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显微故事,作者段然,编辑常新,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大年三十,是小芬假期的第一天,她要为全家人当晚的年夜饭做准备。
由于工作原因没时间提前去超市采买,小芬拿出手机在线下单大份量的牛肉卷、羊肉卷、蔬菜、豆腐、牛肚——准备一桌丰盛的火锅宴,份量足、种类多,能满足全家人挑剔的口味。
像小芬一样,许多留守大城市的上班族在大年三十这天才能抽出时间筹备年夜饭,而在线生鲜平台成为他们的首选。
从小份量的2人食到大份量的家庭装,甚至春节组合装,能满足各式团聚用餐需求的搭配成为在线下单的必选,而其中肉类、水果、蔬菜成为点单率最高的品类。
继去年春节疫情引发的生鲜需求暴增之后,今年春节的留守将再次以不寻常的供需量对生鲜平台提出挑战。
下单后不到1小时,小芬顺利收到生鲜电商送来的订单。在她的订单里,有从西北送来的牛肉、南方送来的柑橘、西南送来的鲜菜、东部沿海送来的海鲜。它们在短短时间内从原产地被运送至全国各地仓库,再从仓库分发至各个区域,再由配送员送至小芬手上。
大年三十晚上6点,当小芬和全家人欢腾地坐在一起享用火锅大餐时,这条链条上的所有人还在为更多人的团圆饭奋战着。
当这座城市亮起的烟火逐渐熄灭时,他们才能略作喘息,稍作调整后继续大年初一的备战。
如果万家欢庆是春节的A面,他们就是无声无息的B面。
一天打10几个小时电话的采购员、在4°C冷库里工作20小时的仓储员、为春节优化算法近1年的程序员、每天送100多个订单的配送员。
去年今日、今年今日,在合家团聚的时刻默默无闻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是他们送给这座城市最大的节日贺礼。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别人吃年夜饭我在满城跑
连着过了4个“跑下来”的春节
杨勇 70后 黑龙江人
从事在线配送工作多年
与送外卖的骑手不同,我们送的订单不是简单几盒饭菜。蔬菜、水果、成箱的矿泉水、饮料,几十斤的米面,都很常见。
在这个春节,我已经不知道第几次抱着这些东西反复奔跑在小区大门和单元楼之间,如果8分钟之内没有派送完一单,后续的配送时间将会被压缩到很紧张。所以停下电动车的下一秒我就要抱着沉重的货物跑起来,而这已经是我在奔跑中度过的第4个春节。
2009年的时候我在北京买了房,成为半个北京人带来的荣誉感与经济压力成正比。前几年春节我总想留下工作,多赚钱还房贷,连着两年没回老家。
去年春节又遇疫情突发,我负责的每日优鲜望京东配送团队只有8个骑手留守,从大年三十到初二,每人每天配送100多个订单,2小时之内必须送到,超出平时工作量近一倍。
那时大家都在囤货,每天把一箱箱矿泉水和米面往小区里搬是常有的事。有一次接到2000多元的订单,我从配送站拣货装了13大袋子,费了很大劲送过去,到了之后才知道是几家人一起囤的食物。
图|配送中的杨勇
去年春节这种大金额的订单很常见。一上午我们库存菜全部卖光,补货的空档里才能迅速吃个包子凑合一顿午饭,库存恢复后立刻投入配送,常常忙到忘记喝水。家里人发的拜年视频一个也没接过——根本顾不上。
我做配送员有6年时间,认识不少老顾客,有时他们发来微信看我半天没回复就知道在忙,有时会替我着想地把几箱矿泉水拆成几个订单,让我不用一次抱着几大箱矿泉水在小区里奔跑。
有位阿姨,这几年几乎都是我给她送货,春节期间去送她会给我包一个红包,天气热的时候为我准备一杯冷饮,天气凉的时候准备一杯热饮,总是打电话嘱咐我“我的订单不着急,你慢慢送注意安全。”
前几天送货时顾客正巧外出,只有一个腿摔坏的女孩子在家,她知道我们配送时间紧张,怕我等着急了自己爬到门口给我开门。遇上顾客外出需要二次派送时,他们也常会站在楼下等我,让我不用再送上楼多耽误时间。
这些感人的细节每一天都在发生,成为六年里我的力量源泉。我觉得自己挺幸运的,能遇到这么多善良的顾客,他们教会我什么是发自内心的服务,而不是做表面功夫。派送时遇到态度不好的顾客,或者发生意外时,我总会对自己和团队里的人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和需要,我们要去体谅。
图|由于常年在配送中佩戴手套,配送员往往都有一双黑白手
今年春节,很多人留在北京过年,我团队里的骑手也选择一起留守加班,确保过年期间配送不打烊。虽然今年我们依旧会“跑”完整个春节,但我每天会准备好姜汤、热乎的饭菜为大家补充能量。保温杯、创可贴、防风手套和护膝每人一套,大年三十那晚准备了两桌丰盛的年夜饭,工作结束后我们一起团聚,热热闹闹过个大年夜。
过年前,父亲打电话来问我今年什么时候能回家,每次想起过年家里那道杀猪菜我都会馋得流口水。但或许下一个春节我还会选择留守北京,不只是为了还房贷,更因为这里有太多我关心的人,有我确保千家万户过好年的职责。
前几天送货的时候,顾客接过我手里的东西邀请我去家里坐坐,我谢绝后他问我你是哪里人,我说“我是半个北京人啊!”。
数不清多少次没回老家过春节
但我采购到了让你吃得最爽的虾滑
刘小会 85后 黑龙江人
拥有10年食材采购工作经验
今年我又留在北京过年了。大年三十那天,我没有休息,凌晨就起床给手机充电,盯着手机上变动的数据,就担心仓库里没货。
我干的是生鲜采购,与清洁工、消防员、公交司机这类做城市运保的人一样,春节我们放不了假,甚至比以往更忙。
还记得去年春节,武汉疫情突然爆发,从腊月二十五开始,我就提前进入春节忙碌期。
当时我在每日优鲜负责火锅食材采购。疫情期间火锅成为大部分人宅在家里用餐的首要选择,制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准备过程,这导致我们平台去年春节火锅食材销量环比增长11倍,牛肉卷和羊肉卷涨了近20倍。
疫情导致供应商仓库关停,忽然暴涨的需求让我应接不暇,我几乎每天要打十几个小时电话和各地供应商沟通调货,手机的充电线几乎就没有拔下来过。
我所在的快手美食团队一共有13个人,每个人和我的忙碌状态都差不多,这个状态持续了十几天。那时没别的想法,能多找到一批货源,就能让库存多支撑一天,让宅家的人们有的吃、吃得好。最后整个春节都没有回家,只能和家人在微信视频拜年。
图|刘小会所在团队每周举办的火锅品鉴会上试吃的涮品
今年春节也不会比去年轻松多少。眼下疫情还在持续,火锅依然会是很多人年夜饭的首选,我们评估火锅食材的需求量可能比平时要提高2.5倍。然而今年的货源情况并不轻松——国外疫情严重、进口冷链不断出问题,尤其是我所负责的牛羊肉产品,进口比例高达40%,如果不提前做调整,缺货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为了不再出现供货不足的问题,今年9月开始我们就开始评估春节的供货需求,首先将进口牛羊肉品类改为国内货源,并提前与供应商沟通备货。尽管如此,这个春节照旧是捧着手机度过的一个假期,但我心里却踏实不少。
这一年多我们整个团队都在经历“库存救火”,虽然经常因为找不到货源、库存紧张而低落,但最终能把问题顺利解决,也让我格外有成就感。今年国家号召大家原地过年,我们一边庆幸自己提前做了准备,一边又为不能回家而感到忧伤。
图|刘小会所在团队每周举办的火锅品鉴会上大家正在品尝
其实这一年多,我对火锅有点“腻歪”。在做火锅品类之前,我做的是粮油类采购,火锅吃得不多,但来了这家公司以后,我几乎吃遍了市面上的火锅涮品,就为了找到体验最好的火锅食材。
就拿虾滑来说,这是一款美味但又麻烦的产品,总需要提前2小时就从冰箱拿出来解冻,还要用勺子一点点刮下来涮。吃了几十种虾滑后,我终于找到了一款无需解冻、分格装的虾滑。上架后,这款虾滑果然是平台卖得最好的,不少顾客都夸赞我们用心,给我带来很大的成就感。
今年父亲从老家来陪我过年,我提前从平台上买了很多父亲爱吃的年货。
在过年期间,为父亲准备一桌丰盛的火锅大餐,与他一起品尝那些由我挑选出来的产品,就是这个春节里我们爷俩最幸福的瞬间。
春节在4°C的冷库和苹果一起过
300多个人不回家过年保证蔬果新鲜
梁海生 90后 天津人
从事仓储品控工作多年
虽然大年三十这天我依然要上班,但我却非常期待——我终于可以在白天工作了。
我的工作是在常年0-4度的冷库里验收水果蔬菜,正常上班时间在每晚8点天黑透时,一直到次日清晨。当人们起床上班时,我已回到家开始自己的“夜晚”。
朋友打趣说我是“夜行者”,总也约不上一起吃顿饭。
虽然我早已经习惯了日夜颠倒的生活,但当别人全家团聚、陪我的却只有一箱箱苹果和梨、24小时不分日夜的工作、吃睡都在仓库时,还是有一点孤单。
尤其去年疫情突发,每日优鲜平台上的订单忽然比计划暴增3倍。当时是大年二十九,凌晨我就临危受命赶回仓库,一直呆到大年初五,每天工作20个小时,除夕夜也没顾上给家里打个电话。
不只是我,团队里一半人都被临时叫回。那时我们穿着厚重的防寒服在仓库里忙得大汗淋漓,仓库外是一排排看不到尽头的生鲜货车队伍,像总也忙不完一样。即使每天睡4-5个小时,一人干3人的活,但团队里没有一个人抱怨。我们知道车里载着的不仅是售卖的商品,更是疫情期间人们宅家的生活必备。
我们多卸一车货,大家的生活保障就多一分。
在别人眼里,我们只是仓库收货员,但在我们眼里,掌控着整条供给链的入口,我们更像是一个“守门人”。
图|梁海生所在的仓储收货团队
一箱看似简单的车厘子,有多种级别和规格的划分。我们收货时在标签上填错一个小类别,极有可能导致之后配送链上的商品跟着出错,最终影响用户体验。这一切的源头很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在收货时一个小小的疏忽,带来了极大的蝴蝶效应。
为了杜绝这种事发生,我们将工作划分成多层细化的流程。尤其在接收浆果类产品时,从果粒上的果霜、果枝的颜色发绿还是发黑、有没有腐烂,再到果粒的大小是中粒还是大粒、测试果肉糖度等,通过10多项验收标准后才能清点入库。
图|收货员正在检查苹果品质
尽最大可能排除人为失误后,干线物流滞后成为另一个难题。尤其过去一年因疫情影响交通受限,进京检查十分严格,遇到运输车堵在路上,为了保证及时入库,我们实时跟进物流进度,及时根据预估到货时间调整班次人手。
今年春节大家响应国家号召原地过年,1个多月前我们团队便开始规划春节期间的人员安排,400人的团队有300多人选择主动留守,这在往年很少见。大家心里都清楚,原地过年意味着供需大增,这个春节又是一场硬仗。
大年三十这天公司提早作出安排,晚7点前结束所有仓库工作,大家一起吃年夜饭庆祝,好好过个年。
虽然和去年一样,大年三十没吃上妈妈亲手包的猪肉玉米饺子,大年初一又要早起穿上厚重的防寒服进入仓库,更没有如约去女朋友家拜年商量订婚,但能和“守门人”团队在一起,共同保障在北京过年的人们节日里有的吃、吃得好。
人们在平台上发评价说“春节期间也能有新鲜又好吃的水果真幸福”,我看着仓库里的苹果和梨,突然感觉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很充实。
我爸让我春节别回家
“你那工作跟几千万人的吃喝连在一起呢”
宋欠 90后 河南人
从事智能供需系统相关工作多年
1月的最后一周,父亲突然打来电话劝我春节留京,他也准备不回老家,原地过年。在父亲看来,我留在工作的城市里既响应国家号召减少流动保护自己安全,还能为人们在节日期间的基础生活提供技术保障——“你那工作跟几千万人的吃喝连在一起呢”。
今年春节期间,我所在的每日优鲜智能供需团队大约有90%的程序员选择留守。不过相比于去年疫情期间的手忙脚乱,我们对于今年的供需系统和应急保障机制很有信心。
为了满足更多用户对新鲜食材的需求,解决生鲜产品损耗率较高的行业难题,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我们从可能影响商品销量的几十个大因素中提取出上千个变量,再借助算法来挖掘出商品的销量与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怎样在销量与星期的周期性之间建模,价格变化对销量有多大影响,下雨天时哪些食材最好卖以及怎样预测低销品的销量波动等等。
简单来说,我的工作就是借助AI的力量,在一个个抽象的数据里找到其中隐藏的用户需求规律,然后再用这些规律来实现大规模的智能决策,将销售中的一个个“意外”变成意料之内。
但在一年前,疫情突发的三个月里,我和其它团队成员几乎每天被这些数据倒逼着,需求量的不确定、损耗的压力,让整个补货环节都面临极大挑战。那时我刚加入智能供需团队,此前我从事智能推荐领域,刚接触时要重新学习不少东西,研究每款产品在一天内能卖多少、明天进货多少,从算法里找规律。
图|宋欠与智能分货团队合影(后排右二为宋欠)
去年疫情期间,“售罄”和“损耗”像魔咒一样笼罩着每一个人。备货量看似一天天增加,但售罄率却没有明显降低。人们宅家办公生活的生鲜需求量集中爆发,供需出现极大缺口。而在疫情形势渐趋稳定后,损耗率又开始冒头。除此之外,供需系统在采购、分货、销售的多个环节中多少仍然需要人工的介入,这成为影响整个供销运营效率的一大痛点。
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最基础的数据和特征来入手,一边重构数据特征工程,一边收集分析案例,寻找出影响损耗售罄的主要因素,还会综合考虑天气、星期、历史销量等等来实现销量的准确预测。
经过将近半年多的时间,我们将损耗率降低了50%+,售罄率也降低了30%+。现在的供需系统每天会做上亿次的计算以及百万次的决策,支撑着公司对将近1000个门店近几百万个仓品的补货。如果不依靠智能供需系统,单靠人工预测是无法实现的。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对一年多努力的最好回馈,也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成就感。
接触生鲜之后, 作为工程师,我每天都会和生鲜销售的数据、算法打交道,自己也多少受到影响,渐渐开始动手做饭。我现在最常做的是早餐,晚上睡觉前,把红薯、玉米、鸡蛋简单冲洗一下,放电饭煲里蒸煮20分钟,早上再配些水果牛奶,营养的早餐成为一天工作生活的美好开始。
图|宋欠为自己准备的营养早餐
自己动手做饭也让我有机会在app上挑选购买食材时,发现一些可以优化的用户体验细节。当我把这些细节问题反馈给产品同事时,往往当天、最多不超过两天就能收到反馈。
不管是之前做推荐算法,还是现在做供需预测,每当看到因为我们的努力,使用户体验变好了一点点时,我们都会发自内心的感到高兴。因为每一点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进,其实都会通过平台让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用户受益,而我们创造的价值也会因此被放大到千万倍,是让我觉得工作中最有价值感的部分。
今年春节虽然没能回家过年,但春节的仪式感不能少。除夕那天我贴上了早准备好的对联,又买了些果蔬肉蛋。不回家也要一样把年过好。等疫情好转后,我计划回老家一次,看看家里的长辈和小朋友们,再为家人们做一碗地道的手工烩面。
后记
两个春节没回家,刘小会说忙完这个春节一定要带着爸爸回东北,与妈妈和弟弟团聚。
梁海生说,今年争取把婚订了,希望明年能结婚,结束异地恋。
宋欠说今年春节的主题是阅读和陪伴,希望给自己和女友一个别样的充实春节。
杨勇说,4年没回去了,今年忙完一定要回老家。再过几年把爸妈接来北京住,以后大家一起在北京团圆。
这两年里,他们的春节团聚总是“迟到”。心里多少有些遗憾,但守护人们的餐桌,对于这些再平常不过的“卖菜人”来说,或许不再是工作,而早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