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游戏也要高品质,中国厂商如何拥抱美国市场?

中国游戏如何赚美元?

6a3f069068a5852793f73aa235ba5115.jpg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竞核,作者竞核,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作为游戏大国,美国游戏市场历史悠久,拥有不少享誉世界的3A级游戏厂商,其市场情况与商业机会值得游戏从业者深入研究。

伽马数据近日发布了《2019美国移动游戏市场及用户行为调查报告》,对美国移动游戏市场进行了全面详实的数据分析。

从美国游戏市场的构成来看,主机市场依旧是美国的主要游戏市场。2019年其市场规模仍占整体游戏市场的近一半份额。

但从用户的选择观察来看,移动游戏是美国用户选择最多的游戏方式,其占比远超主机游戏和PC游戏,可见移动游戏在未来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报告中援引Newzoo数据:2020年,美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预计达133.7亿美元,增长11.8%,增速有所回升。

从全球占比来看,近几年美国移动游戏始终保持在17%-18%的水平,发展较为稳定。在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参与竞争,能够为中国移动游戏发展带来一些有益的经验。

轻度游戏也要高品质

在伽马数据发布的报告中,英法德三国市场作为对比项,与美国移动游戏市场进行了一系列关于用户偏好、付费意愿等的比较。

同为发达国家和成熟市场,各自的移动游戏状况也有许多细节和品类上的不同。

在3A大作的熏陶下,即便在移动游戏领域,美国用户对产品品质要求也较高。他们更加注重玩法、画面、故事题材等基于游戏本身品质的体验。

从产品层面来看,相较于英法德三国用户,美国移动游戏用户更为喜爱休闲益智类、文字类、消除类、模拟经营类等轻度游戏。

2019年美国TOP100移动游戏产品中,轻度游戏占比近六成。

典型的游戏是《Candy Crush Saga》,2012年上线至今,始终排名美国移动游戏畅销榜前列,年流水也保持着增长的趋势。

老游戏长期霸榜的反面,2019年美国移动游戏市场缺少具有拉动效应的新产品,对比近三年美国移动游戏流水TOP100产品重合度,2018年与2017年为75%,2019年与2018年为78%。

在这种情况下,2019年用户规模增长率跌至-5.1%。伽马数据预计2020年这一情况将有所好转,增长率会回升至2.7%。

总的来说,美国移动游戏市场头部产品迭代缓慢,新产品冲击头部梯队难度较高。

中国游戏在美国

2019年美国移动游戏市场依旧以本土产品为主,数量占比37.0%,流水占比45.0%。中国有多款移动游戏进入美国流水TOP100中,流水占比20.1%,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位。

这与2018年上线的《PUBG MOBILE》《Rise of Civilizations》《AFK Arena》等产品关系紧密。

根据Sensor Tower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3月份,《PUBG Mobile》海外收入达到6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3亿元。

中国出海产品中,SLG游戏撑起了一片天。2018年美国移动游戏流水TOP100中,中国SLG游戏数据高于美国本土游戏。《王国纪元》《COK》这两款SLG游戏最高创下了全球单月3亿人民币的记录。

2019年,美国流水TOP100中,中国产品流水份额增长较为明显,涉及的游戏类型也有所增加。消除类、RPG、休闲益智类、棋牌类等类型开始占据一定份额。

尤其是放置类,美国市场份额的大部分几乎都由中国企业获得。2019年,莉莉丝的《剑与远征》(AFK Arena)、心动网络的《不休的乌拉拉》等放置类游戏相继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伽马数据(CNG)出海移动游戏测算榜显示,2016年上线的《放置奇兵》在2017年进入测算榜top50,到2018年,其排名上升到了第11位。

怎么才能赚到美国人的钱?

美国移动游戏市场的增长空间,将使之成为中国移动游戏出海的重点对象。那怎么才能在美国市场分到一杯羹呢?

从付费习惯和硬件来看,相较于英法德,美国用户付费意愿更高,且在各项付费模式中,对虚拟货币的接受度最高。在游戏付费点设置时,应更多围绕虚拟货币设置付费闭环。

根据美国智能手机品牌分布情况来看,TOP10手机品牌中有53.9%使用苹果系统,45.3%使用安卓系统,美国苹果系统用户居多。调查数据显示,美国苹果用户女性占比更高。

从游戏品类来看,数量与流水均处于增长的射击类和放置类移动游戏,是中国游戏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点。

卡牌类则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品类。因为卡牌类是中国厂商擅长的游戏类型,而这一品类在美国市场流水的占比达5.3%。

目前美国卡牌类游戏尚未有中国企业涉足,今后大可以与美国本土厂商一战。

正如上文所阐述,美国移动游戏市场常年出现在畅销榜前列的产品几乎相同,意味着美国用户的高付费意愿,更局限在玩家熟悉的游戏,对新产品的接受程度则比较低。

为了突破这一局面,除了产品创新,在买量和营销方面下功夫,也许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道路。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