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转自卢诗翰,创业邦编辑后发布。
01 东北的魔咒
“投资不过山海关”,很多人都默认或麻木了。
点开“东北是否能振兴”话题,可以看到一连串“讨伐”。
有人说,东北问题出在东北人身上
也有人说,东北问题是地理问题,太冷了,也没港口
还有人说,东北问题是老国企转型不利,经济结构有问题
但所有人乃至各路企业家一次又一次重复的一个最重点原因是:
东北,办事难,要求人
不论是企业办公,还是个人办事,哪怕再简单的证明,不提点礼物托个关系,都会让你跑断腿也办不下来,行政效率极其低下。
不是没有企业想改变现状,但面对从上到下的阻碍,颇有一身功夫无处使的感觉,甚至最后闹出雪地陈情的闹剧来。
国家也不是没试过改变现状,但不论加强监督还是政策扶持都无法打开局面,最后也无奈祭出干部对调的方法,直接派遣江浙粤等地的干部北上挂职
办事难,没投资,没投资,人才走,没钱没人,办事越发难
这几乎成为了困扰东北的一个魔咒
02 阿里宣布投资必过山海关
而当阿里宣布投资必过山海关,并直接与黑龙江省进行战略合作后,许多人非常惊讶。
毕竟,一个个巨头折戟而归,一个个办法不见效果,大家几乎都失去了信心。
但我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环境下,阿里是最适合挑战东北问题的人。
故事,要先从阿里的起源地浙江说起。
03 数字浙江:“最多跑一次”
2016年底,“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浙江首次被提出。
这个理念生动又直接,改革后的行政效果也被大众广泛称赞,因此很快,“最多跑一次”的理念走出浙江,各个省市都开始学习。
很多人不知道,“最多跑一次”背后却蕴藏着无数人的努力。
2016年底,“最多跑一次”在浙江首次被提出,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许多部门也都配合的全方位进行了改革。
但2017年4月,时任杭州市长徐立毅曾做过一次暗访,他以一名普通市民的身份分别体验了公司注册、公积金提取等四件事情的办理,结果都没成功。
说好的“最多跑一次”,结果市长亲自出马,四件事全吃了闭门羹,这让许多人大跌眼镜。
暗访后,徐立毅市长很快召集市编委办、市审管办等13个职能部门,专门把暗访录像翻出来,仔仔细细研究寻找症结。
最终他们发现,问题不在于政策没落实,也不在于政府工作人员懈怠,而在于政府各部门之间数据不通所导致的机制性难题。
比如说,徐市长先体验了公司注册。
他接过厚厚的申请材料,跑上四楼,取号、排队、咨询、网上申报。结果半小时后,由于政策性强、过程复杂,加上材料不齐而未能在现场办结。
到了市民之家的公积金窗口,徐立毅主动陪同在杭务工者高先生办理公积金提取业务时发现,这项业务虽然简单,但却需要开具无房证明。
高先生满足无房证明的条件,可问题在于,市民之家开不出无房证明,能开证明的房产档案馆位于开元路。
如此尴尬的情况让徐市长不禁发问:“外地无房户提取公积金的现象这么普遍,为什么部门间的数据不能联网?”
(达康书记:我也很绝望啊)
徐市长的这个问题问到了关键,由此掀开了数字政府真正的秘密。
很多时候,大家觉得“最多跑一次”是政府删减了办事流程所致,其实不然,该有的安全流程一个没有少。
“最多跑一次”真正的谜底是,市民跑的少了,但数据跑的多了。
以往需要大家亲自跑去办的各种证明,在数据联网后,等于是长了腿自动跑了。
而如何用数据跑路代替人跑腿,这个问题是“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一大难题。
阿里就是这时登场的,作为国内第一的云服务商,他们对系统的互通和数据的协同有非常超前的理解和实践。
基于阿里云自研的飞天操作系统为底层计算平台,阿里为浙江政府提供了混合云的技术模式支持。
【具体内容太过高端,我们直接略过~】
这朵中国最大的政务云打破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加快推进了公共数据整合和共享利用。
阿里巴巴还将浙江省政府的工作人员的办公场景搬到了手机上。公职人员全员上钉钉办公系统,工作都可以直接在钉钉上进行。这个系统,被称为“浙政钉”。
政务系统通过阿里云协同,工作人员通过浙政钉协同。“最多跑一次”推进中缺资料、少证明、各部门来回跑的各种情况,就此找到突破口。
这次改革为浙江和阿里积累下了非常多的经验,数字政府的理念也正是在实践中真正成型。
04 数字政府升级:一次都不跑
当大家还停留在学习“最多跑一次”模式时,浙江又从“最多跑一次”,进化成了— — “一次都不跑”
什么叫一次都不跑呢?
当你打开支付宝,搜索“浙里办”
点开关联证件,你会发现,所有的证件,各种出生证明都可以直接在线上办理
需要的,仅仅是你眨眨眼进行人脸验证。
(花了十秒就认证了四个证)
这个线上的证明,也具备同等法律效应,可以直接下载使用
原本还需要至少跑一次的证明,现在一次都不用跑了,背后就是数字技术带来的流程改进。
由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原本“证明我是我”这样的麻烦流程是可以直接在10秒内完成的。系统可以快速确认用户身份,从而对接后台各部门数据,快速开出证明。
当你在线上“刷脸”绑定了自己的“电子社保卡”后,你还可以直接在线下药房、医院就医时拿出手机使用,并支持医保结算。即便你忘带实体医保卡,一样能看病,买药。
除了打通医保系统外,电子社保卡还和支付宝本身的医疗系统打通,比如现在,你在支付宝中搜索挂号,然后在小程序中,就可以直接用自己社保卡进行挂号预约。
这意味着,以后看病,你再也不用去排长长的队伍挂号,也不用排长长的队伍付药费,都可以全部在线上直接支付了。
05 办事不求“人”
到了这里,本文开头的谜题也终于可以揭开。
为什么我认为阿里是目前最适合挑战东北困境的人。
他们本身拥有数字化技术,又在浙江的数字化建设中有过合作经验。
东北的困境在于办事难,要求人,高昂的行政效率让许多人不堪重负。
甚至诞生了JQK这样的知名案例。
2016年,国务院促进民间投资专项督查第三督查组实地走访了黑龙江省22家企业,并与来自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地的90家民营企业、行业协会(商会)代表及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座谈,一些企业在反应当地问题时形象地描述了“JQK”套路。
J是说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洽谈阶段,承诺的天花乱坠,先把企业“勾”住;“Q”是指企业引进后,放到某个地方“圈”起来,政府之前的承诺得不到兑现;“K”是说,企业投产后,有关部门经常过来“揩油”,最后企业可能被“KO”。
涉及招商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甚至还有政府监管部门,从上到下,所有环节无一幸免。这意味着,问题可能是全方位的,整体化的。
但数字政府的技术革新下,这些现象都是可以避免的,因为改变的不是一个部门,而是整个机制。
以过去托关系买火车票为例。
早年火车票难买,要么凌晨排队,要么托关系。东北的熟人社会模式在这个情况下更是发挥到了极致,许多票走关系出去,你不托关系就很难买票。
而不论你是去打击卖票的黄牛,还是追查倒卖车票的关系户,都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
但当12306出现后,这些问题都直接消失了。
12306后台对接铁道部数据库,前台直接对接用户手机,根本不用过地方售票员那一道卡,从流程上直接杜绝了地面站点公职人员吃拿卡要的问题。你不用托关系一样能直接手机买票了。
(当然,12306不意味着从此买票就完全没问题了,遇上春运,票不够的情况下,大家还要去手机上抢票)
再比如,出生证明等行政类办事问题。
以往很多人反映,去东北最怕的就是办事,不托关系工作人员根本不给办事,官媒也多次点名批评东北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
但通过“浙里办”这样的数字政务系统,你可以直接在手机上完成身份验证,快速办理出生证明,在乡复员军人证明等文件。无需去面对政务大厅的工作人员了。
得益于技术的发展,许多政府流程都可以再造。不论是企业办公,还是个人办事,不论买票看病还是办各种证明,东北办事要求人的行政难题,都可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 — 直接数字化流程,你就不用去求工作人员办事了。
数字化政府对东北魔咒的思路,并不像以往的老办法那样靠着督察组去抓监督抓反腐打地鼠。
而是从根本上改变办事流程,将执法权利关进“数据铁笼”
他未必可以直接解决当地企业缺人才少资本的困境,但可以非常迅速有效的解决以往拎一只鸡才给办事的局面。而后者,往往才是广大老百姓最经常遭遇的难题。
当这些小问题陆续解决后,缺人才少投资的局面,会慢慢的扭转。
06 数字新世界
数字化政府能够改变的,不仅仅是老百姓办事难的体验,还能大大解决公职人员办事累的问题。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抗台,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出现时,
浙江沿海各地市都快速启动了防范措施。与往年最大的区别是,今年台风的走向被全程“掌握”。浙江121万公职人员随时随地能在“浙政钉”中查看。
此外,交通信息、安置场所、电力抢修等防范举措一应俱全。8月7日下午,台州市直接在钉钉上召开防御第9号台风“利奇马”视频部署会,自上而下形成防御统一战线。
其他地方的各个部门也快速做好了准备。
以往,从气象局出报告,到市委重视,再到下发文件,再一级一级传达到村干部,会耗费极大的人力精力和时间。基层人员也要写无数的读后报告,但现在,只要一秒钟就能完成,并且信息直达,不存在传达走样的情况。这种沟通效率是以往完全无法想象的。
在我看来,一个成熟的数字政府所改变的不仅仅是老百姓的体验,更要能解决当前许多公职人员的困境。
这才是治标又治本的关键。
07 处处是“东北”
为什么?因为在过去,大家往往习惯于将办事难的问题推给政府推给基层公务员的不作为上,比如东北,各种讨论都集中在吐槽公职人员的办事态度。
大家都觉得,只要公职人员好好做事端正态度,所有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这个想法,是不太对的。
以公认的政务工作非常好的上海为例
登陆“中国上海”政府门户网站,将“网上政务大厅”全部个人办事项目采集下来做一个统计,我们发现共有子栏目26个,包括生育收养、教育科研、社会保障等类型,办事项目共465项。对每个办事项目所需材料进行逐条分析,统计表明,有142个办事项目无需在政府部门间传递材料,办事者直接提供自有材料即可;有278个项目需要在政府部门间传递材料。
三分之二的事项,是需要跨部门合作的,这意味着,不论公职人员多热情多想帮你,都是需要你提供其他部门文件的。
而当你上门办事时,由于基层公职人员本身无法确认你的真实身份,往往除了办事的表格外,你还需要带着足够证明自己身份的文件。这最终导致了你需要带着一大堆证明在各个部门间来回跑,也是各种“证明我是我”奇葩现象层出不穷的源头。
所以,很多时候,不能什么都怪到公职人员的态度问题上,不是他们想让你跑,而是源于过去数据不通情况下的机制困境,信任困境。
很多人在吐槽公职人员办事效率时还没有注意到的一个情况是,中国政府,是典型的“大政府”。和西方的“小政府”机制不同,他更加接近中国传统概念里一手包办的大家长。现实中就是政府对民众生活的各方面都操心,实际承担了大量额外工作。比如,中国的派出所,他不但要管小偷小摸,还要管小孩走失,宠物走失,钱包手机走失,甚至夫妻吵架大家都习惯先打110。中国的民警,实际承担的远远不止于抓罪犯维护治安的职责,还是整个基层秩序的守护者。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建立起一个高效透明的政务机制,提升行政效率,减轻政务压力,机关办事难的现象几乎是必然的。一味寄希望于公职人员无私奉献,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老百姓办事难的表象背后,本质是伴随着这些年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过去的基层行政机制很难负担起这么大量的新城市人口,长期超负荷运转了。
我们要看见东北的困境,但又不能仅仅着眼于东北的困境,我相信类似东北的地方,还有很多。
08 新的时代
1994年,《北京人在纽约》上映,剧中生动形象的描述了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纽约。
对于那一代人来说,纽约和曼哈顿,意味着财富,意味着理想,甚至许多人将此视为天堂。不论生活方式,还是价值理念,睁开双眼的国人都把纽约等世界都市视为标杆。
过去几十年国内的城市规划也基于此理念,不论是城市化,还是现在的城市群,都是建立在国外经验和理论之上。
但时间来到了2019的关口,对于如今的世界来说,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在2018年已达9800美元,距国际平均水平12000美元非常接近。而我国每年经济增速依然保持在6%这个高速率下。按照这个速度,再发展十多二十年,我国肯定是发达国家,并且必定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而伴随这一切的,是波澜壮阔的城市化进程以及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市群崛起。截止目前为止,中国人口过千万的城市已达16座。除了北上广深,重庆成都武汉杭州等城的人口也都突破千万。
作为对比的是,纽约的人口数不过851万,伦敦人口数800万,巴黎多一点,为1041万。
这意味着,不说北上广,哪怕杭州成都武汉这些新一线城市的人口都超越了国外的超级都市。
如何对千万级大都市高效治理,如何处理千万级城市群产业带,已经成为一个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问题,并且在这一块,中国的前面已经没有任何可参考物了。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在继续,中国政府又是典型的大家长式政府,各种琐事都要干。
如何从根本上建立起一个高效透明的政务机制,既能提升行政效率,又要保证监督规范,还要让千万级民众满意,这是新时代下,我们不得不回答的一个问题。
数字政府是这个问题的第一份答卷,他的意义也许远程我们的想象。
结束了几十年的跟随学习后,我们正在第一次尝试着,去开启时代的大门。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