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扎堆造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就没人要了吗?

用户们或许还会发现,用省下来的钱直接买电动汽车公司的股票,才是真的香。

编者按:本文系专栏作者投稿,作者惊蛰研究所。

3月底几度被传出要造车的小米公司终于官宣:由雷军亲自带队加入新能源电动车市场的争夺。时隔仅一个礼拜,滴滴方面也传出开始启动造车项目的消息,据传负责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

在小米、滴滴相继入局之前,百度、阿里、苹果等互联网大厂都已经正式涉足电动汽车制造领域。一时间,造车好像成了互联网大厂们叱咤智能时代的“标配”。

虽然“四轮电车”和“两轮电车”不管是在投入规模还是背后产业体量都有着天壤之别,但是同为“造车”,在巨头争相发力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当下,电动自行车真的就没人要了吗?

电动自行车的“意外”:发于欧美兴于亚太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大多数人印象中属于“中国特产”的电动自行车,实际上却是由外国人发明的。

1881年,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特鲁夫成功改造出一辆以铅酸电池为动力的电动三轮车。这辆电动车当时在巴黎一经展出便引起了轰动,古斯塔夫也因此被称为“电动车之父”。100多年后的1992年,全球第一款电动自行车Zike正式推出,但只售出了2000台就以失败为电动自行车产品的第一次市场化画上了句号。

好消息是Zike失败后的第二年,日本雅马哈推出了第一台曲柄驱动电动自行车,这也为电动自行车打开了亚太市场的大门。时至今日,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的数据显示,全球电动自行车市场以亚太地区为主,亚太地区占据了电动自行车市场94.39%的市场份额。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电动自行车行业迎来的自诞生以来的首个爆发期。


Statista数据显示,从2015年至2019年,全球电动自行车市场供给量呈现波动增长的态势。2019年全球电动自行车市场供给量达到3972万辆,较2018年增长11.01%。随着市场供给量的不断提高,全球电动自行车的市场规模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到2019年时,电动自行车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89亿美元。

另外,以快递、外卖服务为主要业务组成部分的互联网公司,也在中国进一步推动了电动自行车市场的扩张,除了普通消费者作为日常的通勤工具之外,电动自行车也成了快递、外卖小哥的生产工具。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2020年1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电动自行车2020年销量超过3000万辆,同比增长29.7%,社会保有量接近3亿辆。

这么来看,电动自行车的市场并不小。可是互联网大厂们怎么就一点也不动心呢?

行业格局已定,互联网大厂已无先机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从无到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头部品牌相争,地方分割剩余市场的行业格局。特别是以雅迪、爱玛为主的强势头部品牌,已经通过多年的发展在企业规模、盈利能力、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和腰部以下品牌拉开了差距。


在市场份额方面,雅迪和爱玛两大行业巨头联手拿下了近四分之一的市场,其他市场竞争者们的市场占比也只是雅迪或爱玛的一半。ZDC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电动车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8年全年电动自行车销量400万台以上的仅有两家,分别为爱玛科技和雅迪控股。销量排名前十的品牌销量占比达到了总销量的约58%,排名前五的品牌总销量占比达到了约44%。

在这样稍显稳定的市场格局之下,互联网大厂想要寻找新的机会并不容易。但事实上,电动自行车行业还是有“新玩家”入场的。

2014年,“天才少年”李一男创立小牛电动,以产品智能化的竞争策略发起了电动自行车行业“新玩家”对老牌霸主的挑战,随后又有小米骑记、速珂、9号公司、70迈等一批科技企业以跨界推出新产品的方式加入了行业竞争。这期间,电动自行车行业也开始产生了新的变化。

智能电动自行车更有吸引力?

自2016年前后,全球各消费领域都开始打起了90后、00后等一批年轻群体的主意。大大小小的品牌都企图在年轻人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时,抢先拿下未来的市场份额,电动自行车行业也不例外。因此,在电动自行车行业整体逐渐走向成熟的同时,也开始向集群化、规模化、科技化等方向发展。不过,相比其他快速消费领域针挖掘年轻人市场所能获得显著收获不同,电动自行车市场的年轻群体需求还未迎来真正的爆发。

根据ZOL发布的数据显示,电动自行车的主要消费人群中,30-39岁用户是第一梯队,占比高达47%。电动自行车消费群体的第二梯队,是40-49岁年龄层用户。综合来看,目前电动自行车的用户主要还是分布在70后和80后人群,90后和00后等年轻群体的占比明显偏低。


通过公开渠道查询可以发现,目前雅迪和爱玛的多数产品定价集中在2000——4000元范围内,搭配平台活动,部分特价产品的价格甚至能降到1700元以下,而小牛电动最便宜的一款产品是标价2499元的GOVA G0。

对于电动自行车市场的主流消费人群来说,普遍针对年轻人推出的智能定位、定速巡航、智能开锁,以及智能省电、动能回收等各种智能化的功能,或许还不如一句结实耐用性价比高来的诱人。这也导致小牛电动在与电动自行车老品牌们的竞争中,得不到明显的优势。

电动自行车真的没有搞头了吗?

从销售数据来看,虽然在2016年到2019年,小牛和同属于上市/准上市公司的雅迪、爱玛、新日等老牌企业一样保持了稳定增长,但从销售量的绝对值来看,雅迪、爱玛和新日的销售量都超过了300万辆,雅迪在2019年更是突破了600万辆的大关,但小牛的销量却仍旧只是他们的零头。


智能化电动自行车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其实并没有问题,可惜的是主流市场的消费人群和产品还未真正完成迭代。或许这也恰好回答了为什么互联网巨头们都去扎堆搞电动车了——搞电动车的股价都涨得那么快,还要啥电动自行车啊?

其实也不尽然。从产品更迭和行业变革的角度来看,智能化电动自行车的未来依然有着不小的想象空间。

首先在核心技术电池方面,随着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各行业对电池技术的应用,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都将得到更大的提升,类似电池自燃或是行驶途中突然没电的意外将大大减少。

而根据惊蛰研究所的了解,包括雅迪、新日、台铃在内的老品牌,已经在联合华为、阿里等客户大厂开发智能语音,且部分产品已经具备量产能力。而华为、阿里进入智能化操作领域,也将为整个电动自行车产业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使行业智能化应用的门槛大大降低,智能化产品或许很快就会成为市场主流。


在实际的产品方面,4月7日,哈啰宣布进军电单车生产销售领域并发布新品哈啰A80、哈啰B80和哈啰B86三款电动车。此外,作为跨界入局的科技公司70迈,已经早在2020年就推出了可以像汽车一样拥有语音交互、车载导航、停车监控、远程防盗等核心功能点的电动自行车。而上述这些实用的功能点在车机互联系统下,都将让用户拥有更加智能化的出行体验,也为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方向。

对于用户而言,值得想象的是只用买电动车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钱,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拥有同样智能、高效的出行体验。更关键的是,用户还不用考虑检修保养、资产保值、停车位紧张等一系列的售后问题。

因此,对于以日常代步为核心需求的用户来说,智能电动自行车或许是远胜于电动汽车的选择。到那时,用户们或许还会发现,用省下来的钱直接买电动汽车公司的股票,才是真的香。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