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浩:所有渐进式创新,都是在给行业老大打工

划时代的创新需要什么?需要交叉学科的融合。

图虫创意-254424826080657609.jpg

编者按:本文来源混沌大学,作者程浩,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如果仅仅把创新当作终极目的,你可能就会走上歧途。创新是一个四元方程式,你需要知道等号后面的“解”是什么,变量和定量应该如何控制,才能轻松得到满意的答案。

昨日(3月29日),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迅雷创始人程浩老师在混沌大学五周年现场,和大家分享了他所知道的9大创新真相,未来几年里蕴藏巨大市场的创新机会,以及实现划时代创新的底层秘密。

所有连续性创新,都是在给行业老大打工。

——程浩

关于创新的9个真相

真相1.小公司创新比大公司容易很多

大家可能觉得奇怪,小公司又没钱没资源,为什么能创新呢?

其实,正是因为没钱没资源,所以逼着你必须得创新。而大公司有各种各样的掣肘,比如沟通机制复杂、决策机制很慢、文化不鼓励创新、老板不容忍失败等等。

同时,大公司还有一个创新惰性,就是有钱。因为有钱,所以热衷于并购那些成功创新的小公司。举个例子,英特尔、苹果每年做大量并购,都是这个想法,直接花钱去收割创新果实。这样还不用在跨领域的创新上分心,干扰自己的主营业务。

换句话说,如果大公司创新很容易,那就没创业公司什么事了。

真相2.创新是手段,不是目的

为了创新而创新,这个事情本身就错了。

周星弛有一部电影《国产凌凌漆》,里面讲到这样一个荒谬的创新故事:

达文西发明了一个太阳能手电筒,说只要有光源,太阳能照到的地方这个手电筒就能发光。

周星弛问,你这光源手电筒它晚上怎么用呢?晚上没太阳。

达文西又拿出另外一个手电筒说,我这一照这个不就亮了吗?

我前几天看到另外一个例子:

这是一个老式的投币式电话亭,现在大家都不用硬币了,所以很不方便。那怎么办?这张图提供了一个创新方法——贴个二维码,只要手机一扫,就可以打电话。

可问题是,我都能用手机扫码了,为什么还要用公共电话?

真相3.那么,创新的目的是什么?

我认为,是以下几点:

1)极大提升效率。

搜索引擎出现之前,大家通过去图书馆,或是朋友之间相互打探之类的方式获取信息,效率无疑很低。而搜索引擎出现后,大大提升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这是它的价值。

在这方面,迅雷也有发言权。我们通过P2SP算法,把下载速度提升了5-10倍,革新了整个行业。大家以前下载一个大文件可能要一小时,迅雷出现后只需要10分钟就下载完了。

2)极大降低成本。

埃隆·马斯克有个公司叫SpaceX,是一家火箭公司。美国NASA发射一颗卫星,如果找波音这样的公司可能需要数亿美金。而SpaceX一下子把成本降到了几千万美金,因为它实现了一个突破性的技术,可以回收火箭之后再次利用,极大降低了成本。

3)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iPhone出现之前的手机,如今我们都称之为功能手机,或者无线电话。这个概念是专门与智能手机相对应的,功能手机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而智能手机出现后使得用户体验极速上升。

大家看到,我在这里提到了三次“极大”。什么叫做“极大”?我认为是5到10倍的差距,必须得是比较颠覆式的创新,才能做到“极大”。

如果不是“极大”,我们管它叫什么呢?渐进式创新。在我看来,创业公司都不该搞渐进式创新。因为,你如果不是行业老大,做微创新没意义。

真相4.渐进式创新都是给行业老大打工。

因为,行业突出的公司都会随时监控竞争对手,好的功能和微创新会被他们随时抄去,创业公司没有竞争壁垒。

我们以前做迅雷的时候,通过一个颠覆性技术成为了行业老大。我们的竞争对手也开始抄我们,推出一些不错的功能。我们的产品经理,每周都会管理竞争对手发布了什么新功能,好的就直接拿过来用了。

再举个例子,前几个月特热闹的子弹短信,刚出来的时候主打一点,就是语音转文字的功能,它做得比微信更加友好。但我认为,这个功能虽然受大家欢迎,但是第一它很难撼动这种微信的强通讯录关系;第二,说白了,腾讯随时都可以Follow你,把自己的不足改善起来。

所以大家记住这点,如果你们在所处的行业已经有一个NO.1,渐进式创新就是为它做嫁衣,你想颠覆它靠渐进式创新,基本不可能。

真相5.创新是解一个四元方程式。

什么叫四元方程式?就是说创业过程中有很多变量,如果这些变量在同时变动,就会变得很动态,你很难同时控制,很难解。

那有什么好办法吗?我认为,是控制住其中两个变量,把它们变成定量,把四元方程变成二元方程式。

举个例子,过去一两年有一个新兴行业叫服装订阅式电商。它的商业模式是,你在APP填好身高、体重、喜爱的颜色、品类、品牌等等,这家公司每个月就会给你寄几件衣服回来。你觉得好就留下来,不好的免费邮回去。长此以往,公司就能根据你的反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现在国内好几个公司都在做这个事情。在这个商业模式里,我找到了4个比较核心的变量:

1)APP也好,小程序也好,一定要有一个载体。

2)推荐算法。如果你每次推荐的东西都被人退了,商业模式就不成立。所以推荐算法在这里极其重要,你能够预测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3)供应链。用户喜欢,你也要能提供才行,这一点包括服装的设计、生产和制造等。

4)获客。你得有足够的能力吸引用户留下资料,把偏好、地址、信用卡信息输入进去,生意才成立。

以上四点,如果同时做会非常复杂,链条很长,而中间有一件事没做好,你的商业模式就都不成立。

如果拿我们四元方程的理论,这时候你还有一种选项,控制住供应链和获客这两个变量,先把推荐算法跟APP/小程序做好。比如,在中国有很多网红电商,他们有获客和供应链能力,但是受制于淘宝这个平台,没有自己的载体,同时也没有去做推荐算法的能力。那前期在获客和供应链方面,你与这些网红电商互惠合作就好了。

大家发现没有,这道题一下子被简化了很多。接下来,一旦你的推荐算法和小程序做得成熟稳定,就可以控制住这两个变量,再去解决供应链和获客的问题。

真相6.创新需要天时。

天时就是外在诱因,有几种可能性:

1)市场变化。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国的人均年收入已达到9000美金,催生了大家都听说过的消费升级市场。之前一直持续的计划生育政策,如今又催生了庞大的养老市场。

拿互联网公司举例,BAT都诞生于2000年左右,因为那时候市场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中国第一代网民开始形成。

2)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外在诱因是技术。就是市场一直存在,但过去技术不成熟所以达不到,或者技术太贵,性价比不够。

现在很多购物中心的地下停车库都开始使用车牌的机器识别系统了。这个节省人力的需求其实以前也一直存在,但识别算法不够好。你总识别错还不如不做,所以以前没应用。这个机会就是由技术演进产生的。

同时,这里要提醒大家,如果你发现一个市场需求很多年前就存在,也没技术瓶颈,技术多年前就可以实现,这时候一定要犹豫一下:为什么这个事情以前没有人做?千万别觉得自己比别人都聪明,别人都发现不了。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这是一个伪需求,不是真正的刚需市场。

真相7.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各有其市场规律,不要抱怨。

客观讲,中国过去20年互联网的发展大多数都是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凤毛麟角。但是,大家不要以为我要鼓吹技术创新,看不起商业模式创新。其实他们各有优缺点:

1)商业模式创新的缺点是门槛低,竞争极其激烈;优点是成长速度快、容易上规模。

2)技术创新刚好相反,门槛壁垒很高,但是周期很长。以色列有一个公司叫Mobileye,给汽车做辅助驾驶,后来被英特尔153亿美金收购了。这家公司成立于1999年,但第一笔收入是在2007年,中间8年时间都在靠VC活着,真的很难。

我们作为创业者应该选择哪个方向,完全取决于你对哪个方向更擅长,没有好坏一说。这件事你对照美国看也很正常,美国投入到互联网的钱远远超过投到芯片的钱,因为这是商业规律。芯片公司,比如英特尔这样的40多年老公司,市值仅2000多亿美金。美国现在市值排行榜前4名,亚马逊、苹果、Microsoft、Google,都超过了8000亿美金,都是互联网公司。

所以,这是市场规律,我们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真相8.创业公司必须有持续创新的能力。

我想告诉大家一个残酷的事实,几乎所有成功的公司,最后成功的都不是它在day 1想做的事情。

腾讯最早的业务是寻呼机相关的。迅雷第一天做的是分布式邮箱,我们折腾了大半年,结果换到了下载方向。

再多说一句,现在我们是做早期投资的VC,所以对创业公司的人看得非常重要。那么,我们评判创业公司CEO有四个核心标准:

1)领导力。我跟你聊天,你能不能打动我,你说的东西有没有人信?如果这个人有领导力,就能说服人聚人,这极其重要。

2)创业精神。创业就是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必须得闯过去,不能半路撂挑子。

3)执行力。可千万别光说不练,得能高效地推进业务进展。

4)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决定了你这家公司能不能持续创新,到底能够走多远。是做成一个小生意,还是一份大事业。但这一点真的很难在前期看出来。

真相9.大公司创新维艰。

本文开头我讲过,大公司的创新是非常难的,当然,这对创业公司也是一件好事。在中国这些大公司里,我认为创新能力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阿里集团。阿里巴巴最早是B2B业务,后来推出了2C的淘宝,淘宝又带动支付宝,支付宝后来演化成蚂蚁金服,到现在又有菜鸟、盒马、钉钉……也就是说,阿里每隔三四年就有一波新的进化曲线。

那么大公司怎么进行创新管理?我简单介绍几个要点:

1)敢死队。

创新业务一定要有敢死队,敢死队一定得自组织,把风险透明化。同时,人数不能太多,我们说敢死队的标配是三到五个人,一个产品经理两个研发就够了。为什么?因为三到五个人做不好的项目,30到50个人一样做不好,很有可能这个需求本身就不成立。

2)KPI还是OKR?

现在很多公司实行OKR或者KPI制度,前者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关键绩效指标),后者指Objectivesand Key Results(目标与关键成果法)。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前面的O——Objective(目标)。

有了目标,“KR”才不会跑偏。如果只施行KPI,会导致凑数和短视。你给我定一个KPI,我就会想尽办法去刷这个数据,而不是为了实现目标努力。

KPI和OKR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OKR鼓励你给自己设定挑战性目标,哪怕实际只完成了70%,也没关系,因为它不会跟你的个人业绩考核直接挂钩。

但是KPI一旦设定,如果只完成了90%,就可能导致年终奖少发一个月。如果你是这个业务的负责人,每年预算会时,你就会绞尽脑汁怎么去跟老板谈一个更低的KPI。

所以大家记住,创业公司的创新业务一定不能用KPI,KPI驱动不了创新。

未来有哪些创新机会?

以上是我关于创新的一些感悟,接下来,我介绍一些未来的创新机会:

5G是基础设施

大家对5G技术的普及可能已经耳熟能详,它是基础设施,直接催生了自动驾驶、车联网和AR、VR等很多领域。

5G为什么对自动驾驶这么重要?因为这涉及到两辆车之间的通信。现在咱们人开车,前面假设有一个路障,刹车之后,后面的人会先看到你明显的刹车行为,才会跟着刹车。如果稍微反应慢一点,就可能导致追尾。

但5G技术普及以后,更好的解决方式,是前面的车看到路障,就直接跟后面的车做一个通信,告诉你前面多少米有路障,我要踩刹车了——然后两辆车同时踩刹车。

这个场景将同样适用于过红绿灯的时候,绿灯一亮,所有车就能同时启动,大大提高通过率。

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大家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的发明,第二次是电力,第三次是信息化革命。我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不是互联网,而是人工智能革命。

互联网核心解决的是连接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中国互联网电商超过百亿美金市值的有4家,阿里、京东、唯品会和拼多多。为什么电商能从互联网获益?因为他们解决了连接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淘宝把中国几乎所有的买家和卖家全部放到它的平台上,这就是连接的价值。

但是,不是所有行业的问题都是连接或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一点在实体行业很典型。

比如医疗,你把全中国老百姓跟三甲医院大夫全部连接到一个平台上,价值不会那么高。为什么?因为医疗行业里核心的问题不是连接,而是一个大夫再好,每天也只能看这么多病人,这是生产效率的问题。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你提高生产效率,这就是它最大的价值。未来,不论是自动驾驶、辅助问诊还是手术机器人,都会带来长期的机会。而且我认为,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的改造将会远超过互联网的改造,这就是说为什么人工智能是创新的大机会点。

AR /VR将给社交领域带来革命性创新机会

AR/VR技术最近两年有些偃旗息鼓,但是长期来讲我非常看好,我认为AR/VR就是下一代的个人计算中心。

过去几十年间,人类的个人计算中心在不断的进化,并且满足两个规律:越来越便携,越来越接近人人交互。

个人计算中心最开始是电脑,后来发展到笔记本,再发展到手机,越来越便携。但是,AR/VR技术载体要比手机还便携,你只需要戴一个眼镜就能身临其境,两只手可以全部解放出来了。

这一技术的实现还需要一些时间,不过我认为,未来AR/VR技术一旦成熟,最大的革命性创新机会是在社交领域,这也是为什么Facebook特别看重这个领域的原因。

划时代的创新是如何实现的

最后我们来讲,如何实现划时代的创新。

讲划时代创新,在科技领域,大家通常会想到苹果。

我印象极其深刻,第一台MacBook Air发布的时候,乔布斯带着一个信封走上台,打开后从里面掏出了一个笔记本电脑——于是,整个世界都轰动了,从来没有人做过这么薄的笔记本电脑。

后来,有一个记者采访乔布斯,问他说苹果凭什么能做出这么牛的产品?于是,乔布斯就带着他参观了一下团队,他的团队每个人都是最一流的电脑科学家,但同时每个人都各有特色,有建筑师、钢琴师、历史学家……

这说明,苹果创新的秘密就是科技与人文相结合。

我再举一个例子,Google的DeepMind在2017年也因为打败人类知名围棋手而轰动了世界。它的创始人Hassabis,小时候很聪明,16岁就去了剑桥大学的计算机系,毕业之后他创业做游戏公司。到了20多岁的时候,去伦敦大学读了脑神经科学的PhD。

现在人工智能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专用词叫神经网络,就是由脑神经科学引出来的,参考人的大脑机理。正是因为Hassabis既懂计算机,又懂脑科学,所以他在人工智能方面有了非常突破性的创新。

所以说,划时代的创新需要什么?需要交叉学科的融合,只懂一件事,你可以把手上的事情做好,但很难做出伟大的创新。

其实历史上一直都是这样。在英文里,博士学位的英文Ph.D,就是Philosophic of Doctor,汉语直译就会变成哲学博士。古代的时候,所有的科学家都是哲学家,天才几乎都是跨领域的。

举几个例子,艾萨克·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大建树,发明了微积分。除此之外,他还有经济学方面的成就,是英国皇家铸币局局长,在天文学、哲学、神学方面也有很多研究。

关于达芬奇,大家都知道《蒙娜丽萨》、《最后的晚餐》等名画。但同时,达芬奇还是人体解剖学的先驱,对天文学、机械、军事、建筑都有非常深的造诣。

特斯拉是交流电的发明人,有许多专利。但同时,他精通8种语言,还是诗人、哲学家和音乐鉴赏家。

当我们回顾来看,伟大的创新往往都来自:

  • 跨学科的融合。

  • 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客观讲,中国有很多做3C产品的公司,但距离伟大或者说艺术品都还有些差距。我认为,关键就在于人文底蕴不够。因为美学在底层是相通的,对科技产品也好,人文、艺术也好,我们的积累还不够,这是核心问题。

但是这不赖我们,至少不赖我们这一代。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句话,来自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

我们这一代人,要学习战争和政治,是为了我们的孩子们能学习数学和商业。而他们的孩子,才能学习什么呢?

诗歌、音乐和建筑……

所以我坚信,当我们的创业主力军是中国的00后和10后的时候,我们一定会诞生出像苹果一样伟大,具有艺术底蕴的创新公司。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混沌大学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