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
8月22日,央行印发了《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首次从国家政策层面明确了金融科技的定位,即以科技赋能金融,推动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让金融科技公司回归科技,让传统金融机构优化服务,彼此优势互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推动金融行业高速、稳定地发展,已经达成业内共识。
继互联网金融之后,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驱动下,以智能风控、智能保险、智能投研、智能客服等为代表的智慧金融时代已经到来:
2018年12月,蚂蚁金服发布了一款叫“蜻蜓”的刷脸支付产品,同时宣布,这款产品直接将刷脸支付的接入成本降低了80%,并极大地提高了支付的效率和安全性。
2018年10月,微众银行AI团队向IEEE标准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联邦学习标准的提案并获得批准。在不侵犯企业用户数据的情况下,微众银行在国内率先使用“联邦学习”技术(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模式)将小微企业风控模型性能提升了7%,大大拓展了可贷企业的范围。
新一轮金融科技创新浪潮已经在中国开启。
今年6月,创业邦推出“2019金融科技创新企业30强”评选活动,围绕“创新实践、增长速度、融资情况和管理团队”4个维度,经过近2个月的征集报名、调研走访,并综合评审团评审、企业互评和评委评分最终评出了30家最具创新力和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企业,它们无疑是当前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最好参与者和见证者。
以下为创业邦2019中国金融科技创新企业30强榜单:
关于30家上榜企业的数据分析:
1.成立时间分布
30家上榜企业平均成立时间为4.46年,从成立时间来看,上榜企业成立时间主要集中在2014年、2015年,分别为9家和8家;其次是2016年成立的企业,有6家上榜。
2014年,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兴金融业务快速兴起,如网贷、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等行业获得了广泛关注,并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呈现出粗放式增长态势。
到了2016、2017年,整个金融行业由于自身规范不足,风险不断累加,导致2017年P2P暴雷事件频发,倒逼监管层加强金融科技风险管控。从2017年开始,金融科技行业进入到一个相对规范和风险管控的阶段。
数据来源:创业邦研究中心
2.所在地区分布
从30家上榜企业所在地区分布来看,有15家企业来自北京,占比50%,其他上榜企业主要来自深圳、上海和杭州三个城市,分别为5家、4家和3家。
作为中国首都和金融中心,北京和上海有着更为完整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金融基础设施、资本市场投融资、支付清结算体系等相对完善,优势明显。但深圳和杭州作为金融科技后起之秀,近年来也在着力打造自己的金融科技生态圈,深圳于2017年3月在福田区发布了首个我国地方政府金融科技专项政策,规划在五年内将福田区打造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而杭州也在2017年就提出了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的目标,并于今年5月发布了《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专项规划》。
数据来源:创业邦研究中心
3.细分赛道分布
从30家上榜企业所处细分赛道来看,智能风控企业占据首位,有7家企业上榜,占比为23.33%,其次为互联网保险和金融科技底层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分别有5家企业上榜,占比均为16.67%,此外,还有3家供应链金融企业上榜,占比10.00%;
2018年以来,互联网保险尤其是互联网健康险呈现出爆发式增长,除银行业务外,保险行业正成为金融科技又一个重点布局的金融领域。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依靠特定场景切入进行保险销售是互联网保险的一大特点,本次上榜企业中,保险极客、水滴保险商城、轻松保、量子保和微保均属于此类。
此外,基于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险公司、保险中介等提供SaaS系统服务或智能风控服务的保险科技类公司也开始出现,如豆包网和栈略数据。
数据来源:创业邦研究中心
4.最新一轮融资轮次和投资金额
30家上榜企业最新一轮融资轮次主要集中在C轮、D轮,占比分别为40%和23.33%,相对偏后期。在最新一轮融资金额方面,90%以上最新一轮融资金额在1亿元以上,有14家企业在1~5亿元,另外还有13家企业在5亿元以上,整体上看,最新一轮融资金额偏大。
与欧美较为成熟的金融科技市场相比,我国金融科技起步相对较晚,目前整个金融科技行业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为降低投资风险,资本一般偏好投资中后期较为成熟的金融科技企业。
数据来源:创业邦研究中心
5.估值分布
从30家上榜企业估值分布来看,估值在50亿元以上的企业占比为50%,近半数为准独角兽和独角兽企业,上榜企业体量偏大。
数据来源:创业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