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是如何要求团队追求极致的

关注
字节跳动
北京文化娱乐
信息科技服务提供商
最近融资:Pre-G轮|未披露|2016-05-04
我要联系
魔鬼就在细节里。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舵舟,作者李阳林,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做企业的方法是,方向确定后,团队打造就是首要问题。抓团队就是抓头头,高级干部们办到了,则团队就容易办到。高级干部办不到,再好的决策,风一吹,一切照旧。

舵舟专注于辅导企业去打造一支目标导向的高绩效核心团队。

有目标的公司千千万万,为什么大家完成目标的水平千差万别呢?

魔鬼就在细节中。

团队日常完成每一个任务的态度,决定了产出质量。希望团队又好又快的产出,是每个管理者共同的诉求,但在要求团队上,管理者有两大难点,一是怕自己的高要求引起团队反感,二是不知道在要求团队高效产出上,最好的标准是什么。

张一鸣是一个在细节上严要求的管理者,目前规模大如字节跳动,据说他会关注到茶水间的企业文化传播的方式,还会关注到公司瓶装水的VI设计,并用维护系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从目前字节的成就来讲,他的方法应该是阶段性被验证了。那么,今天我们就张一鸣的案例,来跟大家梳理一个方法论——如何要求团队更好的产出。

图源:IC photo

1 为结果负责

张一鸣只是一个普通人,在严格要求团队产出,给人压力这件事上,或许他也曾经有过忐忑。有一天,他在思考这个问题:

之前的老板都对我不太苛刻啊。否则我当时能做的更好。当然很可能是他们认为,已经做的好,太苛刻人就跑了,其实对于会自我驱动的人是不会的。

以己度人,他的结论是,能自驱的人是不会反感苛刻要求的。字节从创立那天开始,就非常注重引进的人才质量,

决策的坚定,需要多信源佐证。在对团队严格要求,不流于平庸这个问题上,《乔布斯传》也给他启发,他说:

花了6个月看完kindle上英文版《steve jobs》前半本,昨天花了6个小时

在iphone上看完了唐茶中文版的后半本。 实话说,我被震惊了:乔布斯

不是完人,毛病很多。但在对平庸的极端不容忍和对卓越标准的极度追求

,以及对此的牺牲上,好到令人怯步。

善于让团队挑战高标准,是一个优秀管理者的必备素质,如果你畏惧,害怕,不仅会让公司驱于平庸,还会耽误人才的个人发展。如果你能走出这个“心理关”,我们继续来看看,张一鸣是如何具体要求团队追求极致的。

2 把事情做满是自我安慰

舵舟根据张一鸣的素材,进行综合归纳,发现他在要求团队如何做事这件事情上,有五个明显的境界定义,先揭晓前两个做事的境界:

将事情做满,还是将事情做好 ,其实是很不一样的。我们容易看到将事情做满,但是容易忽略把事情做好。把事情做满是自我安慰。(张一鸣)

总结提炼一下:

第一个境界:做满了

第二个境界:做好了

我们在公司里常常听到这样的上下级对话:

上级指责下级:“那份工作已经安排很长时间,为什么没有做?”

下级满怀委屈的争辩:“我们已经做了这个,已经安排了那个,工作已经在推进中了。。。”PPT都能做100页了。

在这段对话中,上级(姑且不管他的问题所在)要求的是效果,而下级辩解的是过程。没有效果的过程,只能算把事情“做满了”。这种没有效果的“做满了”,如果公司也买单的话,那么公司将会充满了没有功劳,还可以有苦劳的论调。

即便公司买单,市场买单吗?市场不会。客户/用户的钱都是血汗钱,钱要花在刀刃上,有比你更优的,更能把事情做好的服务商,为什么要把钱投给你?就因为你更会搏得老板和同事们的谅解?

就此打住吧,别去争辩了,赶紧想一想如何把事情做好。正如张一鸣所说:“做不好的就别做了,要做就必须做到非常好。”

3 还可以比“做好”更好吗?

能把事情做好,已经是难得的人才了。但如果想在市场上出类拔萃,还不够,毕竟努力的人那么多。看看张一鸣接下来的两个“做事的境界”要求:

不但做了,而且做好了,每天问问自己有什么新做好了

更重要是比把关键问题真正做出有效果,make difference。

提炼一下,即:

第三个境界:有没有“新好”?

第四个境界:make difference

你今天做好了,明天市场就赶上来,且用户的需求是在不停成长的。如果想保持竞争力,每天都要问问自己,你可以如何更好?

《俄罗斯方块》这个游戏告诉我们,成功会消失,错误会累积。如果想把错误迭代掉,要不停的制造新的成功,游戏才能持续。

要做到”新好“,有一个方法论,那就是你还可以有什么不同?张一鸣在抖音爆火之后,曾经回答过一个记者的提问。记者问他,抖音并没有太多创新,短视频的模式一直都有,为什么抖音能在国内外抢占这么多市场?

张一鸣的其中一个答案的大意是,抖音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跟本土结合得很好。

基于严苛的自我要求,做好,做到新好,然后在一个突出的点上做出不同,你就能乘风破浪。

4 好,由谁评价?

劳动创造的成果由谁检验?你一定认同张一鸣的这句话:

只有让你的用户都很好的体验到了,才是完成好了!

第五个做事的境界:用户体验好,才是真的好。

如果牢记这句话,公司就能少吵很多架。

很多公司吵架的场景是这样的:

市场部:根据市场传播的需要,我认为是这样的。。。。

产品部:产品逻辑不可能按照你市场部的要求来。。。。

领导:我的成功经验是,你们应该如何如何。。。

这个时候,谁还能想起来,用户到底需要什么?

如果大家都主观愿望重于用户,做出来的是你市场部,产品部,领导的自己的产品,那将有可能导致用户体验很差。即便你们把事情做了,做好了,做出新好了,还意淫出与众不同的点来。

最后用户不买单,一切都白瞎。

5 张一鸣本人的做事态度

以上五个做事的境界的要求,都归结到了字节的企业文化里,即“追求极致”,意为:不断提高要求,延迟满足感。在更大范围里找最优解。不放过问题,思考本质,持续学习和成长。

任何企业文化都来自企业自身对过往良好行动的提炼,最后,我们来看看年轻时的张一鸣自己是如何做事的。

据公开的资料报道,2005年,大学毕业的张一鸣加入酷讯,当年的酷讯对于人才的要求高,跟他同期入职的就有两个清华计算机系博士,他不算背景最好的。但一年后,张一鸣就从普通工程师,被提拔为管理全部后端技术、以及部分产品工作的主管,管理四五十个人。

为什么成长得这么快?跟张一鸣的做事方法有关系。他说:

“我工作时,不分哪些是我该做的、哪些不是我该做的。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后,对于大部分同事的问题,只要能帮助解决,我都去做。

工作前两年,我基本上每天都是十二点一点回家,回家以后也编程到挺晚。确实是因为有兴趣,而不是公司有要求。

我负责技术,但遇到产品上有问题,也会积极地参与讨论、想产品的方案(包括与销售一起出去跑单)。很多人说这个不是我该做的事情。但我想说:希望把事情做好的动力,会驱动你做更多事情。”

打工时全力以赴做事,创业后,也是全力以赴做事,创业后有一次,他身体出了点小问题。有一定的必要性去做手术,但也可以不做。

那么这个手术要不做做呢?除了研究相关医疗资料,张一鸣的另一个决策依据是影不影响当天晚上的加班。

今天本来要做人生第一个手术的,医生说:可做可不做,建议做,1小时内就好,晚上可以继续加班不影响。临做之前,想了想前几天看国内医院的黑幕,决定周末再到医疗网站上研究一下再说。

认真,严格的要求自己,也要求核心团队,系统的思考,重点突破,魔鬼都在细节里。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