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千禧泡沫二十年:人类从不以史为镜

关注
已故的周期天王周金涛有一句名言:“人生发财靠康波”。

图片来自pexels

编者按:本文来自格隆汇app,作者日月城城主,数据支持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随着鲍威尔讲话,维持联邦经济利率在0~0.25%不变,维持每月1200亿美元资产购买计划不变,符合市场预期,并预计在2023年前不会加息。

纳斯达克指数继续反弹,道指再次创新高,这种从2009年以来,以美股为锚,欧洲股市,印度的股票市场,迎来历史最长的牛市记录,现在看起来,仍在继续。不过,这是别人家的股市!

当年后回来,美债飙升,美股的科技迎来了暴跌,市场上兴起的便是美股当前极有可能重演二十年前那场千禧年互联网泡沫。但是,随着鲍威尔几次的救市讲话,安抚市场,美股似乎又一次卸掉了包袱,投资者的信心再次回来了。

正如彼得·林奇说的那样,永远不要尝试去预测股市,我们预测不了未来。但是,在任何时候,我们的未来都写在历史书里,高位不胜寒,美股的每次大调整都会让人惊悚地想起那场泡沫,身处瞬息万变的21世纪,我们还能有多少试错的机会?

1、千禧年泡沫

那场美股泡沫危机,以1995年8月9日网景上市为起点,纳斯达克指数上涨超过400%,到达2000年3月10日的泡沫高点5132点。到2002年10月9日见底于1114点,市值损失超过4.4万亿美元,是美国历史上继1929年之后规模最大的股市崩盘。

在当时,纳斯达克指数是华尔街最为炫目的焦点,被视为“新经济”的象征和标志,但是在2000年的3月份,该指数创5048.62点新高起计算,至4月14日止,已下跌1700余点,一个月来跌幅高达34.2%。而以传统绩优股为主的道·琼斯指数“灾情”也不轻,自1月14日的攀上11722.98的新高点后即告下滑,曾跌破一万点,后虽有反弹,但好景不常,3个月来跌幅也已超过12%。

随后,纳指就进入了一个长达7个月的区间震荡,股指在3000和4280之间来回震荡,到2000年底,纳指跌破3000,开始下一轮快速下跌过程。到2002年的10月份跌至1108.49点。

图片

追其原因,美股那波千禧年的崩盘比起以前并不那么明显,比如1929年杠杆崩盘,2008年的次贷危机,更多的原因,只不过当时投资过热形成的泡沫化,必将经历一系列的洗牌,在那场危机中走出来的科技企业,都成为了现在美股科技巨头。

来看一份数据,在当时,1995~2000年科网泡沫期间上市的近1400家美国科技企业,到2002年底,已经有一半或破产或被收购。

每个科技的子板块只有1~2家活了下来,而现在美国前60大科技股中,还有11个科网泡沫的产物。其中Amazon和Priceline上市以来市值年均上涨30%和20%,尽管在泡沫破灭时,它们的股价也曾下跌90%以上,市销率跌至1倍以下。这便是资本的魔咒,当全部人疯狂涌入一个区域,就会造成失衡,从而引发去伪存真。

这样的环境离不开当时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他在1987年8月11日受罗纳德·里根总统任命,接替保罗·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

在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格林斯潘果断地运用货币政策引导经济在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之间,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增长时间段:1991年3月至2000年2月,在亚洲国家1997年开始经历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时,格林斯潘降低了美国的利率,以缓冲经济。这也让他在1999年9月被伦敦《星期天泰晤士报》列为不列颠群岛三大最有权势的人之一。

图片

随着亚洲经济的复苏和美国经济继续稳步增长,格林斯潘在1999年6月发起了一系列加息。并且警告当时美国经济"不可持续的"增长率和20世纪末"过分扩张"的股价,在1996年12月,在华盛顿发表了一次例行演讲,他用了一个新词——“非理性繁荣”来形容股票投资客的行为。

这背后的定义,投资者将大量财富投入到所谓价值被高估的高科技公司中,但这些投机性企业却赚不到一点利润,白白浪费了大量投资。微软、IBM等这些高科技公司被“非理性繁荣”推高了股价,正如格林斯潘在华盛顿的一次宴会后的演讲中反问道:“我们怎么知道,非理性繁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当地抬高资产价格呢?”

后面更巧对应的是,2000年,一位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席勒把自己的一部新著就起名为《非理性繁荣》,他预言,美国的股市正处在“非理性繁荣”的高点,股价很可能会出现拐点。

2、美债飙,美股的中场?终场?

2020年,全球的股市在熔断,美股凭借大放水再次撑起了全球牛市旗手角色,以美联储为例,其2020年3月-5月的印钞量达3万亿美元,相当于其2008年之前200年美元印钞总量(9000亿美元)的3.3倍,另外一个说法,美联储在2020年一个月的基础货币印钞,足以抵得过2008年以前200年的总和。对应的广义货币总量和增速创下历史记录,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

上述的数据表明市场流通的美元中,有1/5是2020年一年凭空创造出来的。直接造就了全球各大资产涨声一片,最经典的便是比特币,今年2万多飙升到现在近6万美元,这背后,其实更多的投资者对于当前货币超发的不安全感。

图片

而《非理性繁荣》一书的作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曾对1870年以来的美股的泡沫进行过详细研究,特意提出用十年期周期市盈率(CAPE)代替12个月市盈率指标来对美股进行评估,这一估值体系可以准确地识别1929年大萧条前的股市泡沫、2000年科技股泡沫。这个指标也被称为席勒市盈率指标(Shiller PE)。

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他画出了自1860年以来,美国股市的市盈率曲线图,发现在140年的历史上,出现过1901年、1929年和1966年三个峰值点,而历史的事实是,它们都成为了大股灾的前奏时刻。

图片

过去三次美股危机有着共同的机制:美联储降息——投资过热——投机+杠杆——估值过高——美联储加息——崩盘。期间则有不同的牛市触发因素(战后经济扩张、讲故事、房地产繁荣),刺破泡沫的导火索也不同(美联储加息、牛市旗手信仰崩塌)。

抛开其他,光从估值而言,已经是明显得不能再明显了。而当前的主要问题,那些超发的货币,美联储在未来如何收回去?或者说,还能不能收回去?

现在的美债持续的上升给了美股极大的扰动,核心层次担忧的是对于通胀的担忧,而鲍威尔近期连续出来讲话,其实发出的把投资者重心引导到经济复苏,美股的的确确有泡沫,但为了能够继续维持,不得不来几次正向激励。

图片

而在罗伯特·J·席勒看来,股市的非理性,是由市场的缺陷和人性的缺陷共同塑造的。“投资者的情绪、媒体、专家叠加成为市场情绪,与股价变动形成反馈环,最终形成泡沫。”

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提出了制度和心理的“自我实现”。当经济不好的时候,政府就会出台种种刺激政策,从而唤起人们投资和消费的热情,当这一行为被认定为趋势,那么市场就会转热。而在热度越来越高的时候,恐惧就会累积,甚至美联储主席的一个新名词,就能造成市场的动荡。但是,在泡沫破灭之前,没有人能够定义泡沫。

“导致人们行为的大部分想法并不是数量型的,而是以‘讲故事’和‘找原因’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你听见赌博者的谈话,就会发现他们通常是在讲故事,而不是评价事件发生的概率。”

所以,在人类的经济行为中,投机是贪婪天性的一部分,它像基因一样难以被更改,而对股票波动的预测,则如同上帝的骰子,无法捉摸。美股崩盘的灾难是否会重现千禧年,或许有着历史不可避免的算法。

3、小结

已故的周期天王周金涛有一句名言:“人生发财靠康波”,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的财富积累一定不要以为是你多有本事——财富积累完全来源于经济周期运动的时间给你的机会。

万物皆周期,对应于美股而言,也正是那几次崩盘后带来的巨大财富效应。何为非理性的繁荣,这种现象不过是我们自己塑造,最后由自己承担。每一次指数大调整,躲过去的又有多少呢?

总想从危机中学到教训,避免悲剧重演,但是真理总是寡淡如水。所以,我们从不以史为镜,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我们从不从历史中学到教训。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