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王》上映,翻拍成迪士尼重要商业模式|海外头条

关注
“圈钱”是有可能的,“毁童年”也不是本意,迪士尼的翻拍一直有人买账,它或许就会一直翻拍下去,直到新爆款出现。

编者按:

《外媒头条》是创业邦新推出的海外栏目,服务于广大创业人群,为他们提供专业、有启发性和实用性的海外讯息。

栏目通过分享优秀的行业热点文章,帮助创业者打开新思路,洞悉全球市场动向,掌握大企业背后的秘密。创业不应盲目,张开眼睛看世界,才能找到新风景。

上周五,迪士尼最新力作《狮子王》在中国率先上映。

“真狮版”从预告片发布就引起广泛讨论,有观众质疑迪士尼为何要翻拍一部剧情、角色一模一样的电影,也有人认为作为影片卖点的CG效果让整部电影看上去像是配音版《动物世界》,简直毁童年。

(图片源自微博)

不论怎样,《狮子王》目前累计票房已超4亿元,成绩单还算不错。

话说回来,这并不是迪士尼第一次“炒冷饭”,今年被真人化的动画电影已经有几部上映,比如《阿拉丁》、《小飞象》,在此之前有《美女与野兽》,明年更有首部迪士尼亚裔公主电影《花木兰》整装待发。

很多迪士尼粉丝认为现在是高光时刻,有这么多经典作品可以再度在影院看到。

但更多人不免产生疑问,为什么像华特迪士尼电影(Walt Disney Pictures)这样大制作的公司会选择重启经典动画,或者制作更多续集(比如《冰雪奇缘2》),而不是推出一个全新的故事呢?难道说电影市场真的遇冷,内容的创造力正在消亡?

本期推介来自The Jakarta Post网站的文章《为什么迪士尼一直把经典动画改编成真人电影》(Why Disney keeps remaking animated classics as live-action films),作者Reza Mardian针对上述问题,做出自己的解答。

首先,作者认为华特迪士尼电影公司的目标就是创造更多的收入,这是最现实的原因。

不论影评家是否认可,电影评分如何,这些翻拍电影成功吸引了观众走进影院。说到底,拍电影就是为了给普通观众创造一种终极的电影体验,对他们喜爱的故事有新的诠释,而电影公司也能从中得到收入和客户满意度,这就足够了。

并且,就票房而言,熟悉度为王。因此,迪士尼越来越尝到制作真人电影的甜头。

第二个原因来自情怀。

迪士尼非常了解他们的粉丝特点,那就是怀旧。对于现在的电影消费主力军来说,《狮子王》、公主电影都是他们的童年记忆。当这些人长大后,再次走进影院回忆童年是他们愿意去做的事情。

据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观看《狮子王》的主要受众年龄集中在25岁至35岁,更“高龄化”,非常符合看过94版《狮子王》的老粉丝年龄。

除此之外,作者还表示,迪士尼的算盘当然不仅于此。

在翻拍时,迪士尼进一步改善故事内核,添加各种与时代接轨的新元素,比如《阿拉丁》的南亚演员阵容,《花木兰》的全亚洲演员阵容等等。

迪士尼希望能以更包容的态度展现更多元的文化,不断包装、重塑真人童话IP,将自己金库里的宝藏价值挖掘到极致。

传承也是更深一层的意义,重新推出这些角色,也是为了迎合不断变化的受众群体。

迪士尼认为,这些鲜活的角色和经典故事就是自己的品牌优势,没有道理不充分利用。如果其他公司也有这样的品牌优势,他们也会充分利用的,比如超级英雄系列。

而且,带着自己的孩子去看迪士尼电影,也很符合迪士尼合家欢的追求。

最后一点,作者提到了自己的猜测。

虽然开发自己的宝贵资产是一件无需动脑筋就能赚钱的事情,翻拍经典更为保险、省事,但作者相信迪士尼的创造力远未消失。

迪士尼应该还在计划做更大的事情,推出新的爆款,而翻拍真人电影和制作续集只是为了填充这段较为空白的创作时间。当然,这个猜测只有迪士尼几年后才能回答了。

因此,“圈钱”是有可能的,“毁童年”也不是本意,迪士尼的翻拍一直有人买账,它或许就会一直翻拍下去,直到新爆款出现。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创业邦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