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组“求复拍”负重前行,手续复杂、制作成本增加百万

在疫情还没彻底解除的情况下,剧组仍然处于“有限复工”状态,层层报备、成本高企,造成一个项目的沉没成本尚难以估计。

图虫创意-472548365189382257.jpg

编者按: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传媒内参,作者温静,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国内疫情虽然已经基本平息下来,但是各影视制作机构的复工行动依然可以用“缓慢”来形容。一方面,部分项目经过层层审批已经恢复小范围开机,另一方面一些项目仍然等待开机,而此前处于筹备初期的项目被遥遥无期的推迟。

疫情对影视行业的影响是“蝴蝶效应+长尾效应”

受疫情影响,影视项目从拍摄到后期,从孵化到筹备,各个环节都受到疫情影响,预算外支出大幅增加,演职员劳务、演职人员食宿、场地及设备租赁等费用,停工期间基本都要照常支付,造成直接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的提高,这些都形成了一个项目的沉没成本,对项目制片人来说这是一段很难熬的日子。

时间被打乱需要重新规划、财务预算调整或支撑不足、演员档期难调等,都是拖慢影视项目复工的因素,在这些新的约定被重新确定下来之前,过会、沟通、改法律合同等繁杂琐碎又十分重要的工作,都需要时间。看来,疫情对影视行业的影响是“蝴蝶效应”。

停工每天像被“割肉”,复工后成本继续增加

此前,有媒体报道停工剧组一天“撒钱”50万,让我们看看记者经采访了解到的具体例子。

比如,新剧《走起!我的天才街坊》于2019年11月28日开机,受疫情影响,剧组于1月28日全面停工,全组人员在剧组驻地待命,停工期间必要的支出费用日均为20万元。经过审批,3月3日剧组开始复工,新增制作成本700万元。

另一部新剧,《温暖的味道》于2019年9月19日开机,春节前已完成90%拍摄任务,2020年1月23日因疫情大部分人员离组。停工期间仅维持最低限度人员、房租及摄影棚租金等必要支出,新增制作成本100余万元。这些还不包括部分复工后,为配合疫情防控,很多场景的使用、演员的进出组等无法按照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安排,间接也会造成部分资金成本的增加。

有限复工有原因,层层审批有点让人“头疼”

为最大限度降低损失,赶进度、赶重大播出节点,很多剧组想办法对项目进行了调整,并按照要求递交复工各项材料。但是,由于一些剧组是在外地拍摄,有点人生地不熟,与拍摄所在地的有关部门沟通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成本。很多地方也是谨小慎微进行“有限复工”。

有制片人表示,“我们根据剧组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严格的防控措施,给各级政府、公安机关、卫健局、文旅局、人口防控办公室、产业园等近十个部门提交了复工申请,签署疫情防控承诺书,才保证了剧组进棚拍摄。”

赶进度、定演员,仍然是影视项目顺利完拍的关键

近期,有影视公司负责人表示,如果疫情控制住,在2、3月可以复工,还是可以把工期追回来的;如果要到6月才能全面复工,整个影视行业减产三分之一都是乐观估计。赶进度,仍然是拍摄中的影视项目“不流产”的关键一环。

什么样的项目最需要抢时间?一方面是紧扣重大宣传主题,要扣准时间播出的剧集,比如反映“全面小康”的剧目;另一方面是抢手演员的剧集,遇到一个演员有几部戏合约的情况,那么如何排档期就是很困难的了,必定有剧组要因为演员拖慢节奏,换演员导致的前期拍摄损失更大。

行业减产会导致全行业的衰退还是新机遇?

无论是有限复工,还是陆续复工过程中的项目进度调整,2020年剧集量产的下降趋势不可避免,一方面是已开拍项目的档期推后,另一方面是筹备项目的整体推迟甚至近一两年都很难再排上日程。对于项目公司来说会产生影响,但是目前对于行业来说,影响有限,或许还是机遇。

积压剧有了一定的去库存空间。2月以来,《云飞丝路天》《下一站是幸福》等剧陆续播出,其中《云飞丝路天》积压超过5年。

热门作品二轮发行机会多。《空降利刃》《我们都要好好的》等去年的热门作品在最近陆续二轮播出,带动收益长尾效应。部分平台在好剧有限的情况下,会考虑多播出此前的热门剧。

储备项目具备了充足的打磨周期。对于储备项目,尤其是大项目,在进度调整后有望给予编剧更多打磨的时间。

发行项目的谈判周期变长。一直以来,剧集完成收益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发行,竞争一直非常激烈,疫情之后电视平台剧集播出量恢复,视频网站上线都在排队,量产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发行剧目多一点谈判时间。

总体来说,现在疫情还没有彻底解除,但情况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相信剧组复工会越来越多。虽然损失不可避免,但片方可以充分利用当前主管部门的扶持政策弥补一些损失。比如,北京、上海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在宣传发行补贴、税费减免、租赁费用减免等方面,帮助项目度过难关。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