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海外头条》是创业邦推出的海外栏目,服务于广大创业人群,为他们提供专业、有启发性和实用性的海外讯息。
栏目通过分享优秀的行业热点文章,帮助创业者打开新思路,洞悉全球市场动向,掌握大企业背后的秘密。创业不应盲目,张开眼睛看世界,才能找到新风景。
互联网商业世界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恐怕是变化的速度。
一家创业公司短短几年就能跻身500强,市值就能超过传统巨头。
同样,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一家互联网企业从巅峰到谷底也用不了多久。
2000年,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是雅虎,市值超千亿美元,能提供从音乐、视频,到社交媒体和照片分享等几乎所有的网络服务,看似无所不能。
但2016年,雅虎以不到50亿美元的价格被收购,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在这十几年里,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让雅虎一而再,再而三地错失了发展机遇。
本期推介Better Marketing的文章《雅虎是如何一再错失数千亿美元的》(How Yahoo Missed Out on Hundreds of Billions, Again and Again),Binit Acharya为读者梳理了答案。
第一次,雅虎拒绝收购谷歌。
1998年,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找到雅虎,想要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谷歌。
雅虎很干脆利落地拒绝了这一提议,相当令人遗憾。
但错误不止于此。作者提到,雅虎并未从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当谷歌因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而迅速获得成功后,在2002年,谷歌的价值已经高了很多。
当时的雅虎首席执行官特里·塞梅尔(Terry Semel)意识到了谷歌的真正潜力,又去接洽了拉里和谢尔盖,希望收购谷歌。
雅虎想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它,但谷歌提出了50亿美元。于是,雅虎再次取消了这一交易。
直到2020年1月16日,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成为市值1万亿美元的第四大科技公司,而雅虎再没机会也没能力买谷歌了。
第二次,雅虎拒绝收购Facebook。
2006年7月,雅虎试图以11亿美元收购Facebook。Facebook同意了这项交易,并做好了被收购的准备。
但是雅虎首席执行官特里•塞梅尔又将出价改为8亿美元,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拒绝了,雅虎没能如愿得到Facebook。
第三次,雅虎拒绝将自己出售给微软。
2008年,微软与雅虎接洽,想以44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雅虎。微软希望与雅虎形成协同效应,为了与当时新兴的科技公司谷歌竞争。
但雅虎首席执行官杨致远拒绝了这一提议,认为报价太低,雅虎的价值被低估了。
作者表示,与后来雅虎卖给Verizon的价格相比,微软简直给出了天价。好在,雅虎当时没有同意,否则可能就是微软为错误买单。
那么,如果雅虎当初没有拒绝这些交易,它的价值会达到数千亿美元吗?
作者认为不会。即使收购了谷歌和Facebook,雅虎仍然可能会失败。
1999年,雅虎曾以57亿美元和36亿美元收购了Broadcast和Geocities等公司,它没能将这些公司的业务转化为更大的价值。
如果雅虎成功收购了谷歌和Facebook的话,它可能也没有能力带领这两家有潜力的公司走的更远,我们或许会失去两大科技巨头,但这是一个永远无法回答的问题了。
雅虎本来可以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却以低于之前收购Broadcast的价格卖了出去。作者称,最重要的原因是,雅虎不知道如何与互联网时代相处。
当互联网刚刚开始在每个人身边流行起来时,许多企业都试图涉足这个新市场并取得成功。
雅虎的问题是它不知道该做什么。
它是当时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也是市场最大的玩家,试图进入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照片共享,视频共享和许多其他互联网服务的领域。
简而言之,哪方面都想尝试,哪方面都不精通。
许多CEO来了又走,公司的愿景不断变化。
雅虎第二任首席执行官特里•塞梅尔希望将其打造成一个新的媒体巨头,而上一任首席执行官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则希望雅虎是一家移动技术公司。
如果一家企业试着做所有的事情,最终会什么也做不了,成功的公司都被一个改变世界的清晰计划所驱动。
比尔·盖茨希望每个家庭都有一台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电脑。
这就是为什么他与IBM签署了一项协议,创建MS-DOS,并在IBM的电脑上运行。这笔交易造就了现在的比尔·盖茨。
史蒂夫·乔布斯有一个清晰的愿景,那就是以人为本。
人们需要工具,他就给了他们工具。把每个人和科技结合在一起,是乔布斯一直期待的。
正如他曾经说过的,“要对人们有信心,相信他们是善良而聪明的,如果你给他们工具,他们会用这些工具做很棒的事情。”苹果因此成功。
互联网是一个很棒的地方,人们有更多接触世界的方式,也有更多的方式得到帮助。
在企业管理中,有技能的人很多,有远见的人却很少,能管理一家科技巨头公司的人更少。而雅虎就没能找到这样的人,很快从巨头走向落魄。
商业的世界不关心每个公司的命运,它只在乎你能为其做什么,有用处,就能存活。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