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烈火英雄》救了暑期档,但没能挽救频临停业的影城们

“为什么要这样悲观,别怕,说不定什么片子就会冲出来拯救暑期档。”

a69ba2542d6d782ac2c829ae112539f9.jpg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一起拍电影,作者吕世明,创业邦经授权后发布。

“为什么要这样悲观,别怕,说不定什么片子就会冲出来拯救暑期档。”

拍sir在一个多月前曾经撰文表示“一些影城可能熬不过这个暑期档了”,虽然《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烈火英雄》双片挽救了频临崩溃的暑期档,但在暑期档接近完结的时刻,还是有数家影城倒下了。

也许从现在开始,中国内地影城即将进入最艰难的时刻,不仅仅影片层面不确定因素在加强,也有大的经济环境作祟。当然,这其中最大的原因仍是影城所属商场业态、影城自身管理、院线影管公司的协调等等因素相关。

仅以沈阳为例,从2014年中影百老汇影城停业开始,在短短的五年之内,沈阳已经有近10家影城停业、更换牌照,除了之前报道和房产公司有租金纠纷的乐天影城之外,目前沈阳成龙影城也暂时停止放映。

有人会说,可能是东北的经济环境不好吧?但根据拍sir的多方打听,全国很多地区二线城市影城都面临此情况,中国院线的关停并转可能已经到了一个不能忽视的临界点。

产品只能救市场,但不能救个体,管理仍然是重中之重


很多人会说,中国电影市场之所以存在各种问题,原因在于相关部门管得太严了、太苛刻了,对于好电影、大家期待影片有各种刁难和审查,这可能只是一方面的原因。

其实和其他行业一样,管理职能低下是目前中国电影发展、院线经营、影投拓展、影城生存最难突破的一面。

举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小超市和大卖场都卖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都卖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价格甚至小超市要比大超市更便宜,供货方面小超市和大超市都一样可以赊货款。

大部分小超市其实是可以满足普通居民的日常需求,更何况又有比较便捷的地理位置,但往往是小超市相比于大超市更容易歇业和出兑,这其中最最重要是还是在于大超市的管理更规范和严格,虽然会增加成本,但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消费的风险会降低,这就是大企业加强管理的必要性。

在电影产品全国一盘棋的今天,大家都在放一样的电影,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观众而言,特效厅的加持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强大,因此影城和影城之间,最大的差距反而是最细微的管理细节。

“其实影城说到底,就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二是市场,店长不一定要懂电影市场,但她一定要精于管理;市场部则要懂行业和市场,及时对经营状况做出调整,两手都要硬,否则条件再好的店,也容易出问题。”

L君离开影城之后,在和拍sir交流时,不断强调目前影城经营需要注意的问题。《哪吒》虽然火爆,但难掩一些影城所面临的问题和出现的危机。

除了前文提到的沈阳耀莱成龙影城、乐天影城和已经改头换面的电影公元之外,像大面积停业的星美影城沈阳的两个店,一家地理位置稍差的已经无限期停业,另外一家已经被华谊兄弟影管接手改造。

能够“起死回生”的店都还是有相对不错的业态,像2017年停业的世贸欢乐影城沈阳店,位于一家茶城,整个商场没有太多的配套餐饮,这对于业态依赖严重的影城是非常难堪的。

商场和影城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经济不景气可不是仅仅部分地区所面临的,即便经济发达地区也会存在“盲点”和相对落后的区域,最近十余年全国各地都在迅速扩张城市范围,大部分地区也都有商场开始出现业态下滑并连累到影城的迹象。

A面全国、B面地方,影城的未来何去何从

经济的发展有他的多样性和两面性,特别是对于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而言,他的多元化远比其他行业要复杂的多,毕竟他的形态和组成是最不同的,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最多的。

虽然仅从一个地域去看问题会面临局限性,但电影市场则有他的趋同性,暨大部分影城他们目前均加盟的院线和影管公司,同时大部分商场也都是在执行统一管理,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区域来总结绝大多数影城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对于目前所有影城而言,包括即将立项、筹划和开业的影城,如何去选择自己的归属非常重要,是加入全国性的院线,还是归属到地方影管公司,都是考量一家影城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问题。

还是以沈阳为例,2014年中影百老汇影城停业,这家影城是东北地区首家有港资参与的影城,同时也有像中影、新影联、本地的院线影管公司等等参股,但2008年影城所属的东舜商场便停业,也导致整体业态极具下滑。

即便如此,该影城还是趁着2010年初《阿凡达》的热潮大赚特赚一笔,毕竟当时最低限价才是15元,但门市票价70、会员卡也要35。不过即便如此,影城最终还是地域不过商场恶劣的业态和周边影城低价团购的竞争,在2014年停业。

由此可见,在业态不佳的时候,往往可以通过自身改变做一次反击,但始终执拗不过整体行业的大趋势,别看沈阳中影百老汇已经停业多年,甚至原址新开的“电影公园”整体效益良好,但大部分影城加入大院线,有外资投资也未必会有好的命运。

加入全国性的大院线和影管公司当然没错,但像“星美院线”如此大规模,都出现了全线下滑和关停并转,这也表明“大家庭”并不意味着“金饭碗”,最近一两年全国性质的院线和影管公司也出现了份额在逐步被摊薄,在某些地区面临地方院线和影管公司的围剿。

但加入地方性的院线和影管公司就意味着高枕无忧了吗?

答案也不是肯定的,虽然相比于全国性的院线和影管公司而言,地方性的院线和影管公司有更好的区域性优势,想找人解决问题也要比全国性院线更方便快捷,各种问题解决起来也更迅速有效。

但问题在于,地方性的院线和影管公司在某些区域多少充当了“保护伞”,大部分影城出现违规问题更多是出现在地方院线协管的影城之中。

“严管亏损、放任违规”,这是目前地方性院线和影管公司所要面临的严重问题,这对于大部分投资者、影城经营者,都有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危机。

加入到全国性院线和影管公司,你可能面临的是风险公担、经营自由度被限、影城的命运不完全由自己掌控;加入地方性院线影管公司,则会面临着资源相对较少,不会受到片方更多的重视和青睐,第三方对影城的支持度也远不及全国大院线的大影城。

其实说到底,目前大部分面临歇业的影城,反而更多是一些中小规模的院线和影管公司所协管的影城,地方性院线和影管公司的日子过得相对要好一点点。但这仍然难掩绝大多数影城不盈利的窘境。

“别看一些影城票房不错,但这样的影城往往会面临较高的租金和管理成本,相比而言,反而是一些租金较低、有相对地理优越性的影城会更好,只不过这部分影城往往容易遭到后续新开影城的冲击。”

某全国连锁影城的经理和拍sir说,仅仅从票房上是看不出一家影城的盈亏状况,无论大小规模还是经验方式以及长期规划策略,加入适合自己的院线和影管公司才是最终重要的。她个人也表示,极力不推荐影城完全自营,这样的影城基本极难有好的发展空间,寿命极短。

影城并购&关门潮来袭,存续影城将愈发艰难

“2010年时,我们市仅有16家影城,到了2014年第一个院线改革后新建影城关门时,已经有了近50家影城,今年到现在以及接近80家影城。在全国来看,大家整体发展的速度其实差不多,这也是因为全国和地方性院线拓展的速度在各个区域是均衡和一致。”

问询到一位地方院线经理人之后,拍sir通过自己在全国其他各个区域院线的朋友摸底调查,大家较统一的看法和意见都是影城目前不赚钱,很多影城都长期拖欠物业费、租金和各项费用,房地产公司往往实在无法忍受会断电和“强行退租”。

很多影城其实票房不错,也不差租金,但所处商场和地产公司有了更长远的计划,会存在不续租和劝退的行为,这也是目前很多影城关停并转的主要原因,很多影城并不存在拖欠费用的情况,但也会“躺枪”被关停。

目前看来,万象城&万象汇部分商场已经开始着手对效益较差的影城不续租和劝退,同时也有万象系影城开始新建和营业。像其他大的龙头地产公司则在几乎所有配套新楼盘做准高端影城的新建。

一些影城长期效益不好,加之商场业态较差,但租金却逐年上涨。可是影城自己却没有权利和能力将票房收入划拨到租金方面,使得影城在面对物业和房地产公司责难时,显得那么的无能为力。

“那些抱着得过且过的影城要警惕了,很多地产公司已经表示,今年开始要收紧和严格起来,对于长期拖欠费用的影城要坚决断电、劝退,不会在给这些影城机会,地产公司已经有想法、欲望和能力要自己接下来做。业绩好的影城都会被劝退,更何况是那些长期欠费的呢!”

藉此来看,无论影城是否盈利,就目前总的趋势都有被关停并转的“危机”,地产商和第三方已经越来越加大对电影市场的控制和掌握,在相关部门收紧题材的同时,地产商已经逐步成为电影市场和院线影管公司最大对手。

虽然看起来,地产+影管公司是中国电影市场一个重要的发展支柱,但地产公司对于电影市场的思维和理解方式还是和院线影管公司有太多的不同,这和早些年“煤老板”“热钱”对于电影的影响是有区别的。

用一个恰当的比喻来形容目前国内的三种院线影管公司的生存方式,资本雄厚的犹如三国的魏国、有精明的管理人才的犹如蜀国、占据地域优势的犹如吴国,但仅凭资本、人才和地域优势都不足以在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上稳定立足。

《哪吒》和《烈火英雄》双片轰下六十亿已经足够惊喜,加上之前《扫毒2》和几部进口片,暑期档最终的局面看起来并不那么难堪,但必须要正视和警惕,即便有单片爆发的情况出现,目前中国院线端并不理想,影城能否存续,其命运已经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一起拍电影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