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进取,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今年一季度到二季度,由负转正的数据,正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真实反映,也是中国经济战略纵深和制度韧性的体现。

图片来源:图虫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田轩的田字格(ID:tianxuanjiaoshou),作者田轩,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今年一季度到二季度,由负转正的数据,正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真实反映,也是中国经济战略纵深和制度韧性的体现。

不久前,备受关注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揭晓。初步核算,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3.2%,由负转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但二季度情况出现了很大变化,GDP实现了3.2%的增长。

随着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经济韧性增强成为上半年经济数据的最大亮点。其中,反映实体经济复苏的两个核心指标——制造业投资数据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走势向好。特别是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在4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次收窄4.7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降幅在4月份收窄6.4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次收窄4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实体经济在国家一系列促进政策的呵护下,正在不断恢复。与此同时,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30%以上,表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动能加速集聚。

在全球深受疫情影响、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二季度同比增长3.2%的成绩来之不易。今年一季度到二季度,由负转正的数据,正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真实反映,也是中国经济战略纵深和制度韧性的体现,更反映出所有中国人民的坚韧、勤劳和智慧。

宏观经济数字给予我们力量和信心,同时也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和定力。首先要看到,疫情不可避免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这都需要时间来恢复。尤须引起重视的是,提供着80%以上城镇就业岗位的民营企业,还在努力走出疫情带来的阴霾。其次,在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对于GDP数据的考量,更应该关注其增长结构。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目前来看,中国经济的复苏能力主要体现在供给侧,而消费需求的恢复明显滞后于供给。同时,在直接影响消费复苏的居民收入和就业方面,压力仍然较大。另外,全球疫情仍在蔓延,未来依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外部环境加速变化。这些问题说明,要保持经济复苏势头,还必须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

经济韧性不等于弹性。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基于我国40多年来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人才储备、财富积累、基础设施和广阔市场。接下来,我们也要注重提高中国经济的弹性。一方面,保持宏观政策的力度和灵活性,依靠改革破除各种障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深挖近来涌现出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另一方面,也要形成良好的经济结构,用强大的国内需求支撑逐渐全面复工复产后的巨大产能,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完全恢复正常。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保持经济持续复苏,需要持续推进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继续走市场化、法治化的道路。在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进程中,抓紧时间完善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推动中国经济的车轮不断向前。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