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锌刻度,作者陈邓新 孟会缘,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眼下,正值全民防疫关键时期,个人宅在家减少外出频率、在线办公两不误,企业也顺势放缓发展节奏。
不过,这就十分考验现金流的承压能力。面对困境,有的公司抗压能力强,有的公司力求寻找新出路,还有的公司则选择“裁员自救”。
2020年2月9日,处于持续闭店状态的北京“K歌之王”,宣布与全部200余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倘若30%员工不同意则破产清算;次日,新潮传媒复工第一天宣布裁员500人,占总员工数的10%,高管集体降薪20%。
个别企业宣布裁员,无疑为相关职场人带来了隐忧。不过在更多人看来,这种“节流式裁员”是短期应急行为,也是在危机之下寻求一线生机。
为了“活着”开启的疯狂裁员
元宵节前夕,那个受疫情影响关闭堂食后,直接断言自己“现金流撑不过3个月”的餐饮巨头西贝莜面村,其掌门人贾国龙再次发声,称已“绝处逢生,否极泰来”。
因为得到了浦发银行4.3亿元的授信,再加上逐渐开放外卖业务,西贝度过了眼前这个难关。
不仅如此,据媒体报道,全聚德、便宜坊、萃华楼等多个老字号餐馆,眉州东坡、木屋烧烤等连锁餐馆都推出了送餐业务。还有数据显示,外卖已成为不少餐馆最主要的营收来源。
这边是找到成功走上新生之路后发信遥祝员工欢度佳节的西贝,另一边却是宣布要在北京复工前一天裁员的“K歌之王”——2月10日,曾因王思聪一夜消费250万元而广为人知的北京“K歌之王”,再次因与全部200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引发广泛关注。
与餐馆类似,KTV也是线下人群聚集的主要场所之一,原本节假日正是其盈利创收的大好时机,但受疫情影响,因持续闭店状态给公司现有财务带来巨大的压力,又不似西贝那样找到另一条发展道路,难以为继之下,于是选择宣布与全部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不能开源的情况下,最直观的选择自然是节流。而眼下想到这一点的,不仅仅是被众多网友调侃为“鼠年开工第一裁”的北京“K歌之王”。
就在新潮传媒复工第一日,CEO张继学在员工大会上宣布,涉及公司的销售、开发、服务等部门,将裁员10%,减员规模为500人左右,其中包括20名管理干部,而剩下的高管也集体降薪20%。
作为一家专注于家庭消费的社区媒体平台,新潮传媒触达全国100个城市,共有60万部电梯智慧屏,电梯、社区广告是其最主要的业务阵地。单从公司体量来说,规模已不算小。
而面对此次发展大考,在张继学看来,裁员与降薪是自救之举,“只有企业壮士断腕,努力活着,才能保证剩下的员工不失业,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活着’已成为大多数创业公司的最大目标。”
的确,不仅是上述企业及其所在行业面临如此困境。无论是泡汤的春节档、消失的情人节档,还是全面停摆的旅游业,亦或是旅客量断崖式下跌的交通运输业......疫情之下,不少行业都受到了冲击,相关从业企业自然需要找到一条新的生存之道。
在个别企业看来,为了“活着”,裁员就是可选择的一个主要手段。
断臂求生的是与非
事实上,裁员并不是洪水猛兽。
首先,酒店、餐饮、商场、影视、KTV、网吧、健身房、旅游等行业固然会在短期内受到冲击,譬如2019年春节全国总旅游人次4.15亿,收入为5139亿元,而2020年春节旅游收入同比下滑也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这些行业短期经营困难,在找不到其他新生路之时,裁员也是不得已的行为。但一旦疫情结束、行业迈入恢复期,招人也会随之而来。
张继学就在朋友圈表示:“任何一次萧条,都是自我发展,或追赶对手,或超越对手的好机会!所以,好企业,更容易成于萧条!兄弟姐妹们,蹲下,是为了更好地起跳!”
换而言之,节流式裁员只是短期行为,是给企业一个喘息的机会,从而在未来释放更多的工作岗位。
其次,为了适应环境不少公司做了自适应调整,将业务从线下搬到线上,有的工作岗位也进行了转移。
譬如餐饮从堂食转为外卖,服务员可能就减少了,但外卖员可能就增多了;线下培训转至线上,清洁阿姨可能就减少了,但IT维护可能就增多了;甚至探索更为有利可图的新业务或者回归主业,也需招募人手。
一名资深HR告诉锌刻度:“转移式裁员,可视为社会内部的一种优胜劣汰,对社会的进步大有裨益。”
此外,监管层也在积极努力,通过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方式搭一把手,降低裁员的可能性。
人社部表示:“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
据企查查统计,已有十余个直辖市、省份出台针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涵盖,北京、上海、重庆、湖南、四川、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西、山东等。
以北京为例 ,纳税困难的中小企业可依法办理延期缴纳税款,最长不超过3个月;不裁员、少裁员的,免收2月份房租;积极推进拟上市公司IPO、新三板创新层企业申请精选层辅导验收工作……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执行会长张竞强表示:“当前仍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很多中小企业还不能正常开工经营,但有效的政策措施可以帮助企业‘尽量止损’,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不少企业也在响应号召,尽量自救以共克难关。
“停工损失很大,不过暂时没有裁员的打算。”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的一家玩具工厂企业主告诉锌刻度:“一个做内衣厂的朋友转型做口罩,我也想试试,结果发现没有这个条件,哪怕不是医护级口罩也不行,主要是没有可以改装的生产线,但护目镜可以,玩具里面本来就有儿童护目镜这个种类,已经去开模了,模具一到就可以小规模复产,挺过去的希望就很大了。”
危机之下也有新希望
面对部分企业“裁员自救”的举动,虽然不少人在微博、知乎等平台上,提出“新型肺炎对2020年就业影响最大是什么”、“开年后找工作会不会更难”、“部分公司裁员会不会引发裁员潮”等疑问。
不过,在更多职场人眼中,这种做法也无可厚非,“短期内的裁员行为让公司存活下来,等困难过去,情况肯定会慢慢好转。”
某互联网公司在职员工袁茵就告诉锌刻度,哪怕她所在公司只发基本工资,也会和公司共同进退,“大劫之下,公司面临的压力必然会顺势传导到员工身上,不管是公司老板,还是高管,或是员工,其实大家都是命运共同体。”
面对2020年,有人曾怀揣无限期许,渴望顺利开始新一年的奋斗。曾就职于某传媒公司的王奇,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才赶在年前辞了职。
疫情的突然爆发,虽然让王奇暂时打消了找工作的念头,但他仍然对之前的想法深信不疑,“困难只是一时的,就算现在有一部分公司正在裁员,等缓过劲之后,它们肯定还是缺人需要再招。”而现在要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待在家里,等待疫情过去的同时,也修养一下身体,为疫情后找工作做好准备。
不得不提的是,疫情其实也给电商、快递、生鲜等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让不少职场人在现阶段就看到了新的就业机会。
就拿快递来说,尽管目前各大快递公司已全面复工,但需求爆发带来的“用工荒”问题十分显著。京东物流就正面向社会招募包括仓储员、分拣员、快递员等职位在内,超3.5万个正式工及临时工,以填补用工缺口。
对于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口罩、防护服需求缺口,不少纺织服装类企业就迅速改换生产线、临时获取资格转为生产口罩、防护服。生产成本较之之前更低不说,还不需另外招工,短期内不愁销量,还能为防疫做贡献。
从这个角度来看,暂时的困境非但不是危机,对某些个人和企业而言,更大程度上意味着一个新希望。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