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正耀接过朱啸虎的枪

所以,瑞幸咖啡们能不能成,关键还要看运营能力,包括开店扩张的节奏、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等,而这是生意的本质,不是资本的本质。

编者按:本文转自公众号接招,作者方浩,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瑞幸咖啡公布了招股说明书了,如果年内顺利上市,极有可能创造中国互联网公司从创立到IPO的最短时间纪录。这不是奇迹,这是绝迹。

瑞幸幕后大老板陆正耀也终于浮出水面:董事长、天使投资人、30%的股份、第一大股东……他与瑞幸创始人钱治亚的这种股权关系,很像雷军当年与李学凌在YY的CP组合:天使投资人罕见占大股。

只不过,虽然李学凌是第二大股东,但基本扮演了创始人的角色,无论趟坑还是转型,都是自己在交学费。

钱治亚在替陆正耀交学费。从2004年就跟随陆正耀创业,到2017年出来创办瑞幸咖啡,钱治亚是陆正耀路线最忠实的执行者。执行力超强、能打仗,是陆对钱的评价。

瑞幸创立之初,钱治亚的title是“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只是到了后来不得不出来站台的时候,陆正耀才说“我是瑞幸最大的天使投资人,也是董事长”。“老板”两个字始终没有说出口。

与其说瑞幸是一家创业公司,不如说是从神州系孵化出来的一个内部项目。瑞幸第一家店于2017年10月开业,钱治亚一个月后正式从神州离职。没有陆老板的支持,钱治亚不可能先上车再补票。

到目前为止,中国互联网公司最快IPO纪录的保持者是映客:从产品上线到IPO仅仅耗时两年零两个月。去年7月份映客上市的时候,也是ofo备受争议的时候,这两家公司的背后投资人都有“独角兽捕手”之称的朱啸虎。

2016年,我采访朱啸虎时曾问到:都说朱啸虎投哪条赛道,哪条赛道就烧钱,是这样吗?朱老师是这样回答的:

问题是,我们(金沙江)投的时候都不烧钱。为什么投?因为它是刚需,不需要烧那么多钱;烧钱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不是我们造成的,我们投钱很少的,滴滴我们投200万美金,先给了100万美金过桥,它就把一些竞争对手给干掉了,饿了么一开始才投了30万美金,都是很少的钱。

简而言之,朱啸虎的投资逻辑是:一看赛道二看人,给点小钱再让别人去烧真金白银。

某种程度上,朱啸虎老师是to VC模式的集大成者,当然也是受益者。投滴滴时估值1000万美金,现在就按500亿美金估值算,赚了多少倍?就算ofo沦落到今天这种境地,他也能在最好的时机套现离场,应该是共享单车这条伪赛道赚的最多的投资人之一。

古典互联网创业是把想法变成生意,而to VC模式是把生意变成“杠杆工厂”。BAT的诞生,都是始于一个单纯的想法,希望做成一家赚钱的公司,根本没有考虑后面有没有VC接盘。这个时候,资本是为生意服务的。

但to VC模式的目的是让资本升值,生意是为资本服务的。当一个风口、一条赛道出现之后,即使一些创业项目的初心是生意,也会迅速成为资本厨房的食材。从朱啸虎到陆正耀,就像这个厨房的大厨,围绕着资本升值这个目的,去搭配所有的佐料:资本、团队、资源、故事。

接盘侠是to VC模式持续下去的核心因素。资本存在的意义就是升值,如果不能升值,那只能叫资金。天使投资人希望A轮投资者给自己增值,A轮投资者希望B轮投资者给自己增值……

生意本身赚不赚钱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给自己加杠杆。资本赚钱与生意赚钱,其实是两码事。或者说,资本的生意,就是杠杆。

如果以单个项目看,过去五年中国诞生的最大独角兽是谁?一个是美团外卖,一个是抖音。

没错,这两个业务都不是独立的创业项目,而是在大公司、大平台上孵化出来的“杠杆增值业务”。从立项到落地:资本的加持、资源的扶持、人才的调配,是典型的厨房大餐料理,食客想吃什么,食材、佐料早就准备好了。张一鸣笃信大力出奇迹,但首先他是一个优秀的厨子。

陆正耀与朱啸虎的区别在于,他没赶上朱啸虎的命,却得了朱啸虎的病。网约车一战,陆正耀基本是看着滴滴以风卷残云之势统一江湖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是,从网约车补贴大战开始,to VC模式得到了重大升级:to AT。因为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的参与,在网约车之后的每一个重大风口,都有了最终的接盘侠,比如外卖、共享单车等。

但是瑞幸咖啡在走上坡路的时候,整个资本市场(不管是一级还是二级)都在走下坡路。TMD到今天,在一级市场少则融了七、八轮,多则十几轮,还有A和T的深度参与。

再看看瑞幸咖啡,都要IPO了,也只是融了三轮,一级市场没人接盘,二级市场就会高看一眼?简单来说,瑞幸从一开始就选择了to VC这条路,但没想到走到半路上风向变了。没有了资本杠杆,怎么还能跑起来呢?

但并不是没有资本杠杆就意味着瑞幸不行。首先这条赛道是成立的。星巴克在美国再强,也始终没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这说明即使在一个成熟市场里,行业第二、第三还是有生存空间的。

而中国咖啡市场又刚刚起步,年人均咖啡消费量不及日韩的十分之一,大部分中国人并没有品牌忠诚度可言,是一片巨大的“味蕾真空地带”。

所以,瑞幸咖啡们能不能成,关键还要看运营能力,包括开店扩张的节奏、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等,而这是生意的本质,不是资本的本质。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接招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