活场景中他也会想,这个事情是不是合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有没有可能变得更懒。
为了保持好奇心和寻求新鲜感,他会不断拓展新的领域,投出的项目也横跨企业服务、智能硬件、金融科技、消费升级、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
因为顾问咨询的背景,李剑威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研究一个新的领域,一旦搞清楚一个领域,这就成为他的小根据地,在对该领域的信息保持关注敏感的同时,又开始寻找下一个根据地。
在不同领域之外,李剑威也会把每个项目回归到商业本质去考虑,比如怎么获取用户、怎么产生销售、毛利多少、有没有规模效益,从而判断经济模型是否成立。
李剑威很喜欢稻盛和夫用竹节比喻企业发展的理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就好比一个像竹子那样的“节”。顺境时,企业只是一味地成长,没有“节”,很容易成为单调脆弱的竹子。在碰到逆境的时候,企业因为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就形成许多“节”,这种“节”才是使企业再次成长的支撑,并使企业的结构变得强固而坚韧。
他说做自己做投资就希望做创业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竹节的催化剂,帮他们增加一点点跨过发展困境的可能性。
创业邦2018年“40位40岁以下投资人”榜单将于5月10号震撼发布,敬请关注!
- END -
活动小TIPS:
1. 到创业邦公众号回复“ 彩蛋 ”,5月3号-8号邦哥 每天 都会偷偷给你透露部分题目答案哦!
2. 答题失败没关系!点任意页面的【邀请好友获取能量值】按钮发送到群或者好友,就可以无限次 复活 啦!
MORE |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