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转自壹娱观察,作者王心怡,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没有太多的意外,宁静、万茜、孟佳、李斯丹妮、张雨绮、郁可唯、黄龄成团出道,“大姐大”宁静拿下了最高票数。
“我拿第一不想成团!”宁静最后的成团宣言引爆全场,似乎这个团能不能“定”对于姐姐来说都不重要了。
历时近三个月,《乘风破浪的姐姐》终于迎来了完结篇。毋庸置疑,《乘风破浪的姐姐》是今年热度最高的综艺之一。即使是稍显漫长的更新战线,也没有减少其一举一动的关注度。成团之夜,#蓝盈莹 初舞台第一今天倒数第一#、#张杰嗓子怎么了#、#阿朵鼓秀 春晚水准#等等话题随着节目的播出逐渐登上微博热搜。
然而,持续的高热度之下,却难掩《乘风破浪的姐姐》高开低走的态势。
直播开始一个半小时后,#乘风破浪的姐姐成团之夜#也只来到了微博热搜的第四位,后来才逐渐攀升至第一位。这与很多时候往期,尤其是前期,节目更新即登上热搜前列的情况,还是有一些不同。
《乘风破浪的姐姐》相关热搜
《乘风破浪的姐姐》作为今年“第一网综”的不二人选,无论是因为前期的六次公演“剧透”以及姐姐们逐渐了解留下来的“内定规则”而逐渐失去节目的神秘感,还是最后成团的线上投票规则“迷之复杂”劝退了不少网友和姐姐粉丝团,关于“内定属性”的线上投票质疑不断,以及直播成团夜活生生成为了湖南卫视大型节日晚会即视感,《乘风破浪的姐姐》因这种贯穿全程的“内定感”烂尾了。
《乘风破浪的姐姐》并没有在赛制、规则及最后的成团上对C位进行大量渲染,可以想见,关于团队中资源分配的争斗大抵不会出现在这支团体身上,但“出道即巅峰”的情况也同样不会出现。然而同时,这支女团又具备舞蹈、vocal、rap担当等常规偶像团体基本盘的女团,期待中的选出另一个面貌的女团最终还是走了选偶像团体的老路。
成团之后,《乘风破浪的姐姐》或许留下的是终将同质化的节目,优爱腾芒们将此类综艺上升到了平台重点,而此次“浪姐”完全高开低走之后,紧随而上的“哥哥们”和“姐姐们”观众期待值就堪忧了。
从公演的“内定规则”到成团夜的“内定感”,结果还有多少惊喜感?
《乘风破浪的姐姐》无论是在网络热度还是在口碑方面都出现了高开低走,整个节目在这两方面呈现一路下滑的趋势。
根据云合数据显示,《乘风破浪的姐姐》正片有效播放市场占有率及排名呈现出下降趋势,哪怕是正片更新之日,关注度也在打折扣;同样下滑的还有豆瓣评分,从前期开播的8.6到如今的7.6,从某种程度说明了节目在遭遇口碑危机。
数据来源:云合数据
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曾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何不火了”中分析节目出现下滑的原因,节目主旨偏离、选秀逻辑失误以及“轮到你了”式话题渐微等都是原因所在。
其中在选秀逻辑上,前期14强姐姐诞生很大程度是现场浪花们的“杰作”,而姐姐们一两次公演后就完全摸准了现场浪花们的口味,而姐姐们要留下来,“炸”、“唱跳”、“群舞”成了更容易获胜的武器,而这也成了姐姐们在选择上的“内定规则”,在封闭式现场表演代表一切的情况下,“内定感”就诞生了,在选完曲后似乎就能知道命运。
到了真正需要线上观众打投环节,线上参与度的长期缺失让节目的秀粉们早已跑光,其它留下来观众的热情也被削弱。
为数不多全网观众参与的机会,却总能在不同程度给《乘风破浪的姐姐》带巨大争议。首次线上投票的复活机制就被网友戏称“魔幻”,而到了成团夜的投票,复杂的投票规则和票数后期不透明化,让整个一周多的打投时间充满了关于“内定感”的疑窦,网友热烈吐槽后,一些姐姐的粉丝团也都相继停止了打投行为。
微博截图
首先来品品成团投票规则:成团名额分四轮进行,总决赛公演秀通过现场观众喜爱度获得一个成团名额;第二轮总决赛公演秀,通过全网观众喜爱度获得三个成团名额;第三轮,过往的五场公演秀,通过全网观众喜爱度获得两个成团名额;第四轮,两团姐姐通过全网个人喜爱度累计总分获得最后一个名额。七位姐姐进行个人喜爱度排位,优胜者成团出道。
三个榜单,七个名额,规则更复杂了,姐姐们更懵了,以至于导演宣布完规则之后,姐姐们异口同声表示:“不明白。”这样的投票规则也引来了网友们的吐槽。
大致来看,《乘风破浪的姐姐》投票规则将个人与团体结合在一起,尽可能地调动粉丝投票的积极性。毕竟在此之前,除了复活名单的确定动用了网络投票之外,每次公演后的去留都由现场观众投票决定。选秀节目,及其赞助商最大的收益利器之一的粉丝投票,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上还未能“大展拳脚”,网友们的参与度也不高。
但姐姐们如此努力,投就对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复杂的投票规则却带来了打投历程的“魔幻感”。
最初,在《乘风破浪的姐姐》播出之前,不少姐姐的粉丝团是呼吁良性应援的,在“拒绝battle集结爱,联盟应援最有爱”的口号下,还曾发起过联盟应援的接力。
当复活名单由网络投票产生,《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次让除了现场观众之外的粉丝有了切实的参与感。但问题随之而来。近乎于“盲投”与紧促的截至时间让复活赛投票规则也受到了质疑。
到了成团名额的投票,争议又一次出现。有网友提出票数增长的不合理性,质疑可能产生的投票结果。不知是察觉到了争议,还是为了保持结果的神秘感,9月4日,芒果TV三大榜单的浪花数已不再显示。
复杂的玩法,却带来了更多的质疑和争议,也或多或少导致了口碑的下滑,也算得上一种适得其反吧。
再加上前期节目对于姐姐的塑造与姐姐们的表现,也让节目最后成团的人选少了些意外和惊喜。
宁静是节目基础话题的来源之一,并在多次表演中担任队长;万茜、张雨绮从节目一开始就保持着高热度和话题度;孟佳的淘汰也曾引起不少网友的疑惑,同时唱跳水平也与女团适配;李斯丹妮在节目的中后半段发力、笔墨增多;鉴于遵循传统女团的基本盘,需要vocal、rap担当,李斯丹妮、郁可唯、黄龄也是合适的人选。
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个团是具有话题与实力的,这是节目组需要,也是乐意看到的结果。毕竟,据芒果TV招商会公布的计划显示,姐姐们成团后的团综已提上日程,《姐姐的爱乐之程》被网传将上星,安排在第四季度,芒果TV和湖南卫视同步播出,招商方案也已经在与金主们对接着。在这个层面上,在卫视上星的配合下,要想吸引更多广告主的入局,团体里势必需要一些高热度、有话题、国民性更高的姐姐撑场,所以“内定”这些姐姐也无可厚非。
从“乘风破浪”到“皆大欢喜”,
“浪姐”的初心还在吗?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大结局,孟佳的那句“那不是每个姐姐都有奖”似乎就足够贴切。成团之夜,好似内地“分猪肉”的音乐颁奖典礼现场,以及湖南卫视特别擅长的大型节日晚会。
于是姐姐们准备了不少舞台,以往节目中的部分曲目被再次演绎;嘉宾不只是帮唱,也拥有单独表演的舞台了;专门设置了各行各业的榜样姐姐奖项,正能量满满;同时,四个单项奖穿插在表演中——最喜爱姐姐宝藏奖:孟佳、最喜爱公演舞台:《情人》、最喜爱X-leader:李斯丹妮、最喜爱X姐姐:宁静。宁静、李斯丹妮两个团队,出道名额三四分,单项奖平分。
《乘风破浪的姐姐》将“端水”进行到底,最终以一种皆大欢喜的氛围收场,要实现这种皆大欢喜的氛围,那么“内定感”就不会缺失。
这也符合《乘风破浪的姐姐》大部分时间的观感。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曾在“《乘风破浪的姐姐》初评:你要的撕逼不会到来”一文中预测节目大概率可能不会出现“互撕大战”,而是比较“和谐”的氛围。
如果回看节目,姐姐们在节目中的“扯头花”并没有怎么出现,尤其是度过了前期综艺版“轮到你了”的单人话题讨论,后期讨论重心转向舞台表演后,节目整体的氛围就更趋向于平和、感动,以及注重人物成长感。
当然,这也从某种程度导致了节目进入后半程在热度、话题度等方面,相较于前期有所下滑的观感。
回归舞台本身,聚焦姐姐们的努力、成长与自我的实现,却恰恰是节目最开始宣传的定位和特色。但《乘风破浪的姐姐》似乎并没有将这种定位和特色一以贯之,而这也成为节目另一个争议的主要来源。
无论是整个节目前期都采用封闭式现场观众投票,导致姐姐们早已摸透留在这个舞台上的“内定规则”,所以拼命的让舞台燃炸起来,即使试图承载多种风格团体之下,《乘风破浪的姐姐》也正在变成30+“青创”。
同时,节目将现场观众全部设置为女性,通过她们的投票决定队长人选、选歌顺序、淘汰名单等,试图以女性视角来观察、解读、诠释,呈现出一种更加关注女性态度的设置。但似乎成团之夜请来不少男艺人做嘉宾以及关于陈赫的争议又让节目陷入了“丢失初心”的批评中。
微博截图
《乘风破浪的姐姐》将争议和话题度延续到了最后一刻。
如果仅以一档综艺、一档选秀节目的角度看待《乘风破浪的姐姐》,那么它算得上是成功的,毕竟真人秀、舞台部分确实做到了创造出多条话题,呈现出了姐姐们的成长。
但如果以更高的标准、或拿着节目背景中写道的“通过呈现当代30位不同女性的追梦历程、现实困境和平衡选择,让观众在过程中反观自己的选择与梦想,找到实现自身梦想最好的途径,发现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的选择”来对照,《乘风破浪的姐姐》又是不足的。
不过,当《乘风破浪的姐姐》将30+姐姐集合,进行训练、考核,已经在选秀这一垂类中进行了创新。而30位姐姐的选择、故事的讲述等等,以此创造出的高流量、热度、话题度,又让姐姐、赞助商和平台方等多方获益。
《乘风破浪的姐姐》剧照
总结来说,《乘风破浪的姐姐》本可以用选秀逻辑有更多的未知性,这也符合节目的初心,姐姐们可以“三十而骊,青春归位”,可以去面对很多的冒险、更多不可控的舞台,而无论是前六公舞台的“内定规则”,还是最后成团夜线上投票又充满的“内定感”,《乘风破浪的姐姐》彻底输了。
高开低走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却也陷入了内核的同质化,这大概率会让观众对未来同类型的节目都少了些期待感,至少是在精神表达和内容设置的匹配上。
优爱腾芒已经将“姐姐”类、“哥哥”类综艺上升到了平台重点,而经此“浪姐”的结果,后来“《披荆斩棘的哥哥》们”将更难接档。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