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报道,作者 Carly,采访Carly,刘岩,邓双琳。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自2019年6月设立以来,科创板已经走过一周年。在过去的一周年里,科创板在创新中前行,在变革中成长,交出了一份符合设立初衷的年度成绩单。在科创板的先驱下,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还在提速,不论是基础制度、对外开放,还是从严监管,都在不断变革,且日趋成熟。为此,创业邦推出“科创板一周年”系列,探寻科创板一周年背后的故事,解读资本市场的发展脉络和未来动向。
2020年,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在科创板开板一周年之际,7月13日晚,创业板试点注册制首批上会的锋尚文化、康泰医学、龙利得3家企业全部过会。与此同时,深交所还批准了天能重工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的申请。这距离6月15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受理不到一个月时间。
创业板注册制落地速度之快,彰显的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决心和信心。而这背后,是科创板机制的日渐成熟和完善。
“科创板是中国资本市场上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第二个创举,这个创举将来一定会载入史册。”在接受创业邦采访时,毅达资本董事长应文禄表示,科创板从筹划到正式开板,展现出了改革的效率和决心。
在应文禄看来,自科创板开板以后,在实践中,科创板改革得以不断地深化和细化,从注册制的试点,到“三无”企业(无营收、无盈利、无资产)的上市放行,再到市场化定价机制等,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得到了市场的检验,充分发挥了科创板“试验田”的作用,有力推动了一二级市场投资走向正向循环。
平安创投CEO张江亦认为,自推出以来,科创板就注定不平凡。作为上交所首届科创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江对科创板的设立有清醒的认知,在他看来,“科创板是中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改革的重要一环,以注册制为核心,推动了发行上市、交易、退市以及监管制度的全流程改革,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更为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起到了催化作用”。
创下多个“第一股”
“在资本市场30年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极具代表性意义的改革环节,一个是股权分置改革,另一个是科创板的推出。”同创伟业董事长郑伟鹤在接受创业邦采访时表示,科创板的推出,对资本市场的改革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在科创板肩负着两大使命,一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经济创新转型,二是发挥“试验田”作用,推动资本市场基本制度改革。
“科创板运行一年,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制度设计目标。”在联想创投集团总裁、管理合伙人贺志强看来,在过去的一年里,科创板在基础制度上做出了诸多创新。
尤其是2020年以来,多项制度规则进一步明晰。今年3月,证监会发布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3项常规指标和5项例外条款的“3+5”评价体系;随后,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细化定位,精简优化自我评估、核查把关、审核问询的程序和要求。
6月5日,为进一步明晰红筹企业回归科创板的路径,上交所发布《关于红筹企业申报科创板发行上市有关事项的通知》。
正如贺志强所言,随着基础制度的不断优化和完善,科创板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创下了资本市场数个历史性的“第一”。
2020年6月30日,中芯国际科创板IPO注册生效,这是科创板首家“A+H”红筹企业。中芯国际在2004年3月分别在纽交所和联交所上市。2019年5月份,中芯国际公告称,公司拟从纽交所退市,但保留OTC市场交易。
中芯国际能冲刺科创板,与相关制度的改革有关。
在此之前,证监会要求境外上市的红筹企业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按照这个标准,总市值不足900亿港元的中芯国际并没有机会能回科创板。
4月30日,证监会发布实施《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下调了上市红筹企业回归A股门槛。而中芯国际符合“已境外上市红筹企业的市值在2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且拥有自主研发、国际突出技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的要求。
作为科创板第一家“A+H”红筹企业,中芯国际还创下了科创板的最快“过关”速度,从上交所受理到注册生效,全部流程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
在中芯国际之前,华润微(688396.SH)是第一家作为红筹企业回归科创板的企业。不仅如此,华润微的公司形式是有限公司,而非股份有限公司,这在 A 股史上都是“首次”出现。
事实上,不仅仅是红筹回归,科创板还创下了多项“第一”。
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是,是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
在设置上市标准时,科创板共定制了五套标准,其中第五套上市标准对营业收入或净利润没有要求,仅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 40亿元”,以及“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
这为研发周期长且需要大量研发投入的企业尤其是医药企业打开了融资的大门。
2020年1月23日,首家未盈利上市的企业泽璟制药(688266.SH)登陆科创板。这是A股历史上第一家未盈利上市的企业,上市时,泽璟制药所有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实现销售收入且尚未盈利,2019年营业收入为0,归母净利润为-4.62亿元。
此后,先后有十余家企业选择这套标准登陆科创板。“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为尚处于研发阶段的企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企业获得更多融资途径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了科创板支持‘科技创新’的作用。”在应文禄看来,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是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突破。
除允许未盈利企业和红筹企业上市外,科创板还首次允许同股不同权企业等企业上市。
2020年1月20日,具有特殊表决权架构的企业优刻得(688158.SH)登陆科创板,这是A股历史上首次出现同股不同权的企业。
“科创板的制度创新为创业板注册制的落地提供了借鉴,‘试验田’的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应文禄表示,科创板设立的“3 +5”科创属性评价体系,引入多元指标、放开盈利门槛等细则,类似“同股不同权第一股”、“尚未盈利第一股”、“红筹第一股”、“首家 CDR 企业”等现象的出现,突显了科创板的包容性。
受益的不仅是高科技企业
科创板的设立,是为支持科技创新而来。从已上市企业的基本情况来看,这一初衷在市场得以体现。
自创立以来,科创板对高科技公司彰显出较大的吸引力。上交所的科创板审核状态显示,截至2020年7月14日,科创板受理企业数量累计已达406家,其中,有62家处于已受理阶段,124家进入审核问询环节,1家暂缓审议,3家通过上市委会议,35家目前在提交注册阶段,149家公司获得注册结果,32家终止审核。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14日,科创板共实现126家公司发行上市。从行业分布来看,126家公司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两大行业,其中,以信息技术、医药为主的新兴科技行业占比接近 60%。此外,行业占比超过10% 的还有工业和材料两大行业。
这与科创板主要服务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尤其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技术服务等五大领域企业的方向不谋而合。
已上市企业的表现总体呈佳。126家企业累计筹资额 1330.92亿元,总市值2.63万亿元,市盈率均值为117倍。其中,市值前三的分别是金山办公(688111.SH)、沪硅产业(688126.SH)、 中微公司(688012.SH),这三家公司市值均超千亿元。除此之外,澜起科技(688008.SH)的市值也超千亿元。
在这些上市公司中,首发募集资金最多的是中国通号(688009.SH),募得资金103亿元。随后是君实生物(688180.SH)和金山办公(688111.SH)。
从二级市场表现情况来看,已上市企业的年均涨幅为18.59%(剔除新股)。其中,包括硕世生物(688399.SH)、沪硅产业和安恒信息(688023.SH)在内的10家企业二级市场股价实现翻倍增长。
从2019年的年报数据来看,科创板上市公司整体经营情况良好,收入和利润整体实现双增长。
同花顺 iFind 数据显示,2019年,科创板已上市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38.06亿元,中国通号、传音控股和天合光能(688599.SH)2019年的营收超过100亿元。已上市企业在2019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87.56亿元,近50%的上市企业净利润超过1亿元。
“通过科创板,市场逐渐对科创类企业的创新能力、成长速度以及怎么样给创新型企业进行定价估值,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郑伟鹤表示,通过一年的运行,科创板对科创类企业的推动作用正在得以体现。
“科创板的定位很清晰,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创企业,并指出了具体领域,重点解决的是科创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这为一大批处于创业期至成长期的企业提供了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性。”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 特殊普通合伙 ) 执行总裁杨志国在接受创业邦采访时表示,科创板的设立,大到为整个国家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输送弹药,小到为监管方、投行、券商、投资人、创业者,都带来资本重构的大机遇。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科创板基础制度改革得到了检验,同时也在发现问题中不断解决问题。
杨志国认为,在制度方面,科创板的配套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不仅如此,在完善资本市场监管机制,提高违法成本方面也需要在制度上进一步完善。“科创板在如何提高一些关键产业链的主导性、自主性、先进性、安全性,把这些作为扶持企业的一个重要标的等方面,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事实上,对于科创板的未来,上交所也提出六大改革方向,在“资本供给”方面,构建更为高效的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制度、鼓励吸引长期投资者的制度、完善股份减持制度。在“制度供给”方面,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披露政策、加大股权激励制度的适应性、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及研究引入单次 T+0 交易。
“科创板在科技含量的界定上、企业估值标准等因素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应文禄指出,另外,注册制下的退市制度也有待进一步优化。
张江表示,作为注册制“试验田”,科创板在诸多制度建设上都具有较大突破。未来,科创板还需要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监管机制,打造一个规范、透明、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改革提速
在科创板的基础上,资本市场的建设在明显提速。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稳步落地、精选层公司审核快马加鞭、外商投资不断调整、监管措施逐步从严,无不彰显监管部门的改革速度。
“未来,资本市场改革可重点关注完善基础制度、扩大对外开放、从严监管三大方面。”张江指出。
在完善基础制度方面,注册制改革依然是市场关注的重点。随着创业板注册制的推进,已经有 4 批企业陆续亮相。而在新三板,精选层也得以顺利推行。
“过去几年间,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速,新三板夯实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塔基,创业板、中小板、主板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融资诉求的企业提供了传统的 IPO 通道。”杨志国指出,随着资本市场建设的提速,相关制度将进一步得到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内部各板块定位、功能均有所不同,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投资者、监管者以及市场各参与主体共同努力,各司其职,共同将资本市场这个生态系统做大做强。”
在外商引资方面,今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证券基金、期货机构外资股比限制提早全面放开,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诞生、多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落地、QFII/RQFII 制度进一步优化。
对违法违规行为的从严监管也被重点提出。
对于打击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交易所等的监管人士多次强调,除了行政处罚,更要通过加强刑事惩戒、民事追偿来进行立体化追责。证监会也明确提出,抓紧推进中国证券集体诉讼制度落地,继续积极推动刑法修订,大幅提高证券期货犯罪的刑期上限。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