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P,丰年已至

关注
《庆余年》,余年已至;中国IP,丰年已至。

编者按:本文来源刺猬公社,作者周矗,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看《庆余年》前两集的时候,唐家三少心里一凉:完了,这剧要折了。

作为知名男频网文作者,唐家三少也是《庆余年》的书迷。他觉得,前两集的故事没有完全讲对。

但从第三集开始,故事开始变得越来越好。“能很快把它抓回来,远比原文节奏要快,这是编剧王倦老师改编的特别好的地方。”唐家三少说。

除了阅文白金作家唐家三少,阅文著名作家天下归元、《我的前半生》编剧秦雯也一致认为,庆余年是IP改编最成功的案例,也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前有阅文提供IP和相关资源,中有王倦、陈道明、张若昀等金牌班底,后有新丽传媒、腾讯影业保驾护航。

用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腾讯动漫董事长程武的话说,就是用了阅文的IP及对IP的理解力、用了腾讯影业的主控和规划能力、用了新丽的制作能力生产出的作品。

这样的“强强联手”,未来将会成为一种常态。

10月19日,阅文影视、新丽传媒、腾讯影业三大“行业龙头”,首次合体举办了一场年度发布会。程武称其为“三架马车”。

在腾讯的新文创思路下,“三架马车”一旦跑起来,收获的不仅仅是“1+1+1=3”,而是“1+1+1=π”的无限价值。

未来,一位“书粉”不但有可能变成“剧粉”,还有可能变成“演员粉”“游戏粉”“品牌粉”。这是一部经典IP可以发挥出的想象力。

“大IP+流量明星”不是万能的

但在当下,“书粉”“剧粉”与“演员粉”之间仍存在着一条奇怪的鄙视链:“书粉”看不起“剧粉”,“剧粉”看不起“演员粉”,演员粉看不起“白嫖粉”。

这是近五年来,国内IP改编泛滥的“反噬”。

2015年,在华谊兄弟的发布会上,张国立问冯小刚对IP有什么想法,冯小刚随口便问:“什么是IP?不是地址么?”

彼时,在传统电影之外,另外一个依托于互联网的商业神话正在崛起。

由网络小说改编成的影视剧《花千骨》平均收视2.213%,打破了中国周播剧收视纪录,成为了当年的收视亚军。网络单日点击量破4亿,屡次打破自身保持的单日网络播放量纪录;手游在iOS上线迅速跃至App Store畅销榜第四,首月流水接近2亿。

新华网报道,《花千骨》衍生出的电视剧、游戏等版权产值,已经超过20亿元,给出品方慈文传媒带来的实际收入已达近2亿元。

2015年,随着《花千骨》为代表的的影视改编剧大获成功,中国网络文学产值从50亿迅速跃升至100亿规模。2016年,有超过110部网络小说取得影视版权。

一时间,人人都在谈IP,人人都在改IP 。

在看到IP的巨大市场空间后,资本与人潮快速涌入,严肃工整的影视剧创作,变成了谁有钱谁就能拍的“小学生作文大赛”。

盲目的模仿、竞争稀释了创意的价值。IP市场开始变得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以天下霸唱的经典IP《鬼吹灯》为例。IP过于火爆,导致大量打着“鬼吹灯”旗号的作品涌现出来,一时间市场充斥着粗制滥造的仿品,甚至还有《鬼捶灯》这样的“李鬼”出现。

为了降低风险,IP改编还开始盲目跟风。《花千骨》大获成功后,2016年出现了一大波古装玄幻剧,但大部分收视率远不及预期。

《腾讯娱乐白皮书数据》显示,2016年新映国产IP电影96部,但部均票房不足2015年的三分之一。

在调查中,只有4%的样本用户满意当年的IP改编剧,强行注水和不忠于原著是最不能忍的行为。而IP周边的消费意愿刚刚萌芽,剧游联动仅处于概念阶段。

“大IP+流量明星”,似乎并不是万能的。在《2020年IP改编剧情况及展望》中可以发现,2016年之后,IP改编剧的涨速明显放缓。

IP改编的野蛮生长,暴露了大量出品方只看短期利益,不看长期利益的短视。同时,中国观众的耐心和中国影视的核心竞争力,也在被快速消磨。

腾讯新文创,则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思路。

2018年4月,在“泛娱乐”概念问世七年之际,首倡者程武亲自在腾讯新文创生态大会上宣布,泛娱乐这一概念已经完成它这一阶段的历史使命,而腾讯新的方向是“新文创”。

从“泛娱乐”到“新文创”,这并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

腾讯用了7年时间,构建了“以IP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基础。“新文创”则是在“泛娱乐”的基础上,联动更广泛的主体,有秩序地去打造具有长线生命力的中国文化符号。

产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共生,是新文创最大的特点。

通俗地说,IP改编既要叫座,又要叫好。这个“好”,不只是口碑,更是一种汇聚人类情感的文化符号,它可以融合科技和文化,连接传统和未来,推动文化生产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新文创生态坚持不赚快钱,要“慢工出细活”。这正是腾讯在“连接人”之后,肩负的更宏大的使命。

结束“单打独斗”

那么,如何能够持续性地产出好作品?

程武用了一个很浪漫的比喻。“如何可以留住一滴水,最好的答案,就是滴水藏海。我们只有搭建好更为广阔的内容产业生态,才能让好内容源源不断地从生态中产生出来。”

疫情期间,程武看到了上万家影视公司倒下,数千横飘在等待横店复工,也有很多影院老板抵押房子咬牙苦撑。

“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单一的产业在遭遇波折冲击的时候,往往比较脆弱,而目前产业链之间的耦合度还不够高。”

生态的意义,正在于结束“单打独斗”,提高行业天花板,共同抵御风险。

《庆余年》,成了一个值得被探讨的案例。

首发于起点中文网的《庆余年》,是阅文集团白金作家猫腻的早期作品,原著接近400万字,全篇格局宏大,人物众多,拥有众多书粉。

2019年播出的同名改编剧《庆余年》,则成为了当年的现象级剧集。

开播后,豆瓣评分8.0,在腾讯视频与爱奇艺同期播放量均排名第一,共计超过130亿次播放,并同时打破剧集百度指数记录和微信指数记录。

成功的剧集,也成了IP的“放大器”。《庆余年》播出后,原著小说在完结十余年后重登阅文平台畅销榜榜首。迄今为止,小说共收获了350万次推荐和60余万次打赏。

《庆余年》的成功,宣告着“IP时代”的行业新法则:IP的价值并没有消退,被淘汰的只有粗制滥造的作品。

若想复制出下一个《庆余年》,靠的不是运气。程武认为,是要实现从“好内容”到“内容产业”,再到“内容产业链耦合”的三级跳。

上任阅文CEO仅6个月,程武便推动了阅文成立五年来最大规模的组织升级。其中包括成立阅文影视业务方面的创作委员会,树立新的阅文用人标准,制定科学的人才规划。

这次“三驾马车”的集体亮相,则是向外界传达出更为清晰的战略布局:

未来,新丽传媒主“自制”,继续坚持精品化的策略,制作出更多优质的IP改编作品。

腾讯影业主“控”,继续坚持高品质的内容平台,扮演一个连接和枢纽的作用。

由阅文影业升级而来的阅文影视,则主“联合开发”,立足于阅读丰富的网文资源,通过聚焦和外部合作伙伴联合开发,更加体系化推进网文IP影视化开发。同时更多与到外部关键作品当中去。

作为国内最早进行IP产业化布局的企业,腾讯新文创生态中的动漫、文学、游戏、音乐等形态,也会帮助“三驾马车”跑得更快,更久。

阅文集团大神作家国王陛下的小说《从前有座灵剑山》,以小说为基础,进而推出了同名漫画和动画。后来,腾讯影业牵头打造了真人网剧,之后还将推出同名手游,来提升《灵剑山》IP的大众影响力。

“IP 是长线培育的结果,不是简单买一个版权,然后消费它的影响力。每次对IP的开发都是一个持续建设它的过程。每个IP 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个性、故事、世界观,要培育和开发各类IP,就需要文学、动漫、影视、游戏等创作形态的针对性搭配,用符合 IP 特质的路径来推动用户情感的增值和扩容,即大家经常说的多领域共生”,程武说。

在这场面向未来的文化生产“新实验”中,还将会有更多的奇迹发生。建立产业生态,只是第一步。

打造“中国文化符号”

2017年,腾讯影业拿到了《庆余年》的版权,但生效起始时间是2018年3月份。距离上一任版权方华娱影视和深蓝影业拥有的五年版权,还剩下一年。

在这一年中,改编影视随时有可能开机。

于是,腾讯影业主动找到了深蓝影业和华娱影视的负责人,希望一起合作,把作品打磨好,把饼做大,甚至提出要把可能的商业利益多分一些给合作伙伴。

经过了 3 个多月的沟通,最终各方达成一致,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与深蓝影业、华娱影业一起,成为了《庆余年》的出品方。

“《庆余年》的核心主创都是原著书粉,包括我自己,新丽的曹总,导演孙浩、编剧王倦,男主角张若昀,都是原著粉丝。大家是带着热爱来做这个项目的,整个主创团队对原著的内核把握及对其多视角的诠释,下了很多功夫,不想把这个IP做坏了。 ”程武说。

保持耐心,更加持续、长线的塑造IP,是打造文化符号的基础。

在发布会上,程武专门给所有观众“道了个歉”。

“我们希望整个团队能克制住‘赶时间’‘趁热乎’的念头,坚定初心,打磨好剧本,做出一部有延续性、有持久生命力的诚意之作和匠心之作。听上去好像不能为《庆余年2》今年无法上映找借口,当然也很抱歉,包括对我的母亲,她也是《庆余年》的粉丝,见到我都在催更。”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也做不成“好豆腐”。新文创思路下,主创团队除了要磕人物、情节,还有原著的故事核和价值观,还有文化价值的承载与突破。

《庆余年》原著 400 万字,构建了一个格局宏大的故事,无论是庆国还是庞杂的人物关系,都是需要付诸很大的想象力,是改编难度极大的男频小说。

但在影视化呈现上,《庆余年》的改编效果却远远好于其他作品。

天下归元认为,《庆余年》的成功原因之一,就是编剧王倦非常了解网文气质。他可以在保留原著内核的基础上,用轻喜剧的方式阐述故事,提高可观赏性。并在主要人物中勾画出一个群像,引爆话题,让很多梗直接服务于第二步的推广。

《庆余年》在改编中始终坚持着一条主线,即叙述视角的创新。

程武介绍,过去很多IP改编剧是以男主成长为切入点进行改编,《庆余年》则选择了不同的切入视角,以现代思想烛照古代时空,以一个文学青年的视角叙述古代故事,这样的冲突和矛盾让观众不会觉得很刻板。

如果说,一部优秀的小说是一个人的功劳,那么一部优秀的改编剧则是一群人的功劳,

在《庆余年》这部凝聚用户情感的作品中,上到出品方和编剧,下到演员、服化道和宣发,团队中的每个环节都发挥了极致的匠人精神,各挥所长,有序合作。

这样的合作,融合在了发布会多达56部的片单中。

其中,既有讲述平民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剧《人世间》,又有改编自阅文集团白金作家“愤怒的香蕉”同名小说的《赘婿》,以及由原编剧王倦操刀的《庆余年》第二季。

这些经典的角色和故事,或将成为下一个“迪士尼公主”“漫威英雄”,成为中国的流行文化符号。

《庆余年》,余年已至;中国IP,丰年已至。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刺猬公社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