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出行局: 输了战役,赢了战争

现在回头再看,当年因为流量劣势,在滴滴快的之争中的遗憾,未尝不是一种幸运。这迫使阿里去想,什么是比流量更重要的事情。

屏幕快照 2019-06-13 上午7.31.46.png

编者按:本文转自半佛仙人,作者半佛仙人,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今天,互联网出行又发生一起投资。

哈啰出行,宁德时代,支付宝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正式进入二轮电动车市场,首期投入就10亿,用来造换电站。

这个换电站不是给电动汽车的,而是给电动车用。

说白了就是电动车界的共享充电宝。

支付宝与哈啰联手拿下共享单车大战后,打算继续加码,这一次,目标是单车体量3倍的电动车市场。

经过两年的疯狂投入和野蛮生长,大量资本,包括腾讯都在退出共享行业,摩拜已经卖给了美团,但阿里却似乎越干越起劲了。

这里面的因果曲折值得探究。

1

回头看2017年那年夏天,共享单车大战进入到了白热化。

摩拜和OFO已经杀红了眼,连同他们背后的投资人。

你敢免费骑行,我就敢骑行不仅不收钱还送红包。

你敢在一个城市投10万辆车,我就敢投20万。

单车资源浪费不重要,单车丢失更不重要,单车过量?要的就是满大街的红黄蓝。

你敢买下所有媒体版面,我就敢给卫星冠名。

大家都失去了理智,在一场名为互联网出行领域最后一公里的战场上,燃烧一切。

空气中都是被烧焦的美金的味道。

钱在这场战争中是最不重要的东西,因为只要完成垄断,就可以坐地收钱,滴滴证明了这一点。

甚至聪明的投资人都想着砸钱不为赢,而是为了让对方承受不住,最终在合并后的公司里有更多主导权。

但夏天过后,背后云集了当时整个国内知名资本的摩拜和OFO都输了。

4000万笔的市场总盘子,哈啰吃下了2000万笔。共享单车市场的赢家只剩一个,哈啰出行。

2

当年共享单车的三大命门,羊毛,车辆调度,押金。

谁解决了这3个问题,谁就是胜利者。

先说羊毛,那时的投资人还有钱,共享出行看起来也足够性感,有滴滴的案例珠玉在前,烧钱不存在任何问题。

可以说那时是黑产圈最后的狂欢。

当时整个黑产行业都疯狂的扑了进去,从免费月卡,到骑行红包,到二维码替换,黑产不仅利用自己的手段疯狂吸血,更是拼命拉拢共享单车的城市运营们,而这些工资较低工作强度又极大的运营们,在面对金钱的诱惑以及公司内部孱弱的风控时,选择甚至都没有犹豫过。

于是当时摩拜和OFO的补贴起码有三分之一进了黑产和自家运营的口袋。

再说调度系统。

单车的利用率一直是盈利的死线,一辆单车一天能被骑1次还是2次,直接决定了单车的盈利模型是否成立。

提升利用率的核心就在于完善的调度系统,如何通过精准的点位设计让一辆车被更多的人刷走;

共享单车具有明确的潮汐效应,早晚高峰会出现小范围的大量汽车需求,如何通过调度系统满足这部分人群的需求;

这些不仅需要第一手的单车点位数据,更需要的是背后一套完整的调度平台,把单车的点位数据塞入平台中,运算出最优点位。

最后是押金,这是单车之殇。

由于单车烧钱过于恐怖,有时候投资人的钱都来不及往里砸,这个时候,押金就成了各家明面不说,但实际动用的活动资金。

毕竟只要不发生挤兑行为,押金理论上是用不完的。

但与之相等的是,一旦发生挤兑,押金是可以瞬间夺走共享单车生命的大杀器。

到了摩拜与OFO战争的后期,双方都在喊话对方的押金问题,就是看准了这一点。

3

哈啰能逆风翻盘,和他们后来在这三点上吊打了竞争对手有极大关系。

哈啰在调度和精细化运营上投入了极大力度,在反薅羊毛上,作为中国最大的三方支付公司之一,支付宝承载整个阿里系的电商风控,支付宝成熟的风控体系收拾羊毛党颇有经验。

说到押金,就更不用提了,哈啰接入支付宝体系后,2018年3月13日宣布全国免押金,其实在那一刻,这场战争就转折了,实际情况是,全国免押金3个月后,哈啰订单量逆转了摩拜,从老三成了老大。

之后的故事毫无悬念。

OFO陷入押金泥潭无法自拔,又被投资人背后将了一军,目前基本名存实亡。

而摩拜单车被美团全资收购后,两位灵魂人物王晓峰和胡玮炜离职。

美团也宣布了免押金,希望与哈啰正面决战,但是为时已晚。美团自身并不富裕,很难承担摩拜几十亿的亏损额。

据说单车一战,在阿里内部被高度评价,原因是这场刺刀见红的正面较量,阿里在流量优势明显不如腾讯的情况下,却依靠生态资源上的优势取得了胜利,打破了「流量为王」的神话。

要知道,2014年的打车大战,阿里就是因为支付宝流量不如微信,截至目前,出行领域最大的一次败仗。

阿里支持的快的和腾讯支持的滴滴发起了震惊全国的打车补贴大战,每天烧掉数千万的钱,让全国人民都打上了不花钱的车。

结果,阿里输了,每天烧钱上千万,但还是输了。

打车大战的失败,告诉了支付宝,单纯烧钱是没有意义的,单纯拼流量也不是办法,阿里必须能解决单纯靠流量解决不了的问题,并且解决它,比如押金。

而且出行行业有着非常复杂的业务模型,支付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如果不能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基础设施,那么永远吃不下出行这个行业。

两场败仗后,支付宝醒了过来。

重点在于建生态,只要有了生态,形成多维能力,就有可能打破流量迷信。

4

做生态的前提,一定是要能为生态中的成员提供不可替代或者说是质量远超竞争对手的服务,不然对方没有道理成为支付宝大出行生态的一部分。

在出行领域,天字第一号重要的是高精度地图,这是一切路线规划的基础,而阿里有着当前国内最精准的高德地图。即使滴滴快的合并这里出局后,滴滴都没有放弃使用高德地图,这足以说明好地图的重要性。

除却地图外,云计算是出行领域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出行由于本身的场景复杂,对于算力和数据存储的空间需求是天量级的,而作为世界三大云之一,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阿里云,就是阿里深入这个场景最大的杀器。

支付就不说了,这是支付宝的核心竞争力。

而更大的竞争力在于支付宝拥有的用户实名认证功能,只需要支付宝登陆,用户本身就是实名的,支付宝金融级的信息校验已经帮合作伙伴校验好了用户,合作方需要的只是给予支付宝用户足够的信任,就像哈啰直接给芝麻分650以上的用户免押金,也不担心用户违约,因为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自己的芝麻分要比押金重要太多了。

这种信任,再配合支付宝完整的风控中台和调度系统,可以让复杂的业务变得极为简单。

除却这些,然后才是流量。

支付宝的流量虽然不如微信,但是也差得不多,支付宝现在已经超过手机QQ,月活排在国内App第二位。同时,对于体量更大的团体出行或者旅游出行,阿里飞猪和高德地图都是非常精准的流量。

地图,流量,身份验证,无缝支付,风控中台,云服务,围绕这一切基础资源,支付宝,更准确说是整个阿里,是可以在出行领域有些作为的。因为这些资源单个吸引力有限,但加起来产生的势能,行业伙伴很难拒绝,或许一艘巨轮很难灵活转向,但是在破浪领航之中却有着决定性的优势。

5

生态势能,这是最大的护城河。据说,去年支付宝拿下的多个交通场景,都并非因为支付,而是阿里的生态效应。

在西安,支付宝比微信更早接入西安地铁,盒马鲜生是神助攻。中西部地区,大部分老百姓更习惯于用微信聊天,顺带解决小额支付的需求。但对于2017年支付宝出行负责人一行的来访,西安地铁方面表现出了意料之外的热情。除了此前支付宝跟杭州地铁、上海地铁的成功合作,让西安地铁颇为心动之外,这家正在打造“网红之城”的城市地铁集团,还有一个小私心,他们希望能够尽快引入阿里旗下的“网红”商超,盒马鲜生。

对地铁来说,能不能与商业充分的融合,是运营成功与否的关键。全球唯一一个赚钱的地铁,香港地铁就是因为商业地产做的好,实现了盈利。西安地铁的打算是,在地铁站上盖物业引进盒马,那些媒体上市民排队在盒马抢购龙虾的画面,让他们感受到新世界的大门。

长三角地铁互联互通,支付宝最终能成为唯一的合作伙伴,除了技术过硬,不为多数人所知的是阿里云在支持。因为杭州、宁波、上海地铁的闸机、系统等都是不同的厂商和型号,这些不同的设备需要跟全球最主流的300多种手机品牌和型号去一一匹配,保证兼容性,这个巨大的工程量没有半年无法完成。而阿里云正好有全国唯一一家设备终端测试实验室,不到2周就完成了兼容测试。

对于阿里来说,它想做的,应该是交通里面的技术基础设施,地图、支付、AI、刷脸、云计算、信用等技术,至于交通工具具体的运维,交给公交地铁、哈啰、打车公司。

做水电煤,这是最要紧的,至于某一个公司并购的得与失,并不需要纠结,因为成为整个出行产业最底层的基础设施提供者,才是他们眼中的终极目标。

现在回头再看,当年因为流量劣势,在滴滴快的之争中的遗憾,未尝不是一种幸运。这迫使阿里去想,什么是比流量更重要的事情。

输了一场战役,赢了整场战争。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半佛仙人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