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宇哲
编辑|刘岩
图源|摄图网
前不久,“顶流”马斯克让mRNA技术彻底出了圈。
2020年12月1日,马斯克在接受Business Insider访谈时表示,“医学的未来是mRNA,基本上你可以使用mRNA治愈一切。”他还宣布,特斯拉将“为总部位于德国的CureVac公司打造RNA微型工厂”。
研发多年的mRNA技术,在黑天鹅事件中等来了高光时刻,被国外多家媒体形容为 “或可摘得诺贝尔奖。”
万众期待的mRNA技术,自投入研发后便受到资本青睐。BioNTech和Moderna两家上市公司因为新冠疫苗的研发,股价较去年年初分别飙升约160%和490%。
mRNA技术成为黑天鹅事件的“意外收获”,其影响甚至超越疫情本身。
突遭“质疑”
当马斯克的一番话,让mRNA站上“医学的未来”。这项全新的生物科技却突遭质疑。
1月27日,#世卫不建议接种莫德纳新冠疫苗#冲上了微博热搜,据海外网报道,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对莫德纳新冠疫苗mRNA-1273的数据进行评估后,26日发布了该疫苗的暂行使用建议。
全民期待的救命稻草,被告知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时间mRNA被推上风口浪尖。
据悉,辉瑞和莫得纳都是使用mRNA技术研发生产的新冠疫苗,考虑到此前mRNA技术从未实际应用,加上近日部分国家接种mRNA新冠疫苗时出现死亡病例,引发公众担忧。
今年1月,复星医药和德国BioNTech德国BioNTech的新冠疫苗“复必泰”在香港作紧急使用,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UgurSahin博士回应称,目前包括挪威等地在内的报告分析显示,这些事件与疫苗接种没有关联性。
“下一个诺奖桂冠”、“21世界的科学”、“可以变成蝴蝶”,是mRNA技术被冠以的标签。这项沉寂数十载、一朝间声名大噪,如今又站在风口的医学技术,究竟是否像人们想象的那般神奇?它背后有哪些故事,国内外企业又有哪些布局?
“最快的”疫苗
“能让人变成蝴蝶”的mRNA是什么来头?
可以把其比作分子量级的工蜂,在细胞中,mRNA携带并传递DNA编码的指令,仿如电脑程序般,执行细胞下达的命令。
与以往的传统疫苗相比,mRNA可以极大地缩短制备时间,并对各类病毒进行精准“画像”。
传统疫苗的研发通常需要数年。自2020年以来,仅十多个月,mRNA疫苗便取得重要进展。简单来说,mRNA利用人体自身的分子机制缩短时间,教会人体内的细胞制造类似病毒,然后触发人体的免疫反应。
mRNA技术某种程度上重新定义了疫苗,其一是极大缩短研制时间,其二是有望攻克多种疑难疾病。除了用于新冠病毒,mRNA疫苗还可应用于传染病、癌症两大领域。
目前mRNA疫苗研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预示着mRNA企业的研发与商业化将面临未知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恰好成为国内大型医药企业、初创企业的绝佳机会。
三足鼎立
国内外,早有企业在mRNA领域先后布局,影响最大的当数国际上公认的mRNA三巨头。
mRNA领域的CureVac AG、BioNTech和Moderna三家公司相继成立于2000年、2008年、2010年,三家公司均已上市,总市值约9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900亿元。
Moderna作为“mRNA三巨头”中成立最晚的一个,却是声名鹊起的mRNA 疫苗、药物研发公司之一。
这家2019年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大生物技术IPO的记录,估值约76亿美元。直到2020年5月,Moderna的市值仅200多亿美元,随着mRNA疫苗研发利好消息的传出,仅半年时间Moderna市值增长了400亿美元。
资本市场对mRNA技术的看好可谓直截了当。
再看另外两家公司,CureVac成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德国图宾根。它不仅拥有20年的专业背景,更是第一家成功将mRNA应用到医疗领域的公司。
BioNTech同样位于德国,今年3月初,辉瑞与BioNTech以7.48亿美元正式达成针对新冠病毒疫苗合作的开发协议,利用BioNTech的专有mRNA平台开发新冠候选疫苗项目BNT162。
目前,BioNTech的新冠mRNA疫苗BNT162b2已经获得美国、加拿大、欧盟、英国、以及其他多个国家/地区监管部门的批准。去年3月,复星医药和BioNTech签署合作协议,复星医药成为BioNTech在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
在新冠疫苗的研发上,这三家公司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CureVac AG和BioNTech的估值比Moderna低得多,主要在于Moderna是自有递送平台的开发,而前两者则是引进递送平台。
可以看出,拥有自主研发的递送平台,且进入临床品种多的mRNA药企有望在资本市场得到更多青睐。
据Market Study Report LLC的测算,预计全球mRNA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的市场规模在2020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2.0%,预计到2025年将由2019年的19.7亿美元增至59.8亿美元。
显然,三足鼎立的趋势虽已形成,但全球mRNA技术的争夺战才刚刚开始。
国内mRNA企业布局
“如今,头部的mRNA 公司主要位于美国和德国,在亚洲创建一个可以应对该领域挑战的mRNA 公司的机会很大。” Flagship Pioneering合伙人David Berry在接受DeepTech采访时曾表示。David Berry所说的公司正是李林鲜博士创办的深信生物。
创办于 2019年的深信生物,在mRNA技术特别是LNP递送技术领域拥有多年临床前药物研发经验。
正如David Berry所说,mRNA技术处于早期阶段,国内的mRNA公司有机会抓住时代的机遇,甚至诞生未来的mRNA巨头。
2020年5月,全球著名风险投资数据公司CB Insights首次发布中国mRNA企业榜单,其中8家中国mRNA公司上榜,分别是艾博生物、圣诺生物、中美瑞康、斯微生物、瑞博生物、深信生物、吉玛基因、锐博生物。
除吉玛基因在新三板上市外,其余全部处于未上市阶段。此外,瑞博生物和斯微生物目前经历了 4 次融资,次数最多。
斯微生物是国内较早开展mRNA药物研发生产的平台型企业,由美国的海归博士团队在上海张江药谷所创建。成立以来,斯微完成了天使轮和A轮总计上亿元的融资,去年2月,更是获得西藏药业高达3.51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
斯微生物与西藏药业的合作,给国内mRNA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处于mRNA早期研发阶段,除了强大的专业与技术基础,还需要有力的资金支持与产业化经验,这便需要涉猎mRNA领域的药企与国内各方面能力都较为雄厚的成熟企业合作。
现阶段来看,“背靠大树”是国内mRNA发展的途径之一。
西藏药业(600211)与斯微生物达成全球独家战略合作关系后,获得后者旗下新冠疫苗、结核疫苗及流感疫苗的全球独家开发、生产、使用及商业化权利。而西藏药业的股价也一路高涨,自2020年5月底到8月初,西藏药业(600211.SH)开启翻倍模式,50个交易日股价最高涨幅达600%,达到182.07元每股。即便如今股价已跌至60元左右,其股价仍有高达200%的涨幅。
二者的合作目前来看双方获益,又共同推动了国内mRNA的进一步研发。
国内这样的合作并不少见,较为典型的是沃森生物与艾博生物。二者在共同开发带状疱疹mRNA疫苗和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方面分别达成合作协议,目前二者共同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ARCoV),已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准,也是国内首个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mRNA疫苗。
可见,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准入门槛较高的mRNA技术领域,强强合作为国内mRNA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行思路。反观Moderna、BioNTech等国际巨头,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少不了巨额资金等多方支持。
在疫苗等应用研发领域,前期往往需要高昂且持续的研发费用,这使得前期成本居高不下,而药物研发与获批上市之间,则需要较长的等待周期。高门槛、高成本与长周期为国内mRNA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纵观国内市场,大型药企已开始布局,这对于进入该赛道的初创企业来说不失为一种利好。
mRNA疗法承载着希望与争议,这项生物技术能否为人类带来变革?国内企业又能否与国际巨头一较高下?我们把答案交给时间。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