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猎聘网(ID: liepinwang),作者曹泽宇,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又一个关于社畜的悲剧发生了。
今天传出消息,在某互联网大厂,一个年仅23岁的女生,在下班途中猝死。
23岁的时候,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对于很多而言,那个时候还觉得世界是一扇不知道后面有什么的门,一本听了前奏还在期待副歌的专辑,一部刚刚翻开第一页的小说。
但对于这个女生而言,一切都戛然而止。
据说那个女生是独生子女,她还有一个男朋友,“经常在朋友圈里秀恩爱”,很多人都觉得这样一个阳光热爱生活的女孩是一个像天使一样的“人生赢家”。
然而天使就这样坠落了。
这种惋惜与心痛是任何一个哪怕并不认识当事人的人都能够很容易感同身受的。
01 最终能够为自己负责的 只有职场人自己
在全网对于这个女生一片惋惜之时,也有人提出了关于责任认定方面的疑问:造成这样的悲剧,死者能够拿到多少的赔偿?
可悲的是,这个女孩很可能连工伤认定都很难。
因为在事发的凌晨一点半,她已经人不在公司,而法医认定的死因很大概率是直接的心脏问题,而至于过劳与心脏问题的相关性则很难通过尸检来得出。
也就是说,即使被认定成工伤,悲痛的家属们也只能拿到为数不多的赔偿。
引用知乎答主的一句话:
寿险是2-3倍年薪,意外险是5-20万,如果企业再购买了企业责任险,被员工家属起诉赔偿的话,还能赔个几十万吧。也就是说,运气好100万+,运气不好60万,一个鲜活的生命就没了。
这就是这个鲜活生命的“价钱”。
是不是发现所谓的“奋斗”和“愿景”在这样冰冷的数字面前显得过于单薄?
但这就是现实,这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底层逻辑,那就是无论你在什么样的公司,高福利长假期也好,血汗工厂也好,真正能够对你的人生负责的,就只有你自己。
我一直都抱有这样的观点,在任何所谓的“好机会”到来的时候,都要先把这个机会放在自己整个人生的层面上考量,除了“大饼”之外,它能够给我带来的具体的东西是什么?
如果是磨砺和历练的话,这种磨砺对我而言是一种消耗还是真的在正确的节奏上进行的自我提升?
这个时候,很多问题也就有了答案。
02 无数网络热词 都对应着关于人生的算术题
996、内卷、打工人、干饭人,这一个个能够在网络上引起巨大共鸣和争议的热词其实都对应着我们关于“要不要奋斗”以及“生活不易”的焦虑。
同时,这也意味着一种选择。
当你的目光并不只盯着一线城市的时候,其实你会发现,小城生活也是大有可为的。
那里有你心心念念的家乡小吃,有周末驱车前往户外的露天烧烤,还有农家乐的采摘。
但这些“看起来很美”的东西对于不习惯于“躺平”的年轻人而言其实是最后一个选项。
其实996乃至007的奋斗本质上是一道关于人生的算数题。
天平的一端放着“未来”,“放着大house”,放着“好车”,放着别人的“艳羡”,而另一端则放置着你的“健康”,“家庭”,“爱情”,“爱好”,“生活”。
人生的奇妙或者说无奈的地方,就是你不可能把所有的砝码都放上天平。
选择了一端,注定会让另一端的一些砝码抖落。
但问题是,很多人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他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对另一端的“健康”等等选择了暂时忽略。
因为这些砝码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处于“隐形”状态,远没有“年薪百万”来的直观。
也因为年轻,因为有底子,因为幼稚地相信以后都会好的。
但人生哪有如果,前人无数次走过的弯路,新一代的人也注定要无数次走过。
那些真正重要却在生活中“隐形”的砝码,无非是等到失去了的时候,才知道珍惜。
03 996不应该是答案 延迟满足有时是一个陷阱
有一个关于延迟满足的故事,那是我们小时候经常听到的,被家长们无数次强调的“优等生的品质”。
我们习惯了等待那个满足。
“你不要去早恋,现在就要专心学习,等以后会遇见更好的人。”
“现在你处于最关键的高三,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你到了大学,一切就都轻松了。”
“现在大四了,你要赶紧找一个工作,尽快自立,年轻人不奋斗的话,老了有你吃苦的时候。”
这一个个的延迟满足就成为了我们的一根根总也够不到的胡萝卜。
我们也在这样的日复一日当中习惯了告诉自己:“再等等吧,以后的日子还长呢,好日子都在后面呢。”
然后呢,揉了揉发酸的脖子,开始了新一轮的日复一日的工作。
但是这个女生的故事却给我们提了个醒。
当我们习惯了追着那一个一个的以后时,我们会很容易地发现人生就这样快速地溜走了,甚至当我们落入到这样的“延迟满足”的陷阱中时,我们可能等不到那个“以后”。
人类是群居动物,其实我们很多人的人生意义和奋斗的方向,都是在寻找那个认同带来的安全感,但奋斗的安全感是自己带来的,这个安全感永远不应该与某一间公司绑定。
我们为什么不要那么轻易地为了“未来的美好生活”而选择996?
因为当你用拼命、消耗健康、冷落家庭换来的“优势”,不出几年就会被无数比你拼命,用着同样逻辑的更年轻的“奋斗者”夺走。
这或许是一个职场人最可悲的事:为了美好的未来拼命奋斗,却在这种“奋斗”中,葬送了自己的“美好未来”。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