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危机未过,达达集团此时赴美IPO 凭什么?

在拼杀激烈的即时配送领域,达达先圆了资本梦,但距离真正冲出竞争对手的重围成为领跑者,或许仍长路漫漫。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美股研究社。

5月13日,本地即时零售与配送平台达达集团在美递交招股书,在京东、沃尔玛等巨头的重磅加持下,成立6年的达达集团向美国证券交易所(SEC)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以“DADA”为交易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募集最多1亿美元资金。

相比于2018、2019年中概股扎堆上市的“盛况”,今年在新经济领域里冲刺IPO的企业数量出现了绝对的下降。如果此次达达集团IPO上市成功,或将成为"即时零售第一股"。

但是,面对一直以来的高额亏损,达达集团如何能够开源增收?达达所在的赛道越发拥挤,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达达有何独特之处能让其突围而出?其财务状况能支撑起“即时零售第一股”之名吗?

营收持续加速增长 背靠京东的达达集团目前亏损逐渐收窄

全球经济笼罩在阴霾里。美股多次熔断,原油跌至负值,达达集团敢在这个节骨眼上赴美IPO,可以说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实力。

而达达集团的勇气和实力主要来自于近年来净收入的持续增长。招股书显示,达达集团近三年收入持续高速增长,2017-2019年,达达集团的净收入分别为12.18亿元、19.22亿元和31亿元。

在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三个月里,达达集团的净营收更是增长了108.9%。其实,这主要是受新冠疫情影响,消费者对线上日常购物需求激增所致。

总体来看,达达的收入主要包含两部分:服务收入以及商品销售收入。其中,服务收入主要来自向物流公司(主要是京东)、B端商家及个人提供的同城配送服务以及向京东到家平台商家收取的佣金、配送服务、在线营销服务等。

招股书显示,服务收入仍然是达达绝对的收入支柱,占总营收的比重从2017年的96.4%涨至2020年一季度的99.1%。

净利润方面,目前达达集团仍旧处于亏损状态。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达达归母公司净亏损分别为14.49亿元、18.78亿元、16.7亿元,三年累计净亏损超50亿。

亏损主要源于企业运营成本高企。其中,支付给骑手的薪酬和激励措施,是达达的最大开支。2017-2019年,达达这一费用分别达15.26亿元、19.183亿元以及26.791亿元。今年一季度则直接飙升至8.751亿元,较去年去年同期的4.579亿元翻了近一倍。

但达达集团目前的亏损幅度已经开始收窄。公司2019年调整后净亏损为14.2亿元人民币,调整后亏损率为-45.8%,远低于2017和2018年的-98.4%和86%;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亏损幅度快速下降,调整后净亏损为1.94亿元人民币,亏损率仅为17.6%。

其实,达达集团亏损率的持续收窄一方面得益于毛利润的由负转正,而另一方面则是公司整体经营费用率的持续下降。

公司经营效率在近三年内显著提升。根据招股书,达达集团2019年经营费用率为67.1%,低于2017年和2018年的99.6%和97.5%;而这一比率在2020年一季度进一步降低,仅为41.7%。

现金方面,趋势和亏损收窄一致。达达集团2019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12.98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净减少5.22亿元,而2020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为2.45亿元。

现金储备方面,截止2020年一季度末,包含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在内现金储备为19.3元人民币,现金储备丰富,公司流动性风险较小。

整体上,达达集团的财务情况比较稳定,收入不断增长,亏损幅度呈现快速收窄趋势,毛利润由负转正。不过想要实现盈利,达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而在资本上,达达集团的成绩更加亮眼,曾先后获得了红杉、DST、京东、沃尔玛等顶级基金和战略合作伙伴的投资。

招股书显示,京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51.4%;红杉资本以11.4%的持股比例位居第二大股东位置。随后是Azure Holdings S.a.r.l.、DST、Pleasant Lake Limited等机构,分别持股10.8%、9.4%、8.4%。

营收持续加速增长,又有像京东、沃尔玛这样的资本作为靠山,也难怪达达集团有如此的胆识和魄力敢赴美IPO。那么达达有何独特之处能资本青睐呢?

“零售+物流”一体两面形成良好的商业闭环 疫情助推新零售业态本地化发展

达达正式上线是在2014年,一年之后京东到家上线,随后京东到家与达达合并从而有了今天年收入超过31亿元的达达集团。

从合并之初,达达集团就从锁定了 “零售+配送”模式,从物流与商流的有机结合中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经过6年的发展与拼杀,达达目前形成了独特的“零售+物流”协同发展模式。这其实也是达达集团能够在融资路上一路顺风的重要原因。

“达达快送”定位物流,而“京东到家”则定位零售,其实,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是相互独立又协同相融的关系。

在业务流程上,用户首先访问京东到家平台,选择商品,生成订单并支付,随后系统基于AI筛选出平台上对应相关配送需求的骑手,并向匹配的骑手们发送订单,首先应答的骑手获得配送订单,骑手们从商家或个人寄件方处领取包裹,然后配送给收件方。

其实,达达快送与京东到家是服务的一体两面。两者相辅相成,形成良好的商业闭环,也形成了独特的达达优势。

达达快送履约体验的提升,会加快线下商家的商品流通,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促成京东到家吸引更多零售商和品牌商加入,消费者可购买更多品类、更加优质的商品,增加用户下单意愿和黏性,形成规模扩大、订单增多的结果。

在这个循环中,商流与物流的网络效应会被不断放大,达达集团的整体资源链接能力、履约能力、商户触达能力、客户获取能力进入正反馈阶段,得益于此,达达快送与京东到家的营业收入不断增长。

根据招股书显示,达达快送2019年营业收入为19.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7%,增速高于集团整体增速,收入占比为65.3%;京东到家收入为11.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2%。

2020年第一季度,京东到家业务取得收入5.08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154%;而达达快送业务收入为5.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1.3%。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业务的双增长,也从侧面印证了达达集团“零售+物流”协同发展模式的有效性。

除了“零售+物流”协同发展模式形成了独特优势之外,今年上半年的,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到家需求全面爆发。

疫情期间,京东到家和达达快送双平台上线“无接触配送”服务等措施,保障超市、生鲜、医药等各类民生必需品供给。同时帮助零售商、品牌商获得销售增长。

这一特殊背景下,连接线上线下、结合商流物流、提升线下零售业务运营效率的达达集团,其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和释放。

在零售新业态不断发展,消费升级的大时代趋势下,零售和物流本地化发展会持续加速。未来的达达集团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赛道越发拥挤 达达集团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京东、沃尔玛等大股东的依赖

达达集团上市的背后,是日趋严峻的竞争环境。虽然行业已经迈过早期野蛮生长阶段,但并未形成稳定的市场格局。达达集团的竞争对手正遍地开花。

在数字经济渗透率越来越高的中国社会,即时本地配送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愈加成为刚需。达达集团所处的即时配送行业当下巨头悉数入局,当然,赛道里也不乏一些中小竞争者。

2017年,美团上线跑腿业务,开始试水本地即时配送。2018年,美团点评上线闪购业务,涵盖超市便利、生鲜果蔬、鲜花绿植等众多品类。2019年5月,美团正式推出新品牌“美团配送”,同时宣布开放配送平台,利用四种运力网络模式,对便利店、传统商超、近场零售、写字楼等不同场景进行连接。

2019年6月,阿里巴巴旗下饿了么口碑宣布即时物流品牌“蜂鸟”独立,并将在未来3年建立2万个全数字化即配站。今年3月,菜鸟网络完成对即时物流企业点我达的全资收购。

2019年10月,顺丰宣布全面布局即时物流市场展开独立化运营,同城急送正式亮相。

今年3月中旬,滴滴正式上线“滴滴跑腿”业务,用户可以召唤跑腿员代买自己所需的商品并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同城取送件功能也将陆续开通。

在达达集团、美团、蜂鸟、顺丰等行业巨头之外,本地即时配送领域,还有闪送这样的同城速度小巨头。

当然,不同玩家在商流、物流层面的资源积累各有不同。美团点评、蜂鸟在配送端和流量获取端均建立在原有的外卖物流体系上;顺丰依托自身在物流上的积累,成立独立第三方配送平台;闪送主打急件专人专送。

与之相比,达达集团除了商流和物流协同形成的良性循环外,背靠京东的优势也更加明显。而且这些优势已经在市场表现中得到体现,据招股书披露,达达集团是中国突出的本地即时零售和配送平台,在商超即时零售、社会化即时配送两个领域中市场占有率均为第一。

从众包配送起家,到与京东到家合并,达达集团已与京东形成了强绑定关系。结合京东集团的整体业务和优势,达达集团在物流、供应链和流量层面均得到了更多资源的加持,配送网络和配送效率得到相应延展。京东App以及微信小程序给京东到家的导流是达达长期的护城河之一。

但是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达达集团过分依赖京东。

招股书显示,达达集团的净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少数几家客户,包括京东集团、沃尔玛集团和永辉。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3个月期间,京东带来的收入在达达集团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是49.1%、50.5%和37.8%;沃尔玛带来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6%、13%和14.9%。

除了营收之外,在用户流量、供应链、营销、渠道等方面,达达集团对京东同样表现出强依赖性。2017-2019年,达达集团提供给京东的物流服务收入分别为6.91亿元、9.431亿元和15.644亿元,占达达服务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8.76%、51.26%和51.16%,均超过50%。

可以说,京东不仅是达达集团的第一大股东,而且是净收入的贡献主力。上市之后,达达集团拓展商户的节奏有待提升。

在拼杀激烈的即时配送领域,达达先圆了资本梦,但距离真正冲出竞争对手的重围成为领跑者,或许仍长路漫漫。但是,无论在上游产业侧还是下游用户侧,达达集团面对的市场机遇都是巨大的,上市对于达达集团而言,将能为达达集团提供更为充足的弹药,以应对愈演愈烈的竞争局面。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