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好产业互联网?请先为物品编上“编码”

物品编码有什么用?

QQ截图20190918170431.png

编者按:本文来自亿邦动力网,作者亿邦动力网;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总工程师李建辉最近在不断呼吁企业利用全球唯一标识编码,为物品建立主数据,并搭建可叠加数据的框架。在李建辉看来,全球统一的、开放的、跨行业的物品编码是数字化工业及其全流程互联互通的基因和血液,将会成为传统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推手。

物品编码有什么用?

一辆拉运钢轨车大约有1万个零部件,一架波音737飞机大约有36.7万个零部件,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汽车也有3万多个零部件。根据统计,有缺陷的零部件是汽车工业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全球每年有近124万人死于交通事故,而在造成车祸的十大原因中,汽车零部件普遍存在缺陷,其中很多都是假冒伪劣商品。

应用物品编码技术后,汽车零部件企业可以在本体最初的生产中就把身份标识建立,通过对每一个零部件(配件)进行统一编码,实现汽车整车产品质量安全的全过程控制和质量溯源。一旦出现问题,依托从生产一开始为汽车零部件(配件)建立的统一身份标识,便可以为维修企业和广大消费者提供可追溯的维修配件和服务信息。

建造领域如何及时、有效地将材料、工具交付至正确的建筑工地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亿邦动力了解到,通过采用GS1标准,能够精确识别建筑产品和位置,促进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共享相同的建筑信息,帮助有效监控建造过程,提高施工安全性,优化资产利用率和精细化管理。

在钢材领域,通过将材料唯一标识及相关信息(包含商品条码、生产日期、批次号、捆号、炉号等信息)编入二维条码并激光蚀刻在材料本体上,钢产业系统即可以识别单根钢管或钢材,从而实现了每根钢管或钢材在整个产供销系统使用情况的跟踪、追溯和召回,并在其较长生命周期内获取有关维护信息。

除了记录尺寸、重量、材质、产地等原始信息,统一的物品编码还可以将后续的交互数据进行关联记录。例如物流运输的地理位置及运输时间、商业活动的批次和维修状态等,都可以通过唯一编码成为商品的叠加属性。

在李建辉看来,统一编码就像人的护照:既有着在流通全链条过程中的唯一身份标识,也有着建立唯一身份后的叠加数据记录流通轨迹(出入境签章)。不过,后续的叠加数据记录即使再多,也无法改变其最早的核心主数据。

从这个角度理解,全球统一的物品编码是让一件事物在全生命周期都发挥连贯作用的基础,提高了库存和供应链透明,这对产业带的数字化至关重要。

下一站:商品全生命周期运营

2018年9月,由中国服装协会、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中国服装物联生态联盟正式成立。

亿邦动力了解到,这一生态联盟基于服装RFID国家标准开展工作,推动了国家标准《服装商品编码与射频识别(RFID)标签规范》的发布。据了解,该标准详细规定了服装材质、颜色、款式等信息在RFID标签上的编码要求。

通过编码技术,服装企业可以实现衣物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以海澜之家为代表的服装厂家收发货效率提升200%,人力成本降低50%。

在门店端,服装品牌通过应用RFID芯片使得智能试衣镜成为可能,3D试衣、智能穿搭等成为新的销售模式,门店则不仅能全流程跟进销售数据,还能根据区域用户的购买需求交互定制主推款式和旺销产品。有数据显示,通过参与生态联盟,服装销售门店的库存周转可提升30%,用户流量提升18%,收益提升15%。

在家庭端,通过与服装企业合作,海尔智慧洗衣机可以识别衣物,获知衣物的面料构成及专属洗涤护理方案,从而应用专门的洗涤程序。

以上案例带来的启发有二:一是物品编码并不局限于形式,无论是一维条码、二维条码还是RFID,其内部承载的全球唯一编码信息才是关键和核心所在;二是在未来,企业或许应该更关心产品的全商业生命周期。

以海尔为例,其洗衣机的销售利润也许并不高,但依靠衣联网技术获得的服务黏性和存续的生态链收益远远大于一台洗衣机的销售利润所具备的价值。波音公司等飞机制造企业卖出一架飞机后,购买飞机的机构在飞机的报废年限内都是波音公司的客户—飞机的维护保养和零部件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将由波音公司说了算。

李建辉向亿邦动力透露,这种重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类型的后市场服务,最终利润往往比商品销售的利润更高,这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未来商业的发展趋势。而要做到商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就必须在最开始就做好产品及零配件的源数据编码和管理。

标准化是一道槛

有业内人士表示,产业互联网所需要的数据互联互通,需要能够针对同一个或一类物体在制造企业内部、行业内部、跨企业、跨行业信息应用过程中进行统一表达以及标识寻址。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有了物品编码,但没有统一标准,也就是说如果这个编码由企业自己编制,只能算是企业内部编码,依然无法走出企业闭环系统,实现全行业互联互通和效率提升。

在李建辉看来,从产品生产源头,就应遵循GS1全球标准为每个产品赋予一个全球唯一身份标识,并建立一套基础主数据信息,应该成为产业数字化下的产品标配,也是整个产业实现建设一套完整的、通用的、统一的数据解析及理解体系的核心基础。然而,在当前阶段,工业制造企业还缺乏这个意识,标准的建设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比如,实体对象在不同行业、垂直领域的用途不同,会造成这个实体对象的表达方式不同;不同企业在不同时期建设信息系统的目的及用途不同,会造成了信息表达的差异性;在使用信息时,存在不同的语境、上下文,会对信息的理解产生了影响;企业只能基于自身业务的理解,开发建设满足自身业务发展的标识解析体系,缺乏向社会公开开放数据的意愿和趋势;不同企业信息的存储、表示、应用差别巨大,无法供第三方调用……

目前,大量工业设备没有实现互联互通,特别是使用年限较长的设备,已经不具备智能化改造空间;而已经实现联网的设备,采用的也大多是不同总线连接协议和不同的通讯连接端口设备,无法互联互通。此外,不同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的是不同公司开发的系统,也没有统一的接口进行互联互通。

有物联网网从业人员向亿邦动力表示,目前,我国在面向物联网信息空间的语义理解方面还有许多工作做,尤其是标准化方面,制造企业对一套开放共享的标准有着实际性的需求。

李建辉向亿邦动力表示,GS1数字链接标准可以为企业提供产品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与营销的解决方案。强制标准缺失的问题客观存在,但不影响企业深度推行全球统一编码体系。关键的原因是,编码技术仅是表征,而重要的是物品的源数据和企业经营、管理物品编码的思路,要确保每个产品、每个设备、每个服务在整个供应链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内都是可识别的,从技术上看,基于GS1全球统一的标识标准的解决方案完全可以实现。

标准不统一,可以在未来标准出台后统一;但经营思路的差别,则可能让不同企业在标准统一前就已经拉开差距。这么看,企业或许应该尽早转变思维,从产品源头抓起,看看自己有没有用上符合全球标准的物品编码了。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亿邦动力网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