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23日,由创业邦主办的2019创新中国春季峰会暨企业创新峰会在上海嘉定喜来登酒店召开。洪泰大文娱产业基金合伙人金城进行了名为《回归理性未来可期》的演讲。
犀利观点如下:
1: 2018年终于过去,我相信这是很多文娱行业从业者和投资人的心声,因为这一年真的很难,为什么很难?大家看到有:游戏版号停发,影视公司暂停上市,明星艺人纳税风波,一级市场融资并不乐观,更重要的是这可能是很多年以来唯一一年没有一家文化传媒企业登陆A股,已经登陆的股灾大家也有目共睹。
2: 真正的投资人是要摒弃自己的喜好的,小而美是文娱行业大多数企业的特性,在我看来其实这种企业并不适合财务投资,因为在这个行业里,对于规模的追求不仅很难达到这个目标,还有可能把小而美的特性给抹杀了。
3: 在我看来其实文娱行业最大的壁垒就是只有一个词:时间,因为时间才是对所有人真正公平的。
4: 未来这个行业我们的判断是有三个趋势,分别是:精品化、全球化、产业化。
以下为金城的演讲实录,未经对方审核:
各位来宾,各位新老朋友大家下午好!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Demo China的分享,以及我们白皮书每年文娱投资行业报告的发布会,我记得去年的时候主办方把我的分享安排在了笑果文化的培训师史炎老师之后,我特别紧张,准备了答题卡。今年主办方说你第一个讲,第二个我们安排央视的主持人杨凯老师,为了以防演讲差距太大,我今天也准备了一个提词器。
2018年终于过去,我相信这是很多文娱行业从业者和投资人的心声,因为这一年真的很难,为什么很难?大家看到有:游戏版号停发,影视公司暂停上市,明星艺人纳税风波,以及我们也知道一级市场融资并不乐观,更重要的是这可能是很多年以来唯一一年没有一家文化传媒企业登陆A股,已经登陆的股灾大家也有目共睹。而且这些事情之后,基本上到了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几乎所有的媒体都统一论调,那就是2018年终于行业进入了所谓的“寒冬”。道法自然,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有自身的规律,四季轮回是再正常不过的规律,而事实上2018年我们也看到很多的暖意,这是几组数字,分别是几个细分行业和很多版块的去年的产值或收入,以及它们相比于2017年的增长率。我分别讲讲。
大家知道,电影依然是保持9%的增长,达到了600亿,而去年上半年这些全国国家级的文化企业的营收也超过4万多亿,还有文旅,整个旅游行业也是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我们最关心的就是IPO,虽然A股没有一家文化传媒企业登陆,但是去年港股,美股一共有17家企业,包括B站,腾讯音乐,这些公司年底的市值3000多亿人民币,文娱企业登陆资本市场IPO的市值比前年基本翻了一倍。也许很多人说这些离我们太远了,太宏观,至少这一年我们活得不太好,但是2018年非常值得铭记的关键年,尤其是文化娱乐行业。
文化娱乐行业我跟大家分享几个词,因为这个是2018年我听到的最多的四个抱怨,这也是很多创业者,甚至很多投资人对这个行业望而却步非常重要的原因,但是我不得不说这些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凡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很多是有它的道理,只有少部分人会思考这些客观存在的现象背后的逻辑,当然只有更少数的人会去用行动改变和创新。我分别跟大家讲讲我的理解。
第一:严监管。文化娱乐行业本质上属于精神文化领域,凡是在这个领域里面发生的,对于整个社会繁荣安定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监管是必须,也是常态的。我们从全球的文娱行业来看,基本上包括媒体在内的文化行业为国家利益服务,这基本上是所有国家一致的战略,但是监管其实并不等于是否定,重要的是怎么接受监管,怎么和政府监管部门主动打交道,主动沟通。去年我拜访了很多成长型的文娱企业,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党支部,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完整的内容审查体制,大多数也有自己专门与政府沟通的高管,简称GR,而他们都是非常积极主动地接受监管。
第二:黑天鹅。其实在任何行业,每年都会出现黑天鹅,文娱行业更是,去年最黑的那一只莫过于明星的纳税风波,虽然对于艺人短期收入有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对影视行业绝对是利好的,这一点从产业链的逻辑上分析也不难理解。大家知道对于任何健康的产业链而言,这个产业链的上游、中游、下游都应该拥有自己合理的利润空间,如果利润只是集中在少数几个玩家,甚至被少数几个玩家垄断,那么这个产业的变革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对于影视的行业,很多能够编出好故事的编剧,他们的收入非常微薄,真正拥有大量的用户的那些渠道,在线的网站常年都是亏损的,所以当市场所谓无形的手并不能有效的改变的时候,便是政府该出手的时候。
第三:退出难。这个问题指的是文娱企业在国内上市退出的路径。这个问题我曾经去拜访问过一个证监会发审委的委员,他的回答是两个词,政治风险,业绩变脸。第一个词不用赘述,这个是所有文化娱乐行业从业者的必修课,问题就像刚刚说的是否采取了相应的行动和制度去防范所谓的风险。
而业绩的变脸或者是不稳定性,我觉得实际上是和这个行业的成熟度密切相关的。
以影视行业为例,工业化的缺失导致产能的受限,过度的依靠版权,票房很多关键的环节,比如说预售、完片担保,很多金融服务不健全,一旦企业IPO之后,业务波动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我同样认为从长远的时间纬度来看,这应该是暂时的而不是终局。
第四:无法预测。大家知道文娱行业很大一块是内容行业,内容行业不同于其他有产品标准的行业。这个行业很多是创意,而创意有它的创造性,注定无法对估值进行预估,但是这并不能够成为生产创意内容时缺乏严谨性的理由,很多的时候严谨往往能够注定内容是否能够成功。
跟大家举个例子,年初的时候我曾经拜访过世界上最有名的一家动画公司皮克斯,他的高管耐心讲了他们的电影《寻梦环游记》整个创意和制作流程,其中有一个细节让我特别的触动,主人公踏上现实世界和亡灵世界花瓣大桥的时候,那一幕应该让很多人触动。为了这个场面的流畅性,他们的动画师拿着高速摄像机去真实世界拍花瓣飘落的速度,这样对一个细节的追逐才造就了这个片子。当时他们跟我讲的原话是,这种创意背后是no accident,没有意外。而正是这种没有意外的职业态度,才是创意的基石,绝大部分创意的成功是来自于对真实世界的敬畏和尊重。
这个是讲的目前的情况,既然我们做投资人我们就要讲未来,那未来这个行业我们的判断是有三个趋势,分别是:精品化、全球化、产业化。
第一:精品化。我今天可能更多的从经济学的原理跟大家阐述一下,其实精品化对应的是很简单的马太效应,文娱行业的总量是人们消费时间总量决定的。这个总量是一定的,当受众选择某一种消费的时候一定会放弃另外一种精神消费,这就产生了所谓的时间成本,而时间成本和成本在经济学中的所谓定义就是放弃了最大的代价,所以受众在自己可控的消费能力里一定是选择最好的,这个就是精品化趋势的根本的原因。这点我们从同一电影的排档中可以证明,因为优质的影片不仅上座率高,排片会更加的集中。跟大家举个案例,这个动画片里面有这样的一幅画面,是成千上万不同的建筑堆积起来,你可能觉得这是一个创意,但是如果我们把其中的某一种建筑放大来看,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建筑。如果我们再把这个建筑拆开,从最下面的那一层到倒数第二层到倒数第三层一直到上面,实际上从金字塔到哥特,巴洛克,和欧美的建筑的发展史是一脉相承的,结合墨西哥的特色。
创意行业看似天马行空,但背后都是有逻辑的,这个就是精品。
第二:全球化,从市场的规模角度很容易解释,好莱坞制作公司豪掷千金制作电影,这个让世界上其他很多的国家都望尘莫及,因为他们面对的市场是中国的6倍,全球人口是中国的6倍。这就是为什么说好莱坞一百多年积累下来的最值钱的就是全球发行能力,几大公司最强的不是纸片而是全球的发行。为什么他们能做到这一点?同样是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当你的市场规模发生变化,变的很大时,整个产业链的结构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我们觉得一定要走向全球化,这样才有大量的资本进入这个行业,才有人投入,而且好的作品没有国界的。
给大家看一部去年在Netflix流媒体平台历史上播放量最大的一部动画电影的预告片。
大家会问找国外的片子在这里放有什么意义,看起来是好莱坞制作的动画电影。既然我选择在全球化体系讲,大家应该猜到,这个背后是中国的团队。中国团队现在是有能力达到好莱坞水准的,这部片子去年在海外上映之后获得三项安妮奖提名,虽然最后没得奖,但是和它同时提名的都是皮克斯索尼这样的片子。这部片子我非常高兴的跟大家宣布,经历各种磨难本周终于拿到国内的发行许可证,今年7月份就会在电影院跟大家见面。大家可以看一下,中国这样一支团队花了6年的时间做成这样一部动画电影,不仅以3000万美金创历史记录海外版权销售金额卖给Netflix,而且还获得了众多奖项,电影名字叫《未来机器城》。
去年我做了很多事儿,有的人说是不是募了几十亿的基金很开心?还是一年减了30几斤很开心?并不是。而是我在这个电影洛杉矶的首映式上,当首映式播放完之后,大概4-5百个不同肤色的人站起来为我们鼓掌,认可的时候,我觉得至少我们在全球化艰难的旅途上迈出了第一步,这个我觉得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第三:产业化,举个例子,这个公司叫东映映画,给大家看一下他的作品,《一休哥》、《八仙子》、《海贼王》、《灌篮高手》,这些作品全部出自一家公司,是日本大概50年历史的公司,这只是他几部代表作,充满童年的回忆。
这家公司是我听说的唯一一家在整个50年创作历史上,宣称没有一部动画片亏损过的公司。这对一个创意行业来说简直不可能。今年特别虔诚飞到东京请教创始人森下孝三先生,跟他喝酒他很开心,我就问他,为什么你让这个创意行业保证每一部作品都挣钱?他说我告诉你一个数字,他让我猜,就是日本的票房或者是版权销售占动画收入的百分比,他说你大胆猜。我说10%。他说这个数字是1.9%,剩下的都是海外销售和各种衍生和授权。我们不妨想象一下,电影票房是600亿,如果后面乘以50是多大的产业。什么是产业化,不是指工业化流程的生产,而是指通过产业链的打造使得优秀的作品收入利润N倍的扩大,从而解决这个行业的不确定性,这才是一个行业的正解。
最后,我还是讲一下这个行业的投资,因为我们毕竟是做行业投资的,文娱行业的投资看似很容易,实际上蛮难的。因为所有的人在座的都是消费者,大家作为消费者会把自己的喜好放到里面,会带入自己的判断,但是真正的投资人是要摒弃自己的喜好的,小而美是文娱行业大多数企业的特性,在我看来其实这种企业并不适合财务投资,因为在这个行业里,对于规模的追求不仅很难达到这个目标,还有可能把小而美的特性给抹杀了,比如说你可以选择一个很好的地址,选址很好的书店,装修很好很容易挣钱,但是如果开连锁书店,核心壁垒就变成了整个供应链和店面管理,变成两码事情。在我看来其实文娱行业最大的壁垒就是只有一个词,那就是“时间”,因为时间才是对所有人真正公平的。
举个例子,2009年问鼎全球票房冠军的电影《阿凡达》,到现在《阿凡达2》还没有拍出来,今年宣布明年才能出来,卡梅隆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十年拍一部,一部挣10年的钱,而且要让这部电影活在人的心中。作为投资人要更有耐心,是慢不是快。
从投资的视角而言,行业的整合可能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美国的文娱行业在90年代也经过长达30年的整合,时代华纳到2009年迪斯尼和漫威,现在美国的影视公司只有几百家,中国的影视公司有1.2万家,大家可以想象这个行业未来怎么变革?
这幅图标明了文化创意行业占GDP的比重,中国还有很大的空间,其实我想说的是历史不会重复,但是会惊人的相似,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相信文娱企业必然会到达它的春天,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坚守在这个行业最重要的根基,宏观决定着我们要适应什么,微观才能决定我们要做什么。
最后我想请南总一起给大家颁布一下今年我们花了一年的时间,和创业邦一起呈现给各位的产业报告,这本白皮书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忙,包括洪泰和创业邦。就像去年我承诺的一样,这个至少是10年的合作,所以每年这个时候都期待在这里跟大家一起来见证,无论这个行业怎么变化,无论这个冬天还有多久,我们能说的是我们依然坚持在这个行业,因为寒冬里抱怨的可能是急功近利的,在寒冬里依然耕作的才会在春天真正到来的时候迎来收获,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