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钛媒体(ID:taimeiti)
作者:谢康玉
如很多业内人士所料,每日优鲜便利购如期带来了它的智能零售终端产品。
在刚过去的5月腾讯云加峰会上,每日优鲜便利购与腾讯云就智能货柜解决方案、图像识别、云服务等达成战略合作。据每日优鲜便利购CEO李漾向钛媒体透露,首批智能货柜将先在北京进行试点,预计本月将率先铺设50台,后续将根据测试情况做进一步的规模化复制,未来这种智能货柜将助力其全场景战略,拓展办公室以外的更多建筑物级零售场景。
不同于市面上大多数采用RFID标签、重力感应的货柜,每日优鲜便利购的智能货柜将主要采取视觉识别技术。钛媒体日前也来到位于北京的便利购总部,对便利购智能货柜进行了一番体验。
与此前“全靠自觉”的无人值守货柜不同,这款设备需要扫码才能开启柜门,用户拿取商品后关门,系统即可通过摄像头直接识别被拿走的商品,并自动在绑定手机上生成订单进行扣款,首次购买需要进行手机绑定和微信免密支付开通的操作,之后的购买将无需这些步骤,大概10秒左右即可完成全部购买动作,购物体验近乎无感。
智能货柜技术迭代背后的AI助力
开放式无人货架自诞生之日起,被质疑较多的问题就是盗窃、漏付等造成的货损。
而出于货损率方面的考虑,高单价高毛利的商品也是无人货架们不敢尝试的一块,所以目前市面上的常温无人货架在商品上差异化很小,大多是10元以内的包装零食,单价高于15元的商品几乎很少涉及。同时,无防盗设置还让其在场景的选择上绑住了手脚,只能局限于相对封闭的办公室场景。
另一边,与无人货架同时兴起的还有另外一种无人值守设备——智能货柜,由于设有RFID标签、重力感应等防盗环节,所以在场景选择上更加自由,目前在写字楼、地铁、餐厅、电影院、社区、学校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种货柜。
而伴随着无人货架领域小玩家被陆续收割、赛道向头部收拢,一些从这条赛道上跑出来的头部玩家开始腾出手来,将眼光瞄向办公室之外的更多场景,陆续推出自己的智能货柜产品。
但在此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仍然是基于重力感应或RFID标签技术的智能货柜。虽然去年也有一些公司发布过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货柜,但并没有做正式的大规模投放,原因主要在于当时视觉识别技术的不稳定。
不过这两种货柜也有他们的缺陷,RFID标签的成本一直为业界所诟病,动辄几毛的成本,几乎可以抵消饮料等一些低毛利品类的利润,并且如果消费者将标签摘下后放入柜中,又会形成相应的盗损。另外,由于贴标主要依托于人力,无形中还会增加人力成本和人为失误造成的贴错标。
而重力感应技术的弊端在于,对于非标品识别的作用有限。比如生鲜等一些短保商品,就没有统一的重量,所以系统很难准确的识别这部分商品。
与上述两种操作相对机械的模式不同,视觉识别更多是依托于人工智能,通过摄像头拍摄的照片来跟云端收录的多角度照片进行对比,从而对商品进行识别,通过不断的机器学习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
李漾告诉钛媒体,每日优鲜便利购其实在去年十月就开始着手研发基于视觉识别的智能货柜,这大半年的时间主要花在了对机器的训练上。
为了进一步保证识别的准确性,目前测试中的货柜依然加入了重力感应识别环节。不过,李漾表示,目前重力感应只是在测试阶段做一个辅助,主要是为了double check,后续在大规模的铺设过程中,会随着识别准确率的提升,逐步取掉这一板块。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与一些采取自研或从第三方厂家直接购买的方式不同,每日优鲜便利购的这款货柜是由便利购、腾讯云、海尔三方合力打造的,便利购主要承担的是货柜内容供应商的角色。
作为便利购母公司每日优鲜的三轮领投方,以及便利购的A轮领投方,便利购与腾讯云的合作,难免会被外界认为是出于股权关系的考量。
对此,李漾表示,每日优鲜便利购会选择腾讯云并不完全是因为二者的投资关系,而主要是基于三方面的考量:首先是因为腾讯云有稳定的云端的处理器,其次看重其数据算法的研究团队,再次是二者的协同度很高。
据李漾透露,腾讯与每日优鲜便利购在此次智能货柜推出之前,就一直有很多互动,一方面便利购的线上线下联动一直以来都是依托于小程序,另一方面便利购也经常会联合微信支付进行营销活动。
而对于采取合作而非全部自研的方式,李漾表示,每日优鲜便利购关注的核心是如何让消费者随时随地享受食物的美好,快速的把商品的价值传递出去,“所以我们更注重的是协同配合,结合各方的核心优势,所有事都一家来做不一定效率最高。”
速度数据驱动运营的智慧和木桶效应
饮料、饼干、薯片⋯⋯千柜一面的品类一度让无人货架陷入同质化的竞争,而同质化又让这一领域陷入了拼速度、拼融资能力、以点位为第一指向标的畸形竞争。
为了打破这种同质化竞争,陆续有一些玩家开始在商品的丰富度上寻求突破,主打生鲜商品的每日优鲜便利购就是其中之一。最近,便利购又在水果、酸奶等现有短保商品之外,开始尝试包子、油条等一些早餐品类。
商品的丰富度不仅是良好体验的前提,也是一家公司建立壁垒的关键,而要想最终在无人零售领域跑出来,就必须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事情,即要么做别人覆盖不了的场景或品类,要么就比别人做得更好,而智能货柜就是便利购实现这两个目标的载体。
一来智能货柜可以帮助每日优鲜便利购覆盖办公室之外的更多场景,二来可以承载更多差异化的非标品和毛利相对更高的商品。
同时,由于智能货柜的全部运营数据都存储云端,所以在运营上会更智慧。
在此之前,散布在各家公司的货架,就像一个个数据黑箱,所有的缺货、补货信息某种程度上都依赖于补货员的人工操作,而且随着点位数量的增加、覆盖区域的扩大,如何在合适的时间,把合适的商品,送到合适的点位,就成了货架规模化后最大的一道坎。
而全部运营数据上云以后,不仅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运营数据分析当地的消费偏好,在配货上更加个性化;还可以及时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进行商品调整和更新。
据李漾透露,每日优鲜便利购智能货柜未来一年将主要用于铺设写字楼、园区、社区等场景,而不同场景、区域下的货柜将根据后台数据算法实现“千柜千面”,配备不同的商品。
从百家争鸣到向头部集中,无人货架用了短短不过一年的时间,就以究竟是否具备精细化运营能力划分了1.0阶段的节点。现在,科技赋能则成为2.0阶段的关键词。
在李漾看来,与沃尔玛、家乐福这种商圈级零售,和711、罗森、全家这种社区级零售相比,无人零售属于建筑物级零售,由于这种模式的颗粒度更小,决定了它的商品供应链服务要比原来做的更细,即在有限的体积下,贴近客户需求,同时创造出最大的销量,这就对企业在能力模型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时,李漾认为,由人、店、货、仓四大要素组成的零售行业,是一个木桶效应很强的行业,一家公司是不是能够跑出来,不是看他的长板是不是够长,而是看他是不是能快速补上短板。
“每个人都是拿着一两张牌进到这个领域来的,你首先要把已有的牌换成好牌,保证有长板,同时要把那两个没有的牌抽出来并补短板才能赢,所以就看谁找牌的速度更快、谁打牌的能力更强。” 李漾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