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南立新,作者南立新。
犹太裔的普利策少年时代丧父,向往美国,因南北战争征兵的机会从匈牙利到美国,却未来得及参战,战争便结束。战后,他定居到圣路易斯,干过各种杂事,后来还做了律师。但因才华出众,遇到恩师卡尔·舒尔茨之后,普利茨加入《西方邮报》,从此一路开挂。
纵观其一生,普利策首先是个成功的商人,这或许是因为他是犹太人的基因,在坚持自己新闻理想的同时,他还是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成功的原因一是他自己行业专家,能够吸引到和培养优秀人才,其次,他在购买报纸股份等关键大事上,头脑敏锐,能够看到商机,迅速拿到好的交易价格和交易方式,此外,在应对报童罢工等事件上,态度坚决,最后成功化解。在遇到赫斯特之前,行业的竞争也是理性的。他积极发起募捐,为自由女神像的基座募集巨款,从而能让女神像矗立在美国。他与赫斯特相爱相杀,在疯狂的竞争中,不惜血本,甚至参与到国际政治中,在美西战争中,两个媒体血拼新闻,甚至影响政治走向。
其次,他一生积极的参与政治,自己也曾当选州议员。在党派竞选时,一直利用自己的媒体,支持或反对某个候选人。美国报业的分党派,看起来100多年前便如此。但最后因此得罪了西奥纳多·罗斯福,后者在任期最后时刻,一直调动公权,试图起诉普利策,定义为诽谤罪。所幸,美国是个法治社会,在对待媒体的态度上,纵是总统,也无法凭空定罪,从而能够让美国媒体成为监督者。普利策和赫斯特展示了美国早年媒体巨大影响力,因为其巨大的传播力,他们可以影响领导人的选举,可以引发战争,但也因此备受诟病。
但王者也都是孤独的。普利策中年之后失明,在黑暗中,对声音极其敏感,对住宿环境要求极为严格。一直坐船周游世界,主要时间在欧洲。他有三个儿子,对两个年纪大的儿子并不满意,最小的儿子最后获得了他大部分股份,管理权则交给了大儿子。最喜爱的一个女儿,却也少年早逝,他因此而设立普利策奖,赞助哥伦比亚新闻学院。他有相伴多年的妻子,晚年却喜欢一个人独处。给妻子的家用,一直要助理记账报销,批或不批的权利,一直在他手上,也因此与妻子不断争执。他一生都不愿参加葬礼,无论是母亲、还是女儿、兄弟、挚友的葬礼,他都刻意回避出席,这或许是源于他对死亡的恐惧。弟弟Albert也是纽约报界奇人,但与哥哥一直无法和平相处,最后自杀离世。
孤独,这是王者成功的代价吗?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