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系专栏作者投稿,作者黑板洞察。
导语
对一家公司而言,名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符合公司定位的名称往往是公司的无形资产,能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效益。一旦发生变动,影响可能不止一点半点。尽管如此,但公司们对于更名依旧热度不减。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从今年2月份到现在共有118家上市公司简称变更,其中不乏教育公司。
而更名的原因也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资产重组完成,主营业务改变或者大股东易主,另一类则是在主业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更突出公司的战略重点。
主营业务变动下的顺水推舟?“原主业+教育”双主业共同发展
2019年4月17日,三垒股份发布公告,拟将公司名称由大连三垒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大连美吉姆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据公司公告称,本次变更公司名称是为了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匹配。三垒股份最早是主营塑料管道成套制造装备及机床研发,2017年2月,公司收购了北京楷德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从此切入了教育行业。
到2018年11月,三垒股份再向教育行业出手并购早教公司美吉姆,转型进入早教行业。自此教育产业在公司业务中的占比显著提升,也由此形成教育、制造业双主业运营的产业格局。
而据公告表示,公司未来将把发展儿童早期素质教育业务作为战略重心,不断开拓新的细分业务领域。从这点来看,三垒股份的更名也确实是名至实归。
除了三垒股份这样转型教育后更名的公司还有不少,2019年2月,亚夏汽车更名中公教育,借壳上市的同时,公司主营业务也已转型教育培训行业。2018年1月,中泰桥梁更名为“凯文教育”,剥离原有桥梁钢构资产,主营旗下两家K12国际学校。5月,汇冠股份更名为“三盛教育”,并变更经营范围,增加教育咨询等业务,全面聚焦于智能教育装备与服务板块……
政策市场被动下的无奈之举?
和这部分公司因为主营业务变更而更名不同,另一大部分教育公司更名则更多的是政策市场环境下的战略转移。
自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以来,教育部等部门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发展出台了一系列规定,要求师资、课时控制等,尤其对提供“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
2018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对提供“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格审查。
2019年7月22日,《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发布,首次从国家层面为校外线上培训定规矩,也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无论是对课外培训机构的严格审查,还是对线上教育机构教学制度的进一步规范,不可否认的是教育机构迎来了最强监管季。
面对悬在头上的监管利剑,谋求新的出路就成了摆在教育公司面前的难题。这个时候避开政策敏感地带,跟随市场热点就成了教育公司的最优选,而更名以符合现阶段业务以及未来展望也就变得合情合理。
品牌升级,开发新业务
2019年1月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进校APP不得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向学生收费或由学生支付相关费用。
进校免费,学生付费的模式被阻断,一起作业、作业盒子等进校类APP的营收模式受到严重的影响。
在校内业务遭遇营收阻力的情况下,这类工具平台也开始转型,从纯工具产品变成全链条教学辅导产品,面向家庭辅导及STEAM学习产品。
2019年7月26 日,作业盒子宣布更名为“小盒科技”。去掉“作业”二字,转身成“科技”教育公司,赶上教育+科技的浪潮,搭上素质教育。
而在去年3月20日,一起作业也宣布更名为“一起教育科技”,“一起”成为一起教育科技公司的母品牌,包括“一起作业”和“一起学”两大核心品牌以及“一起公益”品牌。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全体系教学辅导产品。
迎合环境风向,扩科素质教育
尽管政策在K12学科上面进行了严格规定,但对少儿编程在内的素质教育却多有支持。
再加上技术的进步以及家庭消费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要求也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据睿艺《2018年少儿素质教育投融资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国内素质教育潜在市场规模达1700亿元,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涌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公司也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2019年2月26日,瑞思学科英语更名为瑞思英语,去掉“学科”两个字,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
同样是扩科素质教育,关于更名也各有不同。如果说瑞思英语去掉“学科”两个字是为了拓宽业务范畴,而鲸鱼小班增加“培优”两个字则是细化品牌定位。
7月16日,鲸鱼小班CEO吴昊宣布:鲸鱼小班更名为“鲸鱼外教培优”。这是继2018年3月由“柔持英语”更名为“鲸鱼小班”后的第二次更名。
对于品牌升级,鲸鱼小班CEO吴昊解释,“定位“培优”是因为其教学产品是适合做培优的,公司想从零培养优等生,用母语教学模式。同时将学科分开设立为语文、阅读、社科、科学、写作五个学科,借此给用户留下“素质类培优”的认知。
03 追逐市场热点,进军AI+教育
这边是受限于政策的严格监管,另一边则是紧跟市场热点。
2018年9月27日,流利说赴美上市,在上市前夕,英语流利说更名“流利说”(新集团名:LAIX),押注人工智能概念,强调AI+教育。
流利说创始人、CEO王翌称,LAIX的寓意为 “Life empowered by AI to reach (X) infinite possibilities”(生活被人工智能赋能以达到无限可能)。“LAIX就是说用人工智能赋能AI去实现无限的潜能,无限的可能性。”
相比少儿英语等其他板块来讲,英语口语作为英语教育下辖的细分品类,并不是一个足够大的市场。再加上英语市场也早有新东方等头部公司全系列的英语布局,分割的独立板块的专业性优势将会逐渐被统一的协同优势所取代,未来的英语口语市场前景黯淡。
此次更名去掉“英语”,定位流利说,紧追AI风口,也是为公司未来多元化扩张的奠基。
2019年7月初,流利说正式宣布对旗下产品进行集团化更名,所有产品将统一以公司注册商标“流利说®”为前缀。据介绍,此次更名主要出于商标保护和集团对外形象一致化考虑,产品内容和服务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04 摆脱负面影响,多业务线、多地域经营发展
与上述几个公司业务变更改名相比,同样想通过改名来完成转身的红黄蓝教育,就显得有点尴尬了。
2019年2月11日,红黄蓝教育在其官网发布公告,将集团名称由原来的“红黄蓝教育公司”更名为“GEH教育集团”。并宣布未来将开拓四大事业版图,包括亲子早教、幼儿园、托育中心、家庭及素质教育。兼容并蓄更多的品牌、业务线,拓展更广泛的儿童教育市场。
虽然红黄蓝教育创始人史燕来表示,更名是为了“体现集团多品牌、多业务线、多地经营的新格局。”
但众多网友显然并不买账,大家的关注点更多的聚集在换汤不换药上面。确实红黄蓝经历“虐童案”后,公司品牌影响力和价值一落千丈。再加上“史上最严”学前新政的出台,依靠幼儿园这一核心业务将难以为继,公司急需树立新的形象,转型势在必行。这个时候改名并开拓更多业务线、多地域经营发展就尤为重要了。
结语
有的公司更名是根据自己的业务变化、结构调整,有的则是迎合市场、政策等需求,不管是因何更名,最后的归宿点,都应该是为了企业自身更好更快地发展。
当原有名称已经不再符合公司的定位与发展,更名之后,能够直接清晰地体现公司教育服务主营业务特征,增加辨识度,助力公司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