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苹果看上,挖孔屏“守得云开见月明”?

关注
挖孔屏究竟是怎么做到从被嫌弃到被广泛接受的?

编者按:本文为专栏作者雷科技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全面屏”,这个词对数码发烧友而言并不陌生。从字面上看,“全面屏”指的应该是手机的正面全部都是屏幕,然而这是目前技术无法实现的。如今,“全面屏”已经是手机业界对于高屏占比手机的广泛定义,各家厂商都希望能够在保证便携性的同时,提高手机正面的屏占比,以此提升用户视觉体验,刺激用户的消费欲望。

目前看来,想要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提升屏占比,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类似于水滴屏、挖孔屏这样的“异形全面屏”设计;其二,则是各大手机厂商曾有尝试的“真全面屏”设计。在这些设计里,有曾经风靡一时的滑盖全面屏手机,备受极客喜爱的升降式全面屏手机、在国外比较常见的翻转镜头手机。然而,从最终得到的结果来看,最成功的似乎却是大家最不看好的异形全面屏设计。

20210402_065057_907.jpg

近日,外网知名显示面板业内人士Ross Young透露,苹果预计将在2023年推出采用挖孔设计的新款iPhone SE。据悉,这款产品将会采用6.1英寸挖孔屏,而不是苹果祖传刘海屏。苹果希望通过挖孔设计最大限度地增加可用的显示面积,同时也为前置摄像头留下空间。

问题来了,挖孔屏究竟是怎么做到从被嫌弃到被广泛接受的?“真全面屏”手机缘何不见踪迹了?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挖孔屏,越来越流行

众所周知,挖孔屏设计在刚刚提出的时候基本算是遭到网友一致嫌弃的。有的网友表示,尽管挖孔屏占用的屏幕空间少了,但是它和刘海屏、水滴屏一样是异形全面屏,注定还是会占用屏幕显示空间。不仅如此,当时市面上的挖孔屏普遍采用左右挖孔设计,不对称的屏幕设计真的是要“逼死强迫症”。

捕获.png

既想提高屏占比,又不想使用异形屏,那么厂家只好研究“真全面屏”设计。“真全面屏”的最大难点,在于前置摄像头的存在,为了解决前置摄像头的问题,各家手机厂商拿出了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解决方案。比如努比亚X的前后双屏设计,中兴通过后置自拍小屏的方式,让手机正面能够容纳下一整块全面屏,观感极其舒适。

96d001c516af49eda850bdc9e7731356(noise_scale)(Level2)(x2.000000).png

荣耀Magic 2、小米MIX 3以及联想Z5 Pro等机型主打的滑盖设计,可以通过手动滑动的机械结构将摄像头隐藏起来,以此实现正面的全面屏设计。至于Redmi K20 Pro、OPPO Find X采用的升降式全面屏设计,更是一度被认定为全面屏过渡期最好的解决方案。

190528-redmi-k20-pro-heroshot.jpg

然而,到了2021年,我们几乎见不到哪家手机厂家机型还在继续使用“真全面屏”设计。可以看到,包括OPPO、vivo、小米等知名手机厂商在内,今年的旗舰手机基本清一色都是挖孔屏,只是挖孔位置略有不同。

曾经以对称全面屏设计为特色的魅族,其新款旗舰魅族18系列采用主流的挖孔屏设计;曾经以全面屏游戏手机自居的黑鲨,选择让全新推出的黑鲨4系列配备三星居中挖孔屏幕;主打升降式全面屏的Redmi K系列旗舰手机,其最新产品也用上了居中挖孔设计。由此看来,挖孔屏确实已经成为了手机市场的主流设计。

解决问题是关键所在

想要知道挖孔屏是怎么从被嫌弃到被广泛接受的,那首先就得先知道挖孔屏被嫌弃的原因。在挖孔屏刚出来的时候,Redmi总经理卢伟冰就曾经普及过挖孔屏技术的不成熟之处。其中包括挖孔周边泛黄、挖孔孔径太大影响屏幕观感以及前置摄像头拍摄效果不佳等一系列问题,确实会对用户体验造成影响。

d70db776gy1g0g74ykfsbj20u009tmym(noise_scale)(Level1)(x2.000000).png

随着时间的推移,挖孔屏技术存在的问题也在不断得到改善。因为技术的原因,早期的国产挖孔屏手机基本选择的都是LCD屏幕,LCD屏幕的结构相对复杂,开孔容易破坏液晶层的均一性,导致手机屏幕频繁出现泛黄的情况。

在各家厂商的努力下,这个问题最终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一方面,针对LCD挖孔屏,现在的屏幕厂商会在挖孔周围增加强化玻璃和PS支撑柱,使摄像头挖孔附近的屏幕结构保持稳定。另一方面,国产OLED挖孔技术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国产厂商开始选用OLED挖孔屏,从源头解决液晶层不均匀导致泛黄的问题。

ee3611b0gy1g9x7e8pnmaj20v40hnt9m.png

尽管挖孔屏就是为了容下前置相机而设计的,但是它的存在依然会对前置相机的影像水平产生影响。以LCD挖孔屏为例,华为和荣耀的LCD挖孔手机普遍采用盲孔方案,这种方案仅穿透背光层而不穿透液晶层,导致前置摄像头和外界还隔着至少一层液晶,因此理论上的镜头透光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这个问题的解决,同样有赖于OLED挖孔屏的普及。和LCD屏幕不同,OLED屏幕理论上可以做成任意形状,挖孔方案自然没有盲孔与通孔的区别,不会存在液晶层阻挡相机的烦恼。

12.png

最后,就需要说一下视觉上面的问题。如同上文列举的网友评论那样,因为“挖孔”实质上是位于屏幕内部的设计,和水滴、刘海那样位于屏幕外部的设计不同,可能会对手机画面的完整性造成影响,例如在看电影或者打游戏的时候缺少一块画面。这也是很多用户无法接受“挖孔屏”的根本原因。

既然是挖孔屏,去掉挖孔自然不大现实。不过随着屏幕技术的不断成熟,如今旗舰手机上的挖孔已经变得越来越小了。举个例子,最早一代的挖孔屏手机——三星A8s的挖孔直径是6.7mm,观感确实非常离谱。到了今天,全球挖孔孔径最小的手机——Redmi K40的挖孔直径是2.8mm,已经几乎没有什么感知了。

src=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_images_20181211_07c6e6a0acaf464f98b66d9f26158b16.jpeg&refer=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jpg

src=http___pic2.zhimg.com_v2-79a5b819a2c7b291b23171d8146e0ac1_r.jpg&refer=http___pic2.zhimg.jpg

替代方案总不完美

除了挖孔屏自身的改进以外,“真全面屏”设计本身存在的缺陷,也是其逐渐消失的根本原因。首先,为了解决前摄像头的问题,“真全面屏”普遍要加入复杂的机械结构/第二块备用屏幕,这些配置的存在导致了整体机身的重量和厚度的增加。举个例子,努比亚X的机身厚度为8.65mm;OPPO Find X的厚度为9.6mm;联想Z5 Pro的厚度为9.3mm,过于厚重的机身确实会影响手感。

Oppo-Find-X-2-2-980x653.jpg

进入5G时代,5G基带带来的功耗、散热、耗电问题和越来越大的相机尺寸,使得手机内部的空间变得寸土必争。为了能给手机堆满影像能力、散热配置和电池容量,占据手机内部大量空间的双屏设计和升降结构必然遭到舍弃。挖孔屏的设计,确实能让手机内部节省出更多的空间。

此外,双屏设计和机械结构的加入,会让手机出现故障的概率大大提升。双屏设计落地必碎,升降结构容易积灰,也会对手机的防水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不仅如此,采用这类设计的手机普遍都会消耗更高的成本,最终导致手机的价格很高。因为产品定价偏高,近年来推出的“真全面屏”产品销量表现一般,这也导致升降式结构逐渐被舍弃。

有的读者会问,现在不是有屏下摄像头技术了吗?诚然,屏下摄像头的存在,确实有望解决上文所述设计的痛点,而且也不会影响屏幕的观感。但以目前已经在售的中兴Axon 20手机为例,目前这款产品存在前置相机拍摄不清、屏幕显示不够通透、屏幕和相机部分分辨率不一致以及价格偏高等问题。因此,这样的一款屏下摄像头手机并没有受到追捧。

9f510fb30f2442a75f99673532d37d4cd0130227(noise_scale)(Level2)(x2.000000).png

总结

对厂商而言,选择挖孔屏的理由很简单,可以量产商品推出市场的方案就是最好的方案。挖孔屏设计成熟、结构常规且在生产上没有太多的难点,这种超低风险的方案自然会受到追捧。当然,为了保证自家产品能够脱颖而出,各家还是会尽力去继续缩小挖孔的孔径,或者调整挖孔的位置以提升手机的正面观感。

R29d6558c2d3dd8613f0981bf270adc99.jpg

对用户而言,挖孔屏手机确实是当前最合适的选择。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无论是在高端市场、中端市场还是低端市场,挖孔屏的存在已经完全超越了刘海屏、水滴屏和升降式全面屏在手机厂商心中的地位,挖孔屏已然成为今年风靡手机市场的主流设计。在屏下摄像头技术完全走向成熟之前,可以预见市面上采用挖孔屏设计的产品只会越来越多。

当然,随着手机屏下摄像头等技术的不断出现和改进,挖孔屏很可能也只是我们在追求“真全面屏”道路上的一个过客而已。小雷期望着,国内厂商有朝一日解决屏下摄像头难点的那天,完美的“真全面屏”手机或许离我们已经不远了。

----------------------------------

关注雷科技(leitech),后台回复“红包”,更有现金红包等你来拿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