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微信公开课PRO的开场,是一群人在玩一个小游戏:「微信期末考试 谁是头脑王者」。这是微信公开课和头脑王者小程序共同奉上的一个开场秀。
在场的大多是微信开发者或微信内容创作者,大家扫小程序码进入,自愿选择加入南方队或北方队,匹配成功后就可以开始答题。虽然这是公开课正式开场前的一个等待,但我感觉两支队伍能玩一天。
相比起其他活动开场反复播放TVC或者是一些贺词,微信公开课的开场向来具有独特的微信气质,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张小龙的气质。
去年的微信公开课开场等待,印象里是《In my secret life》 的单曲循环。这首歌是格莱美终身成就奖获得者Leonard Cohen 里奥纳德·科恩演唱的,这首歌也是当时微信7.0改版上线后的开屏音乐。
关于里奥纳德·科恩,知乎用户小咖说,人们总是惊讶于他的沧桑和深情,因为当这些美妙的旋律灌入耳膜时,所有人都忘记了,他一开始其实是个诗人。
所有伟大歌手的底色,其实都是诗人。就像所有伟大产品经理的底色,其实都是思想者。
去年,张小龙四小时的马拉松式演说,给人一种难得的真实。在互联网圈动辄谈数据、谈资本、谈赋能的时候,有个人突然和你谈社交的起源,谈一个产品的底线,心境就像王阳明说的那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我在《张小龙,朴素的英雄主义》一文中说,某种程度上,微信只是做了一件简单的事情,就是把原本该有的标准回归给用户。和微信相关的slogan,比如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微信公众号所推崇的「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这其实就是一种朴素的英雄主义。不管现实是海阔天空,还是千疮百孔,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要面对的宇宙。
今年张小龙并没有出现,而是把舞台交给了他的同事们和微信创作者。不过他发来的一个短短12分钟的视频,还是刷屏了,就像互联网产品界的春晚。
「宅男」张小龙说,「其实我是故意不来现场的。记得第一次公开课,我提到说,参加各种会议可能是很浪费时间的。」
「微信从来没有开过发布会。我认为,新版本的启动页,就是微信的发布会。」
他谈到隐私的出让,信息获取的被动,社会关系的扩大和复杂,信息传播的快速,信息选择的困难、信息的多样性,搜索的困难。
关于演讲原文,早就不必赘述,在刷屏的时候,想看的人自然都看过了。
张小龙用「隐隐的不安」、「诚惶诚恐」、「反复思考」、「人性使然」、「局部」、「失误」、「缺失」这样的词汇,来描述他对于社交和内容的思考。
在研究生导师向勋贤眼中,张小龙是一位「不爱说话,喜欢捣鼓电脑,喜欢睡懒觉的年轻人。」
无数复盘张小龙经历的文章都提到上述这一个细节,只是在不停的复盘过程里,文章直接省去了是哪个老师的评价,然后意思可能就变成了在所有老师眼中,张小龙是一个「很闷」的人。
但可以确定的是,微信上线那会,张小龙在社交媒体发布过他的一小段独白:「这么多年了,我还在做通讯工具。这让我相信一个宿命,每一个不善沟通的孩子都有强大的帮助别人沟通的内在力量。」
这么多年了,产品经理张小龙身上还可能始终还保留一个没有被时间所改变的身份:一个「诚惶诚恐」的「宅男」。
但不social就不会有洞察吗?
出生于1976年的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在2012年和2016年相继出版了《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在更长的时空范畴内,对人类演化史进行了自成体系的叙述。
吴晓波频道之前有篇文章介绍,尽管对新科技革命深信不疑并充满了巨大的期待,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赫拉利竟从来不用智能手机。在中国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有读者问他:「面对这些挑战和惨淡的未来时,我们,这些普通的民众,到底应该做什么?」
他回答说:「你应当少接收一些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赫拉利坚持每天花两小时冥想,在他看来,「智能用于解决问题,意识用于感知事物,如痛苦、快乐、爱与恨,这两者并存于哺乳动物。」
张小龙和赫拉利在一定维度上,有着共同的哲学和心理学交集。所不同的是,赫拉利以「深刻」的洞见研究历史,张小龙用「简单」的产品让历史发生。
本文(含图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布,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