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蛛丝马迹

关注
在这风云四起的一年中,我们也同样捕捉到了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些线索。

图虫创意-799658614915596396.jpg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周天财经,作者周天。

距离 2020 年还有半个月不到的时间。

年终岁尾,回顾和总结刚刚过去的一年是题中之义。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历了建国 70 周年的举国欢庆,见证了男篮折戟、女排夺魁的两重悲喜,也亲身感受着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

在这风云四起的一年中,我们也同样捕捉到了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些线索。

01 前沿技术到了影响社会的关键阶段

《奇点临近》的作者,著名未来学家库兹韦尔认为整个人类在 20 世纪 100 年的进步,按照 21 世纪的发展速度只需要 20 年就能完成,他将这种指数级发展的规律称为加速回报定律。按照他的预计,在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超越目前人类智慧的智能就将出现,人类将迎来所谓的「奇点」。

尽管对于奇点是否存在,以及奇点的到来时间业内存在争议,但对于技术的加速发展已共识。

踩在新十年的关口,我们发现,最近百度沸点发布的 2019 年度科技热词中,AI、5G、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登上榜单,考虑到榜单上还有智能家居、机器人、刷脸支付、AI 寻人等和 AI 强相关的科技应用,今年称得上是人工智能抬头起势的一年。

这说明,公众对于前沿技术的关注程度正在升温,智能革命的风暴已经到来。

2017 年 3 月,「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 7 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到 2030 年,中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突出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发展人工智能成为一项重要的国策。

2018 年和 2019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都强调了要推动人工智能的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集群,帮助传统产业升级。

今年 10 月,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集体学习,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也开始和 AI、云计算一样,被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

中国历史上,前沿信息技术如此频繁地被顶层设计提及、并纳入战略规划,尚属首次。

随着人工智能成为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下一幕」,互联网产业也在发生着从「轻」到「重」的变化。过去一年,微软股价连连攀高,Azure 拿下五角大楼 100 亿美元的「超级大单」;百度在今年升级百度大脑 5.0,将其打造为软硬件一体的 AI 大生产平台。中外的科技巨头,都在为技术赋能产业提前布局。

最近,管理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了一项名为《未来系统》的研究报告,通过收集全球 8300 多家企业在 IT 技术应用以及 IT 技术在企业流程中的渗透情况,埃森哲发现,对 IT 技术应用程度更高的企业,较后进企业的营收增速要高出两倍以上。报告预计,如果后进企业还不做出改变,到 2023 年与突出企业的年收入差距将扩大到 37%。

3.png

结论是明确的,前沿技术到了影响社会的关键阶段,以 AI 为代表的智能技术,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02 向技术和创新要红利

在今年的沸点人物榜单上,周天财经还注意到一个小趋势,袁隆平、屠呦呦这两位科学家,还有华为掌门人任正非登上了榜单,而我们在翻阅历届榜单后发现,2019 年是第一次有科学家、企业家大规模上榜。

两位科学家今年都已是 89 岁高龄。袁老在 2015 年卸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一职后,他仍然以研究员的身份每天坚持「上班」,继续为中国杂交水稻的事业贡献力量;屠呦呦作为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今年带领团队在青蒿素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也一直致力于让中医药研究成果走向世界,被 BBC 称为「20 世纪最伟大科学家之一」。

企业家任正非,因为 5G 和中美贸易摩擦在今年频频奔走。面对美国的贸易制裁,任正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企业家的魄力和格局。

这些科学家、企业家早已在各自领域荣誉等身,取得了常人所不能及的成就,他们在今年一齐成为舆论焦点,也印证了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国民群众对于科学研究、对于技术应用、对于国家的硬实力,变得前所未有地关注与重视。

这无疑是一个好的趋势。

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内外部环境,第三季度 GDP 增速降至 6%,1~11 月中国对外出口较去年全年下降 10.2 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速下滑、人口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种种迹象表明,改革开放走过四十年,曾经的市场红利、人口红利、政策红利都已经得到了比较充分地释放,接下来想要继续增长,怎么办?

一定是向技术要红利、向创新要红利。

今年 8 月,《自然》杂志上刊载了一篇分析中国 AI 发展水平的文章。文中引用美国数据、技术和公共政策交叉研究智库发布的中国、美国、欧洲 AI 实力对比的报告,报告显示,美国以 44.2 分的综合得分排在首位,而中国以 32.3 分位居第二,同时突出了欧洲接近 10 分。

中国在 AI 技术发展上有两大优势,一方面,中国公司对于 AI 技术的应用和落地非常积极,另一方面,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看,为 AI 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数据。

二在学术影响力上,微软学术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作者在最顶级的 10% 高引用论文中提升了 10% 的占比,在 2018 年达到了 26.5%,已经接近了美国的 29%,并且美国的占比正在下降,如果这一趋势能够继续保持,中国 AI 论文的引用水平将在未来几年内完成对美国的超越。

中国,将第一次有机会在技术革命浪潮中,扮演引领者的角色。我们必须把握住机会。

谈到新旧动能转换的话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黄益平教授曾表示,现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要靠创新,但是「金融跟不上」,原因在于以擅长创新为主的企业,大多是缺乏财务数据、又没有抵押资产的民营企业,他们从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获得融资,也就不容易发展壮大。

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回到金融机构的技术创新——用 AI、大数据等技术来判断小微企业的「靠谱程度」,把传统模式下没法做、做不了的业务变得可行。

03 关键词看动向

风起于青萍之末。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年,国民群众的「大国意识」正在悄然觉醒。这种大国意识不仅仅体现在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更体现在,人们对于国家崛起的底层逻辑也开始有了共同认知。

大家都在搜什么?关心什么?根据百度沸点榜单的搜索排行显示,AI 不仅在科技热榜中登顶,同时还出现在了「年度关键词」榜单上,袁隆平、任正非也出现在了「年度人物」的榜单上,说明国民真正意识到,经济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底层科研,依靠重视研发的中国企业。

巧合的是,最近谷歌也发布了一份年度热搜词榜,美国热搜前五名里,第一名是迪士尼新出的流媒体服务 Disney Plus,紧随其后的有三位体育、娱乐业的名人,还有飓风灾难,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美民众目前所关注的时事口味。

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未来。新一年即将到来,我们几乎可以确定,新技术、新商业、新机遇将在每一个人的搜索框里占据更多席位。所谓见微知著,中国经济动能的切换进程,也将继续在民意中被记录。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周天财经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