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创业邦未来100商业峰会暨2019创业邦年会在北京四季酒店举行,获得创业邦“2019中国年度创业人物”奖项的微芯生物创始人、董事长、首席科学官鲁先平发表了主题为《为什么要进行创新:为满足患者需要》的演讲。
犀利观点如下:
1、我们希望为患者提供价格可承受,具有创新机制的治疗药物;
2、医药领域成功创业必备的三个素质:科学的远见,对新技术坚定不移的信心和足够的人格魅力;
3、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关系人命,应立足于科学,而非政治、宗教、商业利益。
以下为鲁先平演讲实录,经嘉宾确认:
特别感谢创业邦今天把这个舞台留给了我们医药行业。过去出现在这个舞台上的基本都是互联网企业,互联网是以月计算生命的;而我们医药行业是用年来计算的。互联网充满了激情,而我们必须理性、必须坚韧。
为什么非常感谢创业邦给这个机会呢?事实上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看到了太多对行业从业者的描述,或者是描摹我们的肖像,并不是真实的。我希望我通过这次简单的分享能够改变大家的看法。
新药意义:满足需求,让患者可承受
我只举一个例子,可能每个人都看过《我不是药神》,但其实这个电影,对整个医药行业的价值观的理解是扭曲和错误的。
首先这个行业是受特殊法律来管控的,包括《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法》、《专利法》等等。其次,这个行业的研发投入非常大,往往占到销售收入的20%以上。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不是能赚多少钱,而是要研发出好的药物和技术去帮助患者。我们永远处在矛盾和痛苦中,政府鼓励GDP,而我们关注的是生命能不能救治;当我们对GDP贡献相对小的时候,我们会被忽略。
这意味着如果在5000个化合物中,你有可能经过10年、投资10个亿后发现一款新药,这就是我们讲的概率。新药的研发过程充满风险,而所有失败的风险都是这些企业家、股东们、员工们承担,它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
但是,当一个新药成功上市之后,政府的支付体系要不断砍价。之前刷屏的医保谈判中,有的药品价格已经被降到吃一片药的成本和自来水一样。那么,它具备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吗?
很多人质疑,但没有人提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叫我大侠,可能只有我一个人敢去问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希望这个行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年老的时候能够得到正确治疗的药物吗?我们要问这个问题。
过去40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最大的收获是具有选择权,可以按照我们的兴趣做事。当时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一领域,其实更重要的是在我成长过程中看到我的一个玩伴,他在20岁时发现患了肝癌,从发现到去世只有不到三个星期。这种案例会促使我们选择我们要学什么,用我们所学所成去帮助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在医药领域创业。
当然这一路走来,从大学到博士、博士后,我学习了很多,包括专业知识以及怎么融资、组建商业团队,因此我们也具备创业的能力。
同时,反观中国经历了40年改革开放,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很多领域我们和国际的差距缩小了。但在医药行业,我们的差距仍在加大,我们的行业仍处在仿制药阶段。这也是什么我们要去创业的原因。
我们看这个图,左边可以看到,过去20年中美国的肿瘤死亡率是在下降的,因为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很多必要的医学手段,包括新药物的应用和医疗保险,无论是政府还是商业保险的覆盖。
反观右边的图,过去10年中,我们的肿瘤死亡率在增加。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面临很多的问题,环境污染、雾霾、水污染。同时我们在健康的生活方式、新技术的应用、新药物的出现和医疗保险等方面都相对缺乏。
我想这个图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警钟。我们都很熟悉仿制药,包括在药店经常可以买到。仿制药满足了我们基本的医疗需求,比如发烧、头疼等。但是目前仍然有80%的疾病不能得到根治,因此我们需要去做我们称之为原创的新药。因为它是新的机制,它能改变治疗,虽然它非常难,且起码要10年的时间。
同时,美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平均在66%左右,而中国患者5年生存率为30%左右。所以需要药品来解决问题。
我们第一个获批的药物西达本胺,它的适应症是非常恶性的T细胞淋巴瘤。美国FDA也批准了两个适应症相同的药,但它们的价格分别是一个月14万和28万,如果不幸得了这个肿瘤,谁能够承担起治疗这个费用?而我们疗效比它更好,价格却只有它的1/10。
这是我们18年前在圣地亚哥普林斯顿有这么一帮人聚集起来,回到中国进行新药研发的动因之一,我们希望为患者提供可承受,即价格可承受的,具有创新机制的治疗药物。
医药创业的艰难与成就
当然,这个想法出现在18年前,正是热血沸腾的30多岁,想起来很容易,但实际上非常天真。因为中国的经济环境、我们的很多政策并不是为创新设立的。因此像药品注册管理法、税收体制等,都不能满足创新诉求,我们一路走来是很辛苦的。
大家知道,在实验室,大学和研究所的教授们做科研,科研是“把钱变成纸”的过程。但是创新是“把纸变成钱”的过程,非常难。
我们再来直观地感受下这个行业的创新挑战有多大。实际上,你在实验室做任何的研究都可以交出答案,比如写文章或者做会议报告,我们称之为100%成功;但这些实验结果在动物中能得到验证的只有7%,最后能成功上市的药物只有1%;而成功上市的3个药中只有1个能取得商业成功。
这个行业看似美丽,实际非常辛酸。当年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风险,我们必须有核心技术。因此我们建立了化学基因组学的核心技术,这个核心技术在2013年作为项目参与方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总结下来,要在医药领域成功创业必须具备三个素质:一是需要有科学的远见,提前十年的时间去预判市场对产品的需求,这个远见不是每个人都会具备的;第二,要对新技术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但对技术的坚信一定不能变成王婆卖瓜,要懂得客观、理性的评价它;此外,要有足够的人格魅力把投资者、股东、员工团结起来,跟你一起走十几年,因为一个人成不了事。这些因素确实是区别于其他不同行业的。
下面分享下我们第一个上市的产品西达本胺。从2002年我们设计发现这样一个分子,到获批上市,一路经历了12年的时间。12年中,我们有将近5年的时间在国家药监局等待批准。这意味着什么?可能这5年间有很多病人无药可治死去。因此这需要我们不断去改革。
2015年3月我们开始销售,4月《华尔街日报》就写了一篇文章,报道这是中国第一次由技术创新带来产品创新的中国制造。此前,中国制造对国外很多人来讲就是服装、鞋帽、小五金、出口面料等。
对于通过很高的技术壁垒发现全新的分子,而且产生治疗效果的产品,其实国家也非常重视。到了5月,新闻联播头条整整播了4分钟,介绍这样一个药品。
我不想吓到大家,但还是需要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是一个PET-CT扫描的结果,我们用一种代谢非常短的同位素标记葡萄糖吸收,因为淋巴是贯穿全身的,肿瘤又增长很快,我们可以在这些地方看到的黑点就是肿瘤在全身扩散。这个病人在过去已经经历了16次的各种放疗、化疗,治疗全部失败。
微芯生物典型案例展示
但在我们的临床研究中, 12周之后他全身的这些大黑点后面整个就消失了。其实这就是我们在12年过后最欣慰的一天,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个画面,真正感受到可以通过团队的努力、科学的努力去帮助患者。
作为中国医药历史上第一个原创新药,我们也受到了国际上广泛的关注。无论是英国皇家化学应用联合会,还是美国化学会,都邀请我们对这个药品进行综述。
尤其是2017年,美国药物化学年鉴把西达本胺分子选为一个学习案例。过去所有学习案例都是美国FDA批准的药物,但我们还没有被FDA批准就登上了封面和封底,我们团队是非常自豪的。
西达本胺在上个月刚刚获批对乳腺癌的治疗,这是全球第一次证明这样一个独特的机制能够对乳腺癌有效。这个文章已在《Nature》、《柳叶刀》上发表,我们在这个领域中能通过全新的机制,让这些晚期复发的患者获益,给病人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初心:立足于科学,而非政治、宗教、商业利益
我们刚才谈到,这个药上市之后我们的定价仅仅只有美国同类药品的定价1/10。后面我们很快纳入医保。但我们必须看到一个现实,中国的医保现在只覆盖大概50%-60%,其他的患者还要自费。
我们过去对低保户完全免费,只要是民政部(认可)的低保户得了这个病,我们不要他花一分钱。西达本胺上市之后的这4年间,我们向低保和低收入患者捐赠了价值近3亿人民币的药物去帮助他们。
18年走过来,我们不像瑞幸咖啡那么幸运一年就上市了。
当年,我们带着团队和资金回到中国创业,中国创业板不开了,对资本市场来说没有退出机制,因此没有一个投资者愿意去投需要亏损10年才有可能获益的产业形态。我们必须通过砍自己的工资,调整商业策略,包括2008年我再次带头掏出我自己的钱,才让其他投资者跟着我完成了第二笔投资。
当然由于我们过去10年整个项目的推进进程,引起了国内外对我们的高度关注,后面大家看到医药投资的高热度,所以我们后面融资非常容易。
我们这一帮海归团队,从最早的自有资金,有18年前投我们的淡马锡、软银,在最困难的时候有国家863计划对我们项目的支持,通过这个模式,真正让中国的产业,本土医药的核心技术能力建立起来。那么,中国一个很小的企业如果可以原创成功,为什么你不能,这是我们对整个行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和示范作用。
当年有一本杂志叫《IT经理人》,大概是在2003年~2005年期间,写了一篇叫做《创新药真相》的封面报道,里面提到微芯生物在中国能活下来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当然这句话他说对了,今天像微芯生物这样的原创企业在中国仍然是非常少,屈指可数,我想这是整个产业的环境所带来的改变。
过去我们确实也得到了很多政府、领导们对我们的关怀,到今天公司大概有600人。其中,深圳是我们的集团总部和研发中心,成都是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北京是我们的临床开发中心,上海是商业中心。我们的行业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需要有厂房,过去我们都非常顺利地建好。
我们关注的是肿瘤、代谢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都是我们研发的方向,在此我就不做具体的分享了。
中国明年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大概有20%人口进入老龄化。因此,中国未来的医保负担是非常大的。习总书记也提出中国未来怎么能够打破国外的垄断,开发老百姓用得起的药,并提出了2030健康中国计划。
为什么要提呢?美国GDP的15%-20%用于医疗健康,中国是6.4%,中国和日本、美国在人均医疗费用、人均用药水平的差距是10倍左右。这就意味着未来我们要做很大的努力,同时也是创造了非常好的市场机会。这就是今天为什么投资者蜂拥进入这个领域的原因。
同时,过去证券注册法不允许企业有未弥补亏损,因此创新企业一般只能去美国纳斯达克,到去年港交所、今年科创板的制度解除了这个制约。这种制约一解除我们可以发展得更快、更好。
最后,我们将永远记住一句话,也是微芯生物所有员工进入公司第一天要学习的理念:“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关系人命,应立足于科学,而非政治、宗教、商业利益。”
当年,美国有一款紧急避孕药,美国药监局希望批准这款药成为在超市可以买的OTC药物,因为社会面临一个选择是,要不让美国高中女生们使用紧急避孕药,要不就让她成为单亲的母亲。但美国是新教国家,不允许堕胎,因此科学与政治、宗教争斗了五年,最后科学胜利了。我们谈到宗教,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有自己的药物,是不是这些药真的治病救人,大家一定要开动脑筋去想一想,不要去迷信。同时,我们做医药首先是为了治病救人,其次才是合理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