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斯“大义”失荆州

关注
奥克斯
浙江智能制造
以电力为主的综合性企业
最近融资:|1993-09-18
我要联系
半生戎马事,一把辛酸泪,都言董姐强,谁解其中味?

编者按:本文转自银杏财经,作者汪小楼,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董明珠火了,奥克斯也火了。

早在三个月前,董明珠在演讲中对奥克斯的激烈言辞就充满了火药味:“现在是奥克斯天天在我这儿挖人,怕我们追究改名换姓,我们是在斗争中成长,因为我觉得斗争是快乐的。”

三个月后,这个火药桶终于被点燃了。6月10日,董明珠举着格力和正义的大旗高调实名举报了奥克斯,其原因大致是:有消费者向格力反馈竞争奥克斯空调的质量存在问题。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董明珠这哪里是在为奥克斯空调的消费者着想,明明是“618”快来了,又到了收割的时机,这无疑是个怼人的好季节,也是个被怼的好季节,大家都心照不宣。

在怼友商这件事情上,董明珠的强悍作风业界有目共睹,也曾创下了无数辉煌战绩:拳打黄光裕、脚踢张近东、手撕美的两代掌门人何享健与方洪波、跨界“追杀”雷军......

纵观整个商界,若真要以怼人功力论长短,恐怕只有巅峰时期的周鸿祎能跟董明珠不相伯仲,其他人都难望其项背。

就有网友说了,为了格力大旗不倒,董明珠这么多年不惜背上无数嘲讽为代价,也算是拼了。并附上一首打油诗为证:半生戎马事,一把辛酸泪,都言董姐强,谁解其中味?

其实,商圈类似于这样的“战争”并不少见,隔空放枪、喊话、背后使坏于是便成了最基本的招数。虽然每一次都能引来无数吃瓜群众的嘲讽,但是又无一列外的,都能为那些亲自冲锋陷阵的“掌门人”,在这个并不缺乏斗争的江湖里赢得更多话语权。

就像《笑傲江湖》里说的那样:派别之争,满口道理,其实最终只不过是一场权力游戏。不过,在这场权力游戏中,不同派别喊出的不同口号也有高下之分。

格力所喊出的口号就已经够冠冕堂皇了,却没想到奥克斯的回应更耐人寻味:格力恶意引导舆论,本质引发不正当竞争;格力举报的背后,皆因奥克斯发展优势明显。

既打压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又彰显了自身的优势,可谓是一举两得。当然,这是所有互怼企业之间的惯用套路,所以上面这两条这都不是重点,重点在第三条。

“从民族制造业层面考虑,格力发起进攻的时机不当。奥克斯呼吁,中美贸易战下,民族品牌应携手一致对外。格力直接向本土企业开战,于民族大义不顾,于国家大义不顾。”

这句话看起来没毛病,可仔细一琢磨感觉怪怪的:人家说你产品质量有问题,你却说人家不顾国家、民族大义。简直就是鸡同鸭讲,牛头不对马嘴。

换句话讲,按照奥克斯的说法格力向其开战就是不爱国。将商业竞争笼罩一顶民族主义的帽子,有时虽然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更多的时候会让人哭笑不得,甚至会觉得反感,效果恰恰会适得其反。

奥克斯回应之后的短短半天时间里,网上舆论就炸开了锅,以一边倒的趋势纷纷吐槽奥克斯的做法缺乏智慧,太傻、太笨。

“说产品就说产品吧,干嘛非得摆出民族主义站台,这么做不等于不打自招么?”;“前言不搭后语,看来真的是产品出了问题,明天就去吧奥克斯空调退了!”

诸如此类的负面评论随处可见,还有更激烈的言论就不一一列举了。

奥克斯做出有失水准的回应,并非出于巧合。在传统行业面临公关危机时,手忙脚乱之下做出雷人回应早已是常态,茅台深陷塑化剂风波时甚至展现出了远超奥克斯的反向公关能力。

企业文化,通常都与创始人的行事风格息息相关。传统行业的企业家,普遍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且大多出身草根,受限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情况,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时代陷阱约束着企业家的成长,也为传统行业思维理念的进步套上了枷锁。以至于在商业竞争中,无论是大到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还是小到公关回应,常常闹出令人啼笑皆非的尴尬局面。

单说危机公关,本来可能大事化小甚至转危为机的一件事,怎么有些企业就屡屡出差错呢。套上五六十年代的思维模式,摇旗呐喊着自认为正确的口号,将商业与政治混为一体,难道是在618面前兴奋的乱了阵脚开始乱弹琴?

郑坚江1962年出生于浙江宁波,初中读完便辍了学,一路摸爬滚打换过无数赛道,才创下了奥克斯。靠着一股子敢打敢拼的英雄气,奥克斯壮大至此,有了一片不错的立足之地。何以料得竟在一场商业互怼中,失了水准遭人白眼呢。

看来,公司发展不但要看规模,还得有相匹配的政治觉悟,才不至于在大事上乱了方寸。这方面,大多数人都应该多向1944年出生的任正非学习。

尽管华为一直是所有人公认的“国字”第一号民营科技企业,也有膨胀的理由。但任正非在前不久的采访中依旧表现得很谦卑和极具智慧:不应该觉得买了华为就是爱国,买苹果就是不爱国。

任正非这篇采访三观很正,得到外界公认的好评。把商业和政治区分开,把华为与爱国区分开,商业就是商业,不应该搞民族主义。

就算没有任正非的觉悟,海底捞、滴滴、Uber等公司在回应商业事件的过程中,不矫情、不造作,也是值得借鉴的榜样。

海底捞在几年前曾是媒体重点“照顾”对象,有很多记者不惜卧底其中上演现实版“无间道”,最夸张的一次,法制晚报记者暗访、蹲点两个月,终于在北京海底捞劲松店后厨发现老鼠。

按照常理,餐饮行业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敢夸下海口敢说自己店里没有老鼠进出光顾。再说被记者多次重点照顾后,人之常情都会生出抵触情绪,兴许会冒出一句:这不是我一家独有的现象,媒体几经周折才揪出这么一点小事,是不是故意在整我?

但这些因素都没有左右到张勇的理智回应:情况属实,我们改。不抵赖、不狡辩,诚恳认错。

商业事件回应是门艺术,张勇尽显智慧。事后,大多数网友对海底捞之前出现的种种差错都表示包容、理解,愿意再次为海底捞这样的态度再次买单。

假如当时张勇回应这么一句:海底捞为祖国的餐饮事业建设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事要不你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估计等待海底捞的又会是另一番景象。

当年,滴滴与Uber打得头破血流时,程维除了咬牙苦苦支撑,到处找寻弹药外,由始至终都没有呼吁出行行业和所有参与大战的各方主角,拳头一致对外保护民族企业。

一向以激进著称的今日头条在面对内涵段子被关闭时,张一鸣至少在态度上表现得很诚恳,而不是说在为祖国的互联网建设添过砖、加过瓦,就请监管部门放内涵段子一马。

商业上的角逐,最好的办法是交给市场竞争,交给消费者监督,而不是动不动就给自己戴上一顶华丽的帽子。

这样做,只会是哗众取宠,得不偿失。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银杏财经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