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视角做的事,是在AI领域重走一遍互联网式的路

极视角
山东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视觉算法平台
最近融资:D轮|未披露|2015-06-15
我要联系
过去所有AI公司更多的是面向大型企业、政府、外企,这两年服务开始渗透到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小微企业。

2020年6月30日,由创业邦与搜狐联合主办、上汽大众威然Viloran特约赞助的“90后的新创时代”——2020中国新青年创业投资峰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洲际酒店举行。

峰会上,极视角创始人兼CEO陈振杰发表了题为“平台战略,生态模式,AI算法商城的五年布局与蜕变”的主题演讲,锋利观点如下:

1. 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都在做平台,目的是让终端场景化或者长尾需求得以解决。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也是连通AI图像开发者和终端场景化客户,建立一个视觉算法平台。

2. 整个AI市场虽然很大,但由于AI现阶段技术弱,导致市场的需求是碎片化的。面向腰部、尾部的市场有几千万,甚至一两个亿的算法需求,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的机会。

3. 过去所有AI公司更多的是面向大型企业、政府、外企,这两年服务开始渗透到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小微企业这块。之前AI渗透率不够的核心原因是因为成本没有降下来。随着成本的快速下降,降至大众化水平,这会导致未来出现大量小微场景的算法需求出现。

以下为演讲实录:

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分享一下我们这几年做的事情。

极视角是2014年开始进入AI赛道,当时大家在业内更多的是扎根在O2O和互联网社交行业创业。那时,我们的创始团队成员看到未来AI是非常具有潜力的,也是比较适合提前投入的行业,所以早在2014年极视角就开始进入AI赛道。前两天刚好是我们的5周年生日。

今天,我更多是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最开始为什么选择在AI赛道做一个类似于互联网App Store的平台和生态模式。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我之前在北大光华读博士,后来看到整个创业浪潮,感觉企业管理更多还是要偏实战,所以博士没有读完就选择转硕,在业界开始工作。创业之前,我在腾讯战略部做手机游戏战略的相关工作。

极视角和很多AI公司的最大区别,就是有考虑商业逻辑设计,团队最开始就是商业与技术结合的团队,商业化基因会相对重一些。

我们在2015年见了一两百家投资机构,最终拿到天使轮投资。2016年起,我们开始做开发者生态。2018年极视角拿了A+轮融资,到后面获得高通的B轮融资。现在,我们在全国不断地进行业务扩张。这几年来,我们已经给大量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指标:

1. 我们给超过30个行业提供图像识别解决方案,很多行业是非常传统的,如水泥、燃气、电力、制药、医药等行业。应用在不同行业的算法,我们特别强调一个维度,就是算法SKU量,目前大概有500多种。极视角和“AI四小龙”的主要区别是,他们更多围绕着头部算法,如人脸识别快速落地和场景落地,极视角则更多关注在腰部、尾部市场,品类量多是我们最主要的优势。

2. 这5年来我们服务了1000多家企业客户。

3. 我们现在有超过接近10万开发者,是国内最大的图像识别算法开发者运营平台,叫极市平台,它也是在图像领域比较主流的媒体号。

我们目前在做的事情,简单总结一句,就是在AI领域重走了一遍互联网式的路。很多人都在做平台,平台的目的是让终端场景化或者长尾需求得以解决。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也是连通AI图像开发者和终端场景化客户,建立一个视觉算法平台,这是我们在AI领域做的事情。

我们为什么在初创阶段就希望做一个平台型企业呢?

投资人经常会说,平台是非常难做的事情,因为一些平台需要很大的启动资源。前一两年创业圈有一个很火的“颠覆式创新”,这里我要解释一下为什么极视角第一步就希望做平台。

一、我们主要突破了两个做平台的难点:

1. 很多巨头做平台都有现成流量资源导过去,如BAT,他们能延续性进行资源导入。但在AI或新领域的平台不存在导流,无论是开发者生态,还是行业客户沉淀,都没有办法从现有产业直接导流过去,我们看到AI新领域平台巨头也不具备延续性资源导进来的空间和可能性。

2. 新的领域和新的平台的运营逻辑完全不一样。我之前在腾讯做的是游戏行业,游戏行业怎么运营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它的运营逻辑是没有办法直接转移到AI领域。AI开发者画像与游戏开发者不一样,他们更多的是硕士、博士背景的工程师,有自己的偏好、调性及属性。

基于这两点,我们看到哪怕是作为初创公司,只要进入一个新的赛道足够早,还是有机会做成一个平台,这也是我们最开始希望做平台的本源。

二、AI视觉行业市场需求巨大但呈碎片化

为什么我们判断这个事情有机会,这就涉及到行业市场数据。研究机构表明未来5年—10年AI市场增长非常快,能达到千亿,甚至万亿级别的市场。从宏观来看,市场需求巨大。

但从细分来看会怎么样呢?极视角前两年在业内了解过300多家图像识别算法公司,大家都是扎堆做人脸识别、车辆结构化分析等赛道。而一旦涉及到AI视觉腰部和尾部场景,如3D手势识别、叉车检测等算法,腰尾部的供应商已经越来越少了。

整个AI市场虽然很大,但由于AI现阶段技术弱,导致市场的需求是碎片化的。面向腰部、尾部的市场有几千万,甚至一两个亿的算法需求,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的机会。

三、从游戏发行看AI产业链

我们在对比AI赛道和在腾讯做游戏时的思路,可以发现,手机游戏最大的特点是产业链分工。研发商只做研发,中间发行商负责包装和发行,渠道商负责流量分发。渠道端是非常散的结构,开发人员主体在没有那么了解渠道和商业化运作情况下,会出现再次专业化分工的机会。这是我们从游戏行业看到类似的市场结构会出现两个事情:一是专业化分工;二是平台的出现。

我们现在也是按照这个结构和思路去做,目前极市平台有接近10万个开发者,关注的都是如何把算法做得更好,如何把模型调的更好。至于底层基建,都由平台商做的,在整个产业链里实现专业化分工。

总体来说,我们认为未来行业的趋势是:对于头部客户头部需求,如人脸识别、政府公安需求,会由顶级科学家供应。对于头部客户场景需求和行业客户全链条需求,会由初级、中级、高级开发者进行供应。两边都是非常散的市场结构,中间就有平台机会的出现。

过去五年,我们在平台上做了什么事情?

平台的冷启动还是挺难的,困难点在于是从开发者、算法一侧启动还是客户一侧启动。2015、2016年时,我们选择先自研算法,拥有自己的内部算法团队。当他们做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零售行业解决方案,就走到市场里建立初步的客户蓝图,有客户蓝图后逐步把算法外化出去。

我们把整个算法自研作为我们获取客户主要驱动力,与此同时,我们对AI落地可能遇到的困难、所需工具、全链条交付结构做了一个整体梳理。

2016年、2017年时,我们开始着手去做开发者生态。开发者生态这一侧会有两层价值,第一层是社群价值,第二层是经济价值。极市平台承载着维持开发者社群运营的热度工作,会维持每天都有公众号文章的分享,每周有线上直播分享,每年有开发者沙龙榜单,通过信息社群方式连接开发者,再导到变现环节。

2017年、2018年,我们和开发者已经逐步合作,主要做的事情就是碎片商城的标准化工作,包括对外业务流程标准化、算法交付模式标准化、内部运转体系标准化,以保证组织运转效率。

这两年,我们也一直在做开发引擎和开发基建的工作,因为开发者算法与最终客户所需要的产品之间,有大量基建环节,AI交付也早已不是单一算法交付,是系统级的交付。现今,我们开发引擎有1万多名开发者在上面使用平台做算法迭代,也是国内比较大的开发平台引擎。

从2019年开始,极视角从0到1的阶段已经走得比较顺畅,并开始了全国性扩张,在珠海、青岛、香港、上海相继成立子公司。

总结一下,这几年走来,极视角有几个优势。一是算法的反向开发,使用开发者生态完全实现并行开发。二是有底层标准平台,保证交付的标准性,这是从1到N时做得相对比较好的点。目前,我们的开发者数量覆盖了全国60%,在每个领域要的算法需求完全不一样,我们可以给超过30个行业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算法。

未来CV落地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在业内来看或从AI落地角度来探讨的话,我们觉得CV有几个大的趋势:

1. 大众化。过去所有AI公司更多的是面向大型企业、政府、外企,这两年服务开始渗透到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小微企业这一块。之前AI渗透率不够的核心原因是因为成本没有降下来。随着成本的快速下降,降至大众化水平,这会导致未来出现大量小微场景的算法需求出现。

2. 场景化。随着开发门槛的降低,新行业敢于快速尝试,细分领域、特定场景的算法将被更轻易开发,场景化的算法将越来越多。

3. 系统化。AI产业链上合作伙伴已经不满足于单点的算法交付,而是需要整套AI系统化供应。

这是未来一两年在落地侧会发生比较大的趋势和变化。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创业邦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