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背包开始创业,到市值超50亿,“奋斗者”瀚川智能是如何抢占“中国智造”发展制高点的? | 科创板一周年

关注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智能制造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抢占发展制高点的主攻方向。

编者按: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报道,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自2019年6月设立以来,科创板已经走过一周年。在过去的一周年里,科创板在创新中前行,在变革中成长,交出了一份符合设立初衷的年度成绩单。在科创板的先驱下,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还在提速,不论是基础制度、对外开放,还是从严监管,都在不断变革,且日趋成熟。为此,创业邦推出“科创板一周年”系列,探寻科创板一周年背后的故事,解读资本市场的发展脉络和未来动向。

这是本系列第 5 篇报道。

文 | Carly

编辑 | 及轶嵘

摄影刘岳

图片设计李斌才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智能制造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抢占发展制高点的主攻方向。

中国企业同样正在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而努力。科创板的设立,为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作为科创板首批上市的企业之一,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022.SH,以下简称“瀚川智能”)便在上市之后打开了更多新的增长空间。

这家主营业务为汽车电子智能装备制造的企业,IPO之前净资产不到2亿元,但其开发生产的部分设备在汽车电子智能装备产品领域做到了国内突出,部分装备甚至达到国际突出。

瀚川智能的客户包括全球前十大汽车电子零部件厂商中的前七家,除此之外,公司还在医疗健康行业、新能源电池行业以及2019年开始发力的工业互联网领域均拥有了一批标杆客户,如医疗健康行业的全球知名企业美敦力、百特、3M,新能源电池行业的优质客户亿纬锂能、欣旺达,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大陆集团、泰科电子、欣旺达、赫比国际等优质客户。

2019年7月22日上市的瀚川智能发行价格为25.79元/股,对应的市盈率为44.36倍。上市一年后,瀚川智能总市值近50亿元。

“能成为科创板首批发行上市企业之一,我们深感荣幸。”瀚川智能创始人、董事长蔡昌蔚在接受创业邦的采访时表示,“在科创板上市,为瀚川智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上市只是新的开始,我们不会因为上市就懈怠、享乐,我们会持续奋斗。”

创业从一台电脑、一个背包开始

13年之后的今天,当蔡昌蔚坐在办公室,和创业邦聊起创业往事的时候,他对过往的经历,记忆犹新。

决定创业的时候,蔡昌蔚刚刚迈入而立之年。

在此之前,他在广州一家电子公司从事技术工作多年。技术的基因根植在他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

决定要创业,是蔡昌蔚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希望能让所学之长,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个人,一台电脑,一个背包,蔡昌蔚在2006 年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我的目标,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定位世界,做全球知名的企业,我以这个目标为奋斗的起点。”选择从苏州开始,蔡昌蔚也有自己的考虑,“当时的苏州,有众多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驻,而这些企业,都是我一开始就定位要开发的客户。”

创业并不容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面前,初生的瀚川智能并不具备优势。但执着的蔡昌蔚从未气馁。

机遇往往会留给有准备的人。2007年的春节,蔡昌蔚迎来了改变的机会。

2007年春节前夕,蔡昌蔚接到同在苏州工业园区的跨国企业泰科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科电子)的电话,希望他在半个月时间里,赶制一套小型设备。

“由于临近春节,许多同行都已经放假,无法按时交货,所以这个机会就落到了我头上。”蔡昌蔚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会,整个春节期间,他没有休息,加班加点地按时且高标准地完成了设备的设计和制作。

蔡昌蔚的敬业和专业获得了泰科电子的认可,从那以后,泰科电子成为瀚川智能的长期合作客户,且合作规模越来越大。

自此,蔡昌蔚和他的瀚川智能得以不断实现蜕变,一片属于中国智能制造装备的新领地也就此被开发。

在此后的12年里,瀚川智能以市场为导向,在机械设计、电气设计、工业视觉、信息技术等方面屡屡创新,形成了超高速精密曲面共轭凸轮技术、机器视觉高速定位技术、嵌入式工业设备实时边缘计算网关技术等核心技术。

同时,公司的产品也逐步从汽车电子连接器、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领域,延伸到新能源电池、医疗健康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成为国内同行业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参与国际智能制造装备项目的供应商。

成为知名跨国公司供应商

为了更清晰地理顺未来的发展脉络,2019年,瀚川智能调整优化了组织架构,将原来以职能制为主的组织结构调整为以业务单元为主的结构,建立4个BU(战略业务单元)、1个研发中心(研发部)和2大服务平台(供应链平台、公共服务平台)。

“公司4个BU直接面向客户,分别负责汽车电子行业、医疗健康行业、新能源行业、工业互联网行业的智能制造业务经营活动。”蔡昌蔚表示。

以汽车电子起家的瀚川智能,在2015年、2017年先后进入医疗健康装备和新能源电池装备领域,从2016年起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持续投入研发,并在2019年将业务成功拓展到工业互联网市场。

近3年来,瀚川智能业绩呈高速增长趋势,年复合增长率近40%。2017年- 2019年,瀚川智能分别实现营收2.44亿元、4.36亿元、4.5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36.86%;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220万元、7026万元、7328万元,同样增长迅速。

汽车电子智能装备及系统设备是瀚川智能的核心业务,这一业务带来的营业收入在过去公司总营业收入的占比均超过85%。2019年,汽车电子智能制造装备为瀚川智能带来的销售收入为4.19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1.79%。

在瀚川智能的客户名单里, 除泰科电子外,坐拥包括全球第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Robert Bosch Gmbh)、世界汽车零部件及系统的顶级供应商电装(DENSO)、全球最多元化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麦格纳国际(MAGNA INTERNATIONAL),以及大陆集团(Continental AG)、日本爱信精机(Aisin Seiki Co,Ltd.)、美国李尔(Lear Ltd.)和法国法雷奥(Valeo Group)等全球前十大汽车电子零部件厂商中的七家。

随着汽车电子智能制造设备领域的稳定增长,瀚川智能将业务模式扩展到了医疗器械和新能源智能制造设备两个领域。

近年来,瀚川智能陆续推出了医疗器械、辅材、设备的智能制造装备,并为多家全球突出的医疗企业提供了专业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在医疗产品装配、测试、包装、物流以及数据管理等专业领域具备独特技术优势。

已经发展了美敦力、百特、3M 等世界知名医疗器械客户的瀚川智能,在医疗器械部分营收由2016年的150.27万元,增长至2019年的1766.90万元,年均复合增长127.39%。

凭借着汽车电子智能制造设备领域以及医疗健康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技术优势,瀚川智能还将业务拓展到了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行业。

瀚川智能开发了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客户,为其定制圆柱锂电池生产线、正极清粉点焊贴胶一体机、化成分容一体机设备、叠片机等新能源电池智能制造装备,相关产品业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瀚川智能实施项目及客户的积累,未来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将会成为其新的业务增长点之一。”蔡昌蔚表示,“未来,瀚川智能将继续在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领域持续布局。”

不过,对瀚川智能而言,2019年取得的重要突破在工业互联网领域。2019年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工业互联智能制造系统为瀚川智能带来了1081.80万元的收入,占主营业收入的 3.87%,且毛利率高达 52.96%。

“工业互联网业务之所以实现‘零的突破’,主要基于瀚川智能的众多知名下游客户。”据蔡昌蔚介绍,在工业互联系统领域,公司主要有水滴互联和水滴智造MOS两大核心产品线,已经与大陆集团、泰科电子、欣旺达、赫比国际等优质客户形成良好合作。

2019年11月,瀚川智能更是以“助力客户实现智能化生产实践之路”为主题,举行了水滴智造产品发布会,正式宣示加速工业互联网业务的发展。

未来,瀚川智能将加大工业互联智能制造系统业务的研发投入:一方面依托已合作项目的标杆示范效应,积极开拓离散型制造业的工业互联软件市场;另一方面,公司将继续保持软件业务的研发创新投入,实现产品线完善和软件技术迭代升级。

技术积累,未来可期

在瀚川智能的办公楼内,一整层是研发人员的办公区域,这一办公区域直接连接生产制造厂房。

“这一设计有利于研发人员更直接地参与到产品制造过程,迅速实现产品开发落地。”蔡昌蔚表示。

作为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企业,研发创新一直是瀚川智能的重中之重。

秉承研发技术驱动市场的理念,瀚川智能已经构建了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多学科综合发展、项目实施经验丰富、对下游行业理解深刻的年轻化人才队伍。截至2019年年末,公司拥有研发及技术人才402名,占员工总数的50.5%。

2019年,瀚川智能的研发投入达2888.6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6.31%。截至2019年年底,公司共有核心技术14项,累计取得专利授权78项,软件著作权29项。目前,公司多种产品已打破国外厂商垄断,进入中高端客户市场。

“在外界看来,瀚川智能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少,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公司的部分开发投入与项目直接相关,计入了项目成本,另一方面是公司营收高速增长。”蔡昌蔚告诉创业邦,公司承接的部分项目有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要求,需要公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研发攻关,公司将该部分与项目直接相关的研发投入计入了项目成本,未在公司研发费用中体现。

“公司建立单元化、模块化、平台化、系列化的产品生产模式。将下游客户制造工艺分解并开发了功能不同但接口统一的工艺模块,同时陆续开发了集工业数据采集、清洗、传输、存储、分析、预测、可视化等功能的系统模块。”蔡昌蔚表示,依托平台化的开发环境,瀚川智能能够快速根据下游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将工艺、系统等多项模块进行有机组合,缩短交货周期,实现柔性化生产。

据蔡昌蔚介绍,登陆科创板前,瀚川智能就已真正实现批量化、定制化生产,通过自主研发的100多套模组,累计完成2000多条生产线的定制化开发设计。在定制生产智能制造设备的同时,瀚川智能还开发了软件系统,可实现设备层互联和远程运维管理,打通整个工厂的数据链。

“基于核心技术的整合能力正是公司的竞争壁垒。”在蔡昌蔚看来,智能制造装备集硬件、软件及服务于一体,需要整体化、集成化的系统工程思维及长期项目实施经验和综合的技术迭代,仅凭单一的技术创新不足以对行业起到颠覆性的影响。

技术实力引起了资本的注意。睿兽分析的数据显示,在IPO之前,瀚川智能先后获得了三轮融资,包括知名投资机构毅达资本、华成创投等先后参与其中。

上市后,瀚川智能募集资金6.96亿元,超募2.28亿元,所募资金,除部分超募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之外,全部投入智能制造系统及高端装备的新建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年产智能制造定制装备与专用装备、智能制造系统合计1550套/台的生产能力,募投项目将有助于公司跨越产能瓶颈,丰富产品种类,提升公司整体交付能力,为公司发展增添强劲的动能。

“在科创板成功上市只是社会对我们公司阶段性发展成果的肯定”,蔡昌蔚表示,“公司的愿景是通过长期奋斗,成为世界突出企业。”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