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琼斯指数调整,美股投资者应注意什么?

下一个谁有望进入道琼斯?

编者按:本文来自美股研究社,作者elainezhao,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今年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科技股和新经济公司业绩大放异彩,这也让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这三大指数收获不同程度的涨幅。

虽说科技股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但道指因科技股的比重不足严重拖累道指表现,使其远远逊色于纳斯达克100指数及标普500指数,投资者对于道指的代表性和价值性一直在提出各种质疑。

在遭受投资者“质疑”的前提下,标普道琼斯公司于8月25日对外宣布,将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进行7年来最大调整,剔除三家旧公司,加入三家新公司。在道琼斯指数大调整背后,我们能从中看到哪些信号被释放?科技股强势大爆发,未来还有哪些巨头有机会进入道琼斯成分股?

苹果拆股引发蝴蝶效应,道琼斯去“糟粕”平衡科技股权重


此前,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一直依赖强大的苹果公司来摆脱冠状病毒的影响。今年苹果的股价涨幅较猛,其市值顺利突破2万亿美元门槛。截止目前,苹果股价为499.23美元,市值为8.54万亿美元。


然而,随着苹果股票拆分结束自己在30只股票指数中的主导地位,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自然会受影响。7月31日,苹果公司对外发布了2020财年第三财季业绩,同时苹果公司董事会还批准了一项1:4的股票分割计划,经股票分割调整后的股票交易已于2020年8月31日开始进行。

因为苹果公司是目前道琼斯指数价格最高的成份股公司,若苹果公司的股价在即将进行的股票分拆后下跌,则科技板块对道琼斯指数的影响也随之下降。因此,道琼斯指数需要进行调整。

在苹果拆股引发的蝴蝶效应背后,道琼斯也果断选择剔除表现较差的公司来迎接股价表现更好的新公司来平衡道指的科技股指数。

据悉这次被剔除的三家公司分别是埃克森美孚(NYSE:XOM)、辉瑞公司((NYSE:PFE)和雷神技术公司(NYSE:RTX),取而代之的是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 Salesforce.com(NYSE:CRM)、加州生物科技公司Amgen(NASD:AMGN)和霍尼韦尔国际公司(Honeywell International,NYSE:HON)。并且这一修改也跟苹果拆股的日期是在同一天,都在8月31日交易开始之前生效。

一进一出对于这几家公司来说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道琼斯指数这次调整背后,我们又能从这些变动的公司身上看到一个什么趋势?

从CRM到XOM,一个时代已成过去式


随着道琼斯发布调整指令后,埃克森美孚、辉瑞公司和雷神技术公司被迫让位,在这三家公司中埃克森美孚最让外界唏嘘。有不少投资者发出感叹:从CRM到XOM,一个时代的过去。

埃克森美孚于1928年被加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是2018年通用电气被移出道指后,该指数中现存的最古老成分股。截至目前,埃克森美孚股价为40.69美元,市值为1720.47亿美元,与苹果逾8万亿美元市值差距相当大。


与50年前相比,石油在美国经济中的作用要小得多。尽管页岩油技术帮助美国能源部门实现了复苏和增长,但对化石燃料的需求总体来说已趋于平稳,并且在疫情导致的经济放缓期间大幅下降。

在上世纪80年代,能源公司在道指中的权重一度占到四分之一,随着埃克森美孚退出后,能源股权重将降至仅2%。而在疫情期间,云计算板块强势崛起,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 Salesforce今年迄今为止股价上涨幅度近65%。

根据Salesforce公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营收及利润均超预期,剔除投资收益后,利润同比增长了30%,营收同比增长29%。Salesforce同时上调了全年业绩指引。财报公布后, 截止周四收盘,Salesforce股价为276.32美元,市值超过2400亿美元。

在Salesforce替换埃克森美孚后,能够缓解科技股在道指中权重的下滑幅度。目前疫情在美国的情况还不是很理想,这也意味着云计算板块在下半年还有继续上涨的机会。

从安进替代辉瑞,我们能看到道琼斯更看重安进是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它也将成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中的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

截至目前,安进公司目前股价约为253美元,而被踢出指数的辉瑞公司尽管市值巨大,但其股价只有37.91美元左右,是道指中此前权重占比最小的成分股。

从营收表现来看,安进的生物类似药业务也在不断攀升,Gal估计其今年第二季度收入3.57亿美元,按年计算将达到14亿美元。安进在美国的一些生物类似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包括与艾尔建合作的Herceptin生物类似药Kanjinti,安进持有32%的商业化份额;以及Avastin的生物类似药Mvasi,安进也拥有39%的份额。

虽说辉瑞公司拥有一些生物技术产品,但被认为是一家更为传统的制药公司。在二季度,辉瑞生物类似药全球销售额增长了36%,达到2.89亿美元。从安进取代辉瑞成为道琼斯指数的一员,这表明生物制剂已从革命性的新医疗技术转变为该行业的主流。

从雷神被霍尼韦尔替代,这说明工业板块不再只是军工,霍尼韦尔在投资者看来是一家更全面的公司。

雷神技术公司目前是商用航空领域最大的供应商之一,主要是旗下的柯林斯宇航(Collins Aerospace)和普惠(Pratt & Whitney)业务。今年受疫情影响,由于来自航空公司和飞机制造商的业务大幅下滑,该部门第二季度收入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35%和30%。

霍尼韦尔为航空业提供从飞机照明到售后备件等各种产品,受疫情影响霍尼韦尔航空航天业务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下降28%,营业利润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10个基点。

虽说航空业务受影响,但霍尼韦尔还有其他业务扭转命运。疫情期间,霍尼韦尔的KN95口罩供不应求。在第二季度中,霍尼韦尔的个人防护设备(PPE)预订额达到了创纪录的7亿美元。同时一旦新冠病毒疫苗问世,则将大大有助于在2021年扭转这项业务的命运。

老人被新人取代,在这一进一出背后,其实我们也能看到科技在推动时代快速更迭。在道琼斯提升科技股之后,接下来哪个公司又有入选的机会?

下一个谁有望进入道琼斯?特斯拉或亚马逊


随着道琼斯工业指数拥抱科技股,这也让不少分析师认可,后续道琼斯还有望继续增加科技股的比重来平衡道指的表现。接下来,哪个科技巨头又有机会入选呢?

特斯拉已连续四季度盈利

在二季度财报发布后,特斯拉公司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盈利,其财务结果看起来符合加入标普500的条件,邀请加入标准普尔500指数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截至目前,特斯拉的市值约为4172.17亿美元,今年股价上涨幅度超420%,目前市值已超过全球连锁企业沃尔玛。按此衡量标准,若特斯拉现在能够加入标普500,那么它将成为其中市值最大的股票之一。


日前,特斯拉发布公告称:该公司董事会已经批准并宣布以派息形式对其普通股进行1:5的分割。特斯拉股票已于2020年8月31日开始在股票分割调整后的基础上进行交易。

在美股研究社看来,特斯拉拆股之后,很有可能是下一个进入道琼斯成分股的公司,除了特斯拉的股价表现受追捧之外,目前新能源算是汽车工业未来最重要的赛道。

根据数据,2019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221万辆,渗透率上升至2.5%。随着全球各国政策驱动、行业技术进步、配套设施改善以及市场认可度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1150万辆,相较于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

特斯拉除了在整车产品的强势表现外,它在电池技术研发上也在不断突破。有分析师表示:特斯拉“是一家科技公司,而不是一家汽车公司”。目前特斯拉股价上涨势头仍然很猛,后续发展还是值得期待。

亚马逊消费品赛道可期

另外亚马逊所在的必需品消费也是有可能进入道琼斯,因为上半年亚马逊财报业绩表现都不错。二季度商品净销售额达502.44亿美元,同比增长40%。在产品消费品类中,亚马逊在消费必需品上的销量大涨。要想进入道琼斯,亚马逊在这之前需要拆股。

亚马逊三次股票拆分前股价分别为86美元/股、355美元/股和119美元/股。如今高股价下,亚马逊很可能进行第四次股票分拆。

据老虎资讯报道:相较标普500指数和纳指今年迄今6%和26%的涨幅,道指今年下跌超过1%,说明道指并未从大型科技公司上涨中获益。作为全球股市的重要组成部分,A股市场相对于美股来说还是存在不足,在道琼斯调整指数背后,A股能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道琼斯大刀阔斧调整背后,这给A股带来什么启示录?

在全球股市市场上,美股聚集了大量优质公司,国内的互联网企业都会优先考虑赴美上市。尽管国内A股也有不少上市企业,但对比美股来看两者还是存在较大不同。从市值特征角度来看,A股市值的分布呈“纺锤形”,美国股票市场的价值分布呈“金字塔形”。

美股有IPO和退市制度,前者负责进,后者负责出。以退市来说,美股退市效率极高,尤其“1美元”法则,将退市的裁决完全交给市场和投资者。这次道琼斯指数调整也是淘汰表现较差公司的重要举措。美股指数一直涨,是因为美股股市会不断去除一些糟粕,留下最优秀的那些公司,而这可能是A股需要学习的。

相对于美股来说,A股上市公司局限在国内,同时因公司质量参差不齐,真正有价值的公司少之又少。A股退市迟迟打不开局面,导致很多无赖公司在市场上横行霸道,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美国股市的支柱是大量高科技公司,例如苹果,微软,亚马逊和特斯拉,他们具备高成长价值这也是吸引海内外投资者的关键。占据A股市场前50名的公司基本上是传统行业,例如银行保险和酒业房地产。很显然,头部企业的性质也决定了A股跟美股存在较大差距。

这次道琼斯调整指数,从淘汰旧公司来迎接科技股公司不仅仅是提升科股价的权重,更为重要的是在于纳斯达克100指数及标普500指数竞争中有一定筹码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对于A股来说,这种淘汰制度其实是可效仿跟学习的,只有公司之间感觉到适者生存的压力,这也许才能督促这些公司追求高增长。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