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陆奇:从硅谷到中国,YC如何解决本土化难题?

陆奇:我认为5G从技术上来讲,对不同的行业生态来讲,是带来很大机会的。

编者按:本文转自深网,作者薛芳,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入职YC八个月后,陆奇昨日再次站在媒体聚光灯下。从百度救火队长到出任YC中国创始人,陆奇如何完成身份的转变,如何帮助这家全球知名创业孵化器在中国本土化?

YC是全球知名的创业加速器,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初创企业提供种子期的创业解决方案,投资了包括Airbnb、Dropbox在内的将近2000家初创企业,总市值超过1500亿美元。

关于YC,硅谷创投界流传着一句话“孵化器只有两种,YC与其他。”但在中国的创投圈,YC只是硅谷的传奇,本土也偶有项目去YC镀金,但在万众创业的大潮中,只是沧海一粟,并未掀起浪花。

因此,陆奇加盟YC后,推出第一期纯中国本地化创业营。

“我在YC美国总部,花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全程参与了2019年冬季创业营的整体运营。这一期创业营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到了1.1万个创业团队,面试后录取了其中的200个。”陆奇阐述。

在面试创业者的过程中,陆奇与不同的YC合伙人合作,想彻底弄清楚YC最核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如何将YC这么多年的孵化经验实现本土化,是摆在陆奇和YC中国面前的第一个问题。

当前YC中国进行招生的秋季创业营,和YC总部的模式基本一致,以三个月为期,包含Office Hour(工作会面)、集体晚餐、路演日(Demo Day)等环节,但根据中国的创业生态进行了相应调整与本土化。创业营全程使用中文。

而导师的阵容,除了陆奇外,能为创业团队提供指导的YC中国兼职合伙人除了黄峥、王怀南和卡耐基梅隆大学教授邢波外,陆奇还请来了百度七剑客之一、酷我音乐的创始人雷鸣。

在商业模式上,YC中国的投资条款也做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调整。在美国,投资条款是15万美元换取7%的股份,YC中国的投资条款是20万美元换取5%的股份。陆奇表示,YC中国还会给创业者提供美元或人民币投资两种选择。

在YC中国秋季创业营之前,YC中国于今年1-3月举办了一期创业营。在50多个本土的创业者的申请中选出了6个项目,他们在YC总部被培训了两个月,中间一个月(赶上2月春节)可以返回中国接受培训。

陆奇介绍,他请来了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和宝宝树创始人王怀南来给这期创业营的学员分享经验,现在这6个团队,后续的融资环节也都很顺利。

学习YC、琢磨YC的精神内核,推出本土化的创业营仅是陆奇工作的一部分。此外,过去的八个月,陆奇还忙着搭建YC中国的团队。进展相对缓慢,因为他要求严格——必须是创业者、有过做产品的经验,要在创业一线有过最切身的体验。

目前,YC中国的团队不足十人,包括创始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栾运明,曾是前联想、美团高管,是一名连续创业者;初级合伙人曹勖文在斯坦福大学师从吴恩达做AI研究,曾有过两次被YC录取的经验,其创办的第二家公司被微软收购。

当下,陆奇还在招人,但他希望YC中国保持创业公司的规模,快速迭代。

“很多美国企业都想进中国,但要在中国成功很不容易,很关键的一点是要找到一个对的人。” YC总裁Sam Altman认为陆奇就是那个不二人选,去年8月,陆奇加盟YC。

去年《深网》在YC Demo Day期间曾专访了陆奇,对于要和年轻的创业者群体打成一片,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陆奇并不认为对他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过去的工作中,他已经习惯于与大量的工程师和创业者进行深度交流。

但作为一名坚定的“理性派”和“技术驱动创新”的信徒,他认为一个很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决策判断中融入“感性”,因为对于早期项目的投资,很大程度上是“看人”,而人却是无法完全通过理性的量化来推测的。

陆奇说,自己倾向于做出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较大、有挑战的选择,这实际上也源自他“这样选择未来的回报会更好”这样的理性思考。

加入YC对于陆奇来说是一次新的冒险,但他早已习惯于这样的选择。

过去几年,中国经历了几轮创业热潮,从O2O、到虚拟/增强现实、内容创业、以及近年的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陆奇认为这些都是非常激动人心(exciting)的趋势。他认为,这些趋势的背后推动因素都是技术,他保持关注的方法,一方面是阅读大量专业资料书籍,另一方面是直接与最核心的人建立人脉关系。

“对技术的趋向,我自己是比较花时间的。一方面看资料,看书,看文章。另外一方面,建立人脉,特别是重要的领域,我希望是跟这些领域最知名的专家有沟通的能力。”陆奇说,“通过沟通当中能够得到重要的信息,能够帮助我来判断技术的趋向,这是挺重要的一点。”

他认为,中国的创业环境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源于中国的市场结构、文化背景、政策环境等宏观因素所驱动,而任何全球化的产品或体验,在中国能够真正落地,必须彻彻底底本地化。

“这就是我加入YC所提出的要by China、for China和of China的原则。”陆奇说。

除了独特性以外,他认为有一些因素是全球共通的,比如技术是推动创新最有效、最长久、能量最大的一个手段。

“我认为这些是全球化的,并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域的存在,”陆奇说,“关键是如何把控住全球化大的趋势方向,能够利用美国一些最好的经验,有效地在中国落地。

陆奇认为,中国的创新生态是处在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当中,过去的驱动因素更多会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用户体验上的创新,产品形式的创新。接下来更多会进入以技术驱动为主的创新。

5月9日,陆奇再次接受《深网》等媒体专访,分享了对本土化和中国创投市场的最新理解。

以下是深网整理的采访实录:

问:YC成功的理念是什么?

陆奇:YC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写了很多文章,也谈及了很多关于创业的理念,但这些理念只有被创业者用其创业的经验解释后才会真正领会。打个比方说,一个创业者过来问,这个产品昨天刚上线,顾客来了以后用了两下就走掉了,我该怎么办?你唯有对Paul的核心理念理解之后,才有可能用Paul的理念来解决。

如果YC的核心理念可以用一本书讲清楚,那YC的模式其实没有什么壁垒。YC难的一点是你首先要自己很有经验,我个人体会就是你必须要有很强的体验,如果你没有做过产品,就很难真正做到理解。

YC是如何问问题的?这十几个问题,我认为是有非常深的。为什么问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让你看到很多。然后是YC内部的打分体系,YC内部是怎么做决策的?怎么来录取?这一切都是他长期迭代的结果。

我们是看见死亡最多的公司,我们看到太多小公司怎么死掉,这个非常有价值,那我们就可以帮助创业公司如何尽可能降低他们死亡。创业是个九死一生的事情,说实话,你只要活下来。但是怎么活下来,需要靠经验的累积。

所以YC的他的方法和Paul的文字,只是提供了一个起点,就像是做博士论文题,你不可能看了一本书,就可以去做模式了。只有通过体验,不断的探索,然后可以有几个教授来帮助。

问:YC如何本土化?

陆奇:YC的本土化有几个纬度,第一,产品必须本土化,产品就是体验,就是内容必须要本土化。YC的思想和内容。YC会教你什么是获客,还有获客的方法论。首先YC的内部有一大堆的这样的内容,需要先要把英文翻译成中文。这是之前的一步。在美国,获客基本上用脸书,用用谷歌搜索引擎,因此YC中国的导师、团队,要把YC的核心理念理解之后,而且要对中国的整个创业创新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必须做过产品,做过业务,才可以把这个内容可以本地化。总结一下,第一是把产品本地化。

第二,它带来的价值,运作的方式要本地化,如何来面试?如何做选择?如何打分?YC在美国的那套打分体系,是按照美国的创业生态设定的,有很多的核心的理念在里头,但有未必适合中国。这是我们要做的工作。通常来讲是运营的筹备。 如何招生?如何打分?如何面试?然后还有一个要本土化的的生态,我们必须建立中国的投资生态圈。

中国的风险投资机构,中国的一流的、高科技工业、知名的高科技的企业,比方说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我们的生态圈的朋友。这样我们投资企业后,就可以获得渠道资源。有一些企业可能可以提供数据资源,有一些企业可能提供投资并购的资源。所以如何建立一个非常健康完整的生态?也是我们要本地化的。整体来讲,就是产品要本地化、运营要本地化、生态圈要本地化。

本地化的前提是团队,整个团队必须要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必须对创业者充满了感情。因为中国的创新生态不断在变化,YC的方法论是活的,必须不断的演变才有生命。我个人认为,五年以后十年以后,YC中国的方法论,可能倒过来可以让美国的团队来学习。因为中国有很多创新生态,可能比美国走得更靠前一点。有些创新,值得美国的创业者来学习。所以本身都是一个长期迭代进去的过程。

问:YC的董事长山姆说过,未来十年全球可能有像微软或者是像苹果那么大规模的公司,有三到四个是在中国。那您之前也说过您很认同这个观点,所以我想知道您觉得这样的公司有可能是哪个领域会出现?

陆奇:我个人确实非常认同这句话。首先我可以讲一下哪几个领域有可能,哪几个公司如果我们知道,我们的工作基本上就做成了(笑)。因为从投资角度来,你只要抓住一个就可以,所以哪些企业相对来讲是比较难,可能是大家都知道,纯粹是猜测而已。

但是哪些领域是可以观察的?首先起点我们观察一下谷歌这一级的,在它的生态里面,第一梯队的公司,它的业务的范围。谷歌是这样一个公司,亚马逊是这样一个公司,苹果是这样一个公司,微软是这样公司,但是要看它生态。如果你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展望一下将来有哪些是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同样级别的,有可能诞生5到6家,我认为有两个大的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下的New Mobility,例如自动驾驶,还有一些新的智能场所,例如新零售、新厂房、新住宅等。中国需要分析在哪几个领域可能比美国走得更宽、成功几率更高。

这十家里面大概三家、四家可能在中国。为什么这样讲?IT工业、信息工业、高科技工业,在过去几十年,基本上是为美国市场设计,稍微改一改全球卖。为什么美国是唯一一个国家,既有市场又有人才,又有技术又有资本,但中国是改变这个格局,中国是在美国之外,唯一一个又有人才,又有市场,又有资本,又有技术。那我们就可能分析中国的国情哪一些,可能会比美国走得更宽一点,或者成功机会更高一点,这就可能是有这三家,有第四家,可能是中国企业。但这只是我个人的预测,个人的推测。

问:我们也发现就是现在中国的投资机构,可能也会有往后发展的趋势,天使做VC,VC做PE,所以我们想知道YC中国本身会不会继续专注于天使?

陆奇:中国投资生态有个趋势是往后移了。另外我跟我的投资圈的朋友经常交流,基本上是大家不同的阶段都做了,过去做后期的有往前期靠,过去做前期的也往后移。这本身我觉得是反映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对投资生态所带来的机会,每个不同投资机构都在做相应的调整。

对YC来讲, 我们必须带来独特的价值。如果我们也追着别人做后期,我们自己没有经验,也没有能力,也没有人脉,是没有必要,我们必须找到我们自己独特的能力。

我认为YC独特能力是在早期,是从0到1,我们独特能力是对人工智能有深切的理解,我们会为人工智能创业带来独特的价值,这是我们的核心,只有这样,我觉得YC才能真正为中国的创业生态做有价值的贡献。

问:一些中国科技企业,尤其是人工智能企业估值较高,YC中国的投资条款是20万美元换取5%的股份,创业者会愿意接受吗?

陆奇:如果今天有个AI创业团队,他需要得到YC这样的支持,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是YC中国对这个团队能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如果他确实还没有找到从0到1,那YC真的是有能力帮助做。如果他在方法论上需要得到一些帮助,如果他在这核心基础上需要得到一些帮助,YC中国是能带来他的核心价值。

从我们YC中国创业的角度来讲,我们的原则是任何一个团队,如果你想要跟YC合作,就是这样,20万美元,你可以不采取决定,不跟YC合作,没关系。我们也非常愿意支持你,我们也会有一些内容在我们网站上,但是我没有精力来手把手教你,因为人力资源有限。

但是如果你要接受YC的话,我们是不会谈估值的,我们都是用同一个方法来做。这样做的原因之一是保持跟创业团队的利益永远一致。因为很多投资者他跟创业团队的利益不一致,谈估值就是利益不一致最典型的体现,我们又要避免这个,所以为什么有个固定的点?跟这个核心理念也是有关的。

问:我们在秋季创业营之前有没有招生?

陆奇:在学习与内化这一段,我们其实还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过渡期的YC中国。因为融资建立团队要花很多时间,但我们在中国的招生其实已经开始了,我们大概有几百家公司来申请,我在北京面试了50多家公司,最后录取了六个。

然后我们就借用了美国的团队,这6个团队总体成绩都相当不错。特别是其中5个都是在demo day上做了演示,他们都获得了非常好的下一轮融资。目前业务都进展非常健康。

问:如何评价YC中国的导师,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

陆奇:我个人首先非常感谢黄峥愿意加入YC中国作为一个兼职导师,黄峥大家可能知道他是连续创业者,拼多多是他的第三个公司,前两家都做得相当不错。他带来了非常丰富的创业者经验。今年在2月份,他那期给这5家公司做的分享,效果真的非常好。对每一家创业者的团队的最后我都去问了他们的反馈,大家都觉得他的分享的经验非常有价值,所以我很很感谢他。

问:团队的搭建花了多久?

陆奇:关于团队,其实我从一开始宣布就开始雇人了,但是挺难的。因为我要求比较高,说实话我看重的人他们都有很好的工作和收入,所以必须要有耐心,但是我非常高兴。我们有栾运明,曹勖文,有科含,有郭瑞有锦鹏。

我们今天这个核心团队,他们每一个都非常出色,我们在一起是一个创业公司,每天高速迭代,每天学习,工作很开心。YC中国本身还是一个创业公司。我希望他不断的迭代,快速进步。

问:如何看当下的创投环境?

陆奇:资本寒冬,银根收紧。第一我们投资是长期的,我们是非常早的,投资种子企业,所以我们一定是耐心长期是起点。第二,从YC的角度来讲,在一个创业者如果资本过多,过足,过高。其实对创新生态来讲,未必是一个健康,适当的供给,才会让一个创新比较有平衡的历史成长。我们的观点是,首先今天中国的整体资本环境不会影响我们的业务。

问:你如何看待5G时代的到来?

陆奇:我认为5G从技术上来讲,对不同的行业生态来讲,是带来很大机会的。从技术上来讲是相当复杂。像无人驾驶这样的环境,它对网络的要求非常高,但总结一下5G会带来很多新的创新的机会。5G加上人工智能综合在一起,会有很多早期创业生态的新的机会,我们在这方面也很关注。

问:你如何看待小程序?

陆奇:我个人是非常看好小程序。 我以前的工作经验,在微软工作,做移动生态。用完劲走,这是张小龙的设计的核心理念,所以我个人是非常从体验的角度来,从生态的健康角度来说,是蛮好的。第二我们过去跟我们互动的,包括我们投的几家中国创业公司,他们做的小东西都是完全拥抱小程序,而且小程序也对他们创业的项目带来有价值的帮助。

从YC投资角度来讲,我们会关注小程序。我个人是挺认同小程序的设计,因为我觉得小程序可以弥补APP生态的不足。对,特别是用户体验上来讲,对创业的团队来讲,也提供了一个新的获客的一个机会。从YC的业务角度来讲,我们都会关注,因为对我们所投的创业团队,他们都会带来新的机会。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深网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