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报道,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作者】白瑞
【编辑】及轶嵘
【图源】图虫
6月18日,北京此次疫情首例确诊患者、备受关注的“西城大爷”首次与媒体接触。在病房里,唐大爷对媒体说,那天就是因为孩子想吃鱼,自己去新发地市场买,结果就“中招”了。
(来源:北京日报)
早在两天之前的6月16日,这条被认为引发新一波疫情的三文鱼已经“沉冤得雪”。
在北京市召开的疫情防控第120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专家施国庆表示,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三文鱼是新冠病毒的宿主或中间宿主。
“这次新发地相关的被污染场所,确实发现了三文鱼有被污染的情况。但进入到污染场所前的三文鱼并没有检测出新冠肺炎病毒”,施国庆说。
他强调,食用三文鱼或其他食品,都要清洗干净,进行必要的加工。
“一块案板”引发的产业链危机
在新发地市场的抽检中,发现有40多件环境样本呈阳性,虽然官方只提到病毒来自切割三文鱼的案板,但一时间,人们还是对三文鱼的安全性产生怀疑, “三文鱼会成为传染源吗?”“进口三文鱼病毒是哪里来的?”“三文鱼还能吃吗?”一系列问题都成为了国人讨论的话题。
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医学教授金冬雁表示,海鲜不太可能作为一种传染源,因为鱼类作为低等生物,鱼类病毒传染给人的情况几乎没有发生过。而且现在没有证据表明病毒能够在鱼身上复制,也就是说三文鱼本身作为病毒载体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虽然有专家力挺三文鱼,但大众对三文鱼的恐慌,已经扩展至了所有海鲜、水产,甚至是生鲜产品,也一时间引发了整个海鲜供应链上下游的动荡。
超市紧急下架三文鱼(来源:中新视频)
超市发、物美、家乐福等在内的北京各大商超,均已连夜下架全部三文鱼。
多家外卖买菜业务也相继下架三文鱼。美团买菜已全面下架了三文鱼商品,并称将进一步加强生鲜商品检测。饿了么表示,停掉所有海鲜类产品买菜业务,同时成立了专门小组保证食品安全。
(来源:创业邦)
创业邦在各大外卖、买菜平台上搜索时,三文鱼相关餐食和生鲜产品均已全部下架。
在各大电商平台,三文鱼的销量也受到了影响,收到了大量消费者的退货需求,甚至不退单就会被人称作黑心商贩。
网友三文鱼退货微博截图
北京市内的日料店也受此影响,遭遇了顾客的大量退订。江户前寿司、和彩放题、德川家、秋樱等日料品牌均已紧急下架三文鱼及三文鱼相关产品,并且再度加强门店防控工作力度。
空无一人的日料店(来源:图虫/配图)
“我们本来恢复得差不多了,北京疫情一反弹,营业额直接掉了80%,日流水直接从1万多元变成了1000多元。这一次复发,真的是雪上加霜了。”北京日料连锁品牌村上一屋创始人、CEO何世元在接受媒体时表示。
在接下来的日子,北京的日料店以熟食为主将成为新常态,然而网友则表示熟的日料已经没那味儿了。
虽然三文鱼本身已经是“清白身”,但无奈在北京疫情反弹后,整个海鲜产业链却再次遭遇了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
那么,病毒到底是如何进入新发地市场的?溯源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北京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北京新增病例病毒来自欧洲方向,初步判定为输入性病毒。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认为,“目前还不知道传染源是市场的食品,还是到过市场的人,所以要对市场里的人和食品全部进行溯源。现在对于人的溯源做得很好,但对食品的溯源还需要强化。”
食品溯源乱象丛生
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是全世界都在研究的问题。禽流感、疯牛病、口蹄疫等畜禽疾病以及农药残留引起的食物中毒,都让消费者与企业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中国食品安全事件盘点(创业邦整理)
1997年,欧盟为了应对“疯牛病”问题,首个食品安全溯源体系被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整套体系包括由政府推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覆盖了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终端销售等整个食品产业链条的上下游,来达到信息共享、服务消费者的目的。
在我国,2011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印发《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在“十二五”阶段将推进建设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促进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应用,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规定乳粉、肉类、蔬菜、酒类、保健品等门类将首先推进电子追溯。
2015年,《食品安全法》颁布,食品企业按照要求建立食品追溯系统的要求正式被提出。201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推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完善追溯体系的意见》。
一时间,在政策推动和移动互联网的带动下,物联网成为了建立食品溯源体系的重要技术,开始出现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可通过商品上贴有的可追溯码,获取企业负责人、电话、基地、操作、施肥、农药、加工、包装、检测等等信息。
可追溯码是由二维码追溯系统生成的溯源码,每个产品都有独立的身份编号,一般有两种用法:
l 商家把可追溯码生成二维码,消费者只需用手机扫码就可以查询;
l 商家直接把编号印在包装上,消费者打开商家提供的追溯网址,把相对应的追溯码输入后进行查询。
消费者可通过手机查询追溯码(来源:中新网)
但媒体在一些超市实地探访中发现,自主包装蔬菜的外包装标签上,并无20位可追溯码。而另一种蔬菜标签上虽然有追溯码字样,却无具体数字,无法溯源。即便是少数能够查询到溯源信息的,也存在商品实物与标签不符、溯源信息不完整等情况。
新发地农贸批发市场(来源:新发地官网)
在农贸批发市场,追溯体系的建立就更为困难。目前,全国绝大多数批发市场的农贸产品数据依赖于台帐(表格、电子邮件、纸张记录等信息记录方式)或统一的中央数据库,还存在以下问题:
l 数据在存储、传输、展示等环节可能存在效率低下或信息被篡改的问题;
l 系统在多个环节还处于人工作业状态,可能屏蔽对信息提供者不利的基础信息;
l 系统追溯多停留在生产加工环节,缺少下游销售环节数据信息等。
一旦出现了类似此次疫情环节较多,覆盖面广的食品安全问题,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够精准排查流调与溯源。
究其原因,传统的食品追溯系统一般只能追溯到生产企业,无法让食品追溯全链条的各方都参与进来,做到真正的全程可追溯。
电视曝光乱贴溯源码误导消费者(来源:新蓝网)
据新京报曝光,更有甚者,有不良企业提供追溯码的定制服务,200万个起定制,价格为0.02元-0.08元/个,产地等追溯信息却完全由定制方自行掌握。
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副会长纳绍平也曾说到,在我国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过程中,只有市场和企业建立诚信,恢复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才能保障食品安全。
然而,如果真实程度只能依赖于企业自身的诚信,那么如何建立有效的追溯系统这一难题仍然难以破解。
谁来拯救你的食品安全?
近两年,随着区块链的出现,似乎为食品溯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物联网+区块链”也正在让重建消费者可信任的食品溯源体系成为可能。
如果说物联网让食品拥有了“一物一码”,也就是每个商品都有一个“身份证”的话,那么,区块链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去中心化,公开透明,链上各方均可参与数据记录,且链上信息无法被人工篡改,具有很强的可溯源可监督性。
一旦有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任何人均可回溯到每个交易节点,快速发现问题所在。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记账方式,统一食品从产至销的所有记账环节,真正实现食品溯源。
食品在生产、销售、运输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录入后,不可修改且可追查,这意味着所有消费者均能查询到食品自种植、生产、制作,到出厂、上架、销售、运输所经历的所有过程。
一方面,通过区块链技术,所有信息更加透明,生产者、消费者、销售者、运输者的互信关系得以重塑。另一方面,由于“公开账簿”中的信息是透明的,所以每个参与者都获得了整个食品由产至销的监督权限,各个节点信息录入者的造假成本大大提升,市场的公共约束力大大增强。
虽然商品信息在上链后能够保证不被篡改,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上链之初就信息真实呢?
对此,业内专家也表示,首先,区块链不可篡改的技术会促使上游生产者本身自律,输入真实信息。由于信息一旦上链不可篡改,一旦后续发现有假,上游将无法抵赖,提高了作案成本;其次,可依靠第三方的监管和监督单位出具的证明;第三,目前,信息上链还主要依靠人工录入,未来通过物联网技术,自动化信息录入上链的比例会越来越高,从而提高其真实性。
目前,电商公司、传统零售商、IT厂商等已经将区块链食品溯源付诸实践。
得益于互联网基因,电商公司对数字化、新技术的应用具有先天优势,对于全行业的带动性、成本的下降都有巨大推动力。如今,包括阿里、京东、苏宁等在内的电商巨头均已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商品溯源平台。
天猫2019双11销售额创新高(来源:天猫)
数据显示,2019年“双11”,天猫超过4亿件跨境商品添加了区块链“身份证”,比上一年多了2.7倍。苏宁国际则为每个新采购的跨境进口商品打上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在“双11”中,其区块链技术已覆盖超过50%商品。
京东区块链防伪追溯平台已累积有超过13亿条上链数据,与700余家品牌商开展了溯源合作,共计有6万以上SKU入驻,逾600万次售后用户访问查询。
作为零售巨头,沃尔玛在食品溯源方面也不甘落后。在美国和中国的早期试验表明,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追溯一袋芒果从农场到门店的过程,从以往的几天甚至几星期缩短到了2秒。
沃尔玛试点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食品追溯(来源:食安导刊)
去年,沃尔玛中国官方正式启动区块链可追溯平台,预计2020年底前,沃尔玛整体可追溯鲜肉将占到整体包装鲜肉销售额的50%,可追溯蔬菜将占到整体包装蔬菜销售额的40%,可追溯海鲜将占到整体海鲜品类销售额的12.5%。
写在最后
“现在是吃什么都不放心。衣服可以穿次一点儿,装修有污染可以少装,但食品躲不过去,不能不吃!”
十年前,这句话适用。十年后的今天,依旧适用。
食品安全是一项综合工程,不单单是要靠新技术,更需要政府强有力的监管,产业链各方的合力才能够达成。
北京的这条“三文鱼”,也将成为倒逼食品追溯体系完善的助推器。
回归本源,食物,本应带给人开心,而不是担心。
那么,你在购物时,有没有查询过追溯码呢,使用体验如何?请在留言区与我们互动。
参考资料:
1.《区块链在食品安全溯源中的应用-离实现还有多远?》,综合开发研究院
2.《食品溯源乱象:2分钱1个追溯标 产地随便写》,新京报
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食品溯源》,饮鹿网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