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标准化平台切入,​「数之联」用灵活交付模式覆盖工业+军工+城市治理领域

关注
数之联
四川企业服务
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
最近融资:C轮|1.6亿人民币|2012-10-22
我要联系
我们似乎很难找到和数之联模式一样,并能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对标竞品。

区别于大部分产业背景的大数据创业团队,数之联核心团队均为技术背景的科研人员,三位联合创始人周涛、傅彦、周俊临均来自电子科技大学数据研究中心(注:该研究中心前身是傅彦教授于2001年创办的数据挖掘实验室),拥有近20年大数据行业经验。

在研究中心供职期间,三位联创的主要研究方向便是大数据与数据挖掘应用。当时,团队以短信分类项目制模式服务于华为等大厂,通过短信社交网络分析用户的活跃节点和被动节点,辅助其发送差异化广告,提高广告意向反馈率。

“这项业务在如今看来,似乎很平常,但在行业早期并非易事,需要我们具备复杂网络架构的成熟驾驭能力,”周俊临说:“在积累大量应用经验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华为使用这项技术所产生的商业价值,于是在2012年,团队顺应市场趋势,开始尝试将产学研用一体化。”

「数之联」成立于2012年,定位于一家大数据、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提供集顶层设计、元数据治理、分析挖掘、商业智能可视化为一体的大数据全产业链服务,帮助政府和企业客户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快速转型。


如周俊临所说,大部分企业都对外表示2013年是中国大数据的元年,但其实那个时候,各个行业只是最初感受到大数据带来的价值,真正的行业落地差不多要到2018年和2019年。

这期间,行业头部企业在做的是将技术与行业融合。大家摸索的不是技术,更不是行业,而是具体的应用场景。

从这个维度来看,当时,数之联团队的背景似乎在产业落地中稍显劣势。

为了快速取长补短,前三年,公司通过与金融、医疗、人力资源等产业服务商成立行业子公司,以加速产业落地。期间,持续以技术服务输出,保证公司正常运转。

2015年,依托大数据行业纵深领域的几年经验,数之联率先在市场推出了“行数”、“行明”、“行智”三大平台级产品。


其中,“行数”,是一款流程化的数据管理工具,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处理和管理,覆盖了业务数据在采集、融合、转换、存储、应用整个过程;

“行明”,则是一款敏捷智能数据分析工具,提供了跨源数据分析、数据预处理、智能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功能为一体的解决方案。

“行智”是一款分布式智能AI平台,在该平台上,客户可实现多人协作模式下的可视化数据价值发现,帮助客户提升数据挖掘效率;

周俊临介绍,上述三大平台囊括数据挖掘的三个主要阶段,从数据流程化管理,到一站式敏捷智能数据分析,多人协作的可视化数据价值发现与应用创新产品,充分满足了不同发展阶段客户的大数据应用所需,实现其业务创新。

而这,只是数之联技术能力的初释放。


如今的数之联已垂直布局智慧城市治理、工业智能制造、军工雷达信号分析三大领域。

一方面考虑到自身团队基础,曾负责多个国家级别项目经验,且具备较强政府资源;另一方面,上述领域市场空间巨大,客户对于数字化分析需求明确,但智能化手段欠缺,无分析监督能力,亟需快速转型。

周俊临坦言,尽管这三类客户在需求端目标接近,但核心诉求仍存在差异:

对于政府客户而言,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有限的监管资源,对应着无限的监管对象”,他们需要适合自身成长阶段,且更高效地采集、加工、分析处理海量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检测可能存在的风险。

而工业领域客户重点关注的则是降本增效的效果,包括如何尽可能降低一分成本、增加一分效率、提升一分良品率等等。这些数据都与企业利润率息息相关。

以满足客户差异化诉求为核心,数之联快速推出了两种交付模式,

一种是标准化纯系统平台产品,另外一种是标准化产品+定制化配套服务,可根据客户现有阶段提供定制开发服务,快速达到客户预期。据悉,根据差异程度,数之联定制化周期在两个月到一年不等。

就工业场景内液晶面板缺陷检测为例。此前,客户重点以人力检测为主,在应用数之联的自动化定制服务后,可减少60%的人力成本,同时,还可由原本2~3天的工作周期缩短为2小时,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从整个行业来看,我们似乎很难找到和数之联模式一样,并能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对标竞品。

不过,从细分市场的维度,仍能从中找到业务相近的竞争者,如工业质检领域的IBM、政府城市治理领域的传统供应商,以及军工领域的各大研究中心。

相比而言,数之联在技术和落地程度方面优势明显。

技术层面,团队具备行业少有的复杂网络多维数据分析能力,准确率可达90%以上,部分场景下,准确率还可超过95%,高于行业水平。

落地方面,数之联在垂直市场的布局程度更深,已连续多年位居液晶面板缺样检测市场占有率榜首,已服务于100多家客户,其中包括国内前十名客户中的七家。客户投入产出的回本周期为8~12个月。

周俊临透露,从2015年平台上线以来,公司便已实现盈利,2019年,公司整体营收1.5亿元,预计今年可超过2.6亿元。

根据睿兽分析数据显示,数之联已六次获得资本市场认可,背后资方包括普华资本、鼎兴量子、高捷资本、银杏谷资本和中科科创基金等,总融资金额超2.5亿元。

经历了前期产品化和市场化,现在公司已全面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今年,数之联还将启动C轮融资,继续沿产业链方向延伸,拓宽服务链条。

文章图片来源于数之联,壹图网,经授权使用。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原创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